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会认读整进、半时。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探索新知识。
1、说说钟面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2、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3、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4、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三、结合实践。
四、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单元教学内容:
1、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方法: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完成。
课题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2、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了解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范例教学
教具准备CAI课件、模型钟。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倾听西华门的钟声(几时整敲几下,几时半敲一下。)
二、说一说。WwW.lspjY.cOm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热烈讨论。)
四、比一比。
五、结合实践。
六、练一练。
2、第3题:拓展提升。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时针:又短又粗分针:较长较粗
整时:分针指向12,半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两个数字的中间。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单元的主脉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明的一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闹钟。
师:对,它就是钟表,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二)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请同学们观察学具的钟面和屏幕上的钟面,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汇报: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师指着大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一圈。(课件演示,学生边跟着读数字)还有两根针,谁知道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在学具上找出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表示几时。(认识完分针,让生在学具上找出分针)
(3)分针和时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他们每天不停的朝一个方向向前跑,他们是朝哪个方向转动的呢?(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运动画面,生观察。)
师:来,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我们把顺着时针转的这个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能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指向,把这些钟分分类吗?
(三)集中释疑
1、认读整时。
(1)认读“7时”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是什么时候起床的。(生试着认读7时)
师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明确“整时”,认识“7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7:00)
(2)认读8:00、12:00、4:00。
(3)练一练
(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2、认读半时。
(1)认读9时半
师:小明正在做广播操呢,这时是……
师: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谁还会认?
(2)认读“8时半”
(3)出示钟面:8:30与9:30让学生观察时针,明确半时时时针是在两个数字的中间。
(4)师小结: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明确“半时”)
(6)练一练
a.出示半时钟面,让学生认读,写在本子上。(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四)展示提升
(一)介绍普通计时法
(五)训练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出示练习“认一认”的4幅图,让学生认读相应的时刻。要让学生完整表述:几时谁在干什么?)
2、练一练第2、3题
(六)学习小结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余,让学生做一个钟面,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为做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3、在教学中,让学生边拨边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然后利用实物钟,拨动实物钟,让学生感知时针走的方向,提出“顺时针方向”这一专有术语。
不足之处: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并且对于钟面这种学具的新鲜感强,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部分学生不能达到有效训练或表达不规范。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过于啰嗦,不简洁。带有很多口语,如“啊,好了,恩”。对学生的鼓励评价还是不够,完全靠钟面这个学具来激发学习兴趣,忽视了鼓励评价的作用。例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完后,可以对学生说点鼓励的言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回答很完整”“你回答的很好,如果能再大声点,就更好了。”等具体的鼓励评价性语言。又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性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激励学生。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中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主要提示幼儿自制力差,往往出现行动与言语不相符的情况,通过让幼儿找错误,提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幼儿讲述图中内容,并判断小明的行为是否正确。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与内容相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乖巧的小朋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吗?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他也想做乖巧可爱的好孩子,可是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幼儿看图判断小明的行为习惯正误。
1、出示图片,请幼儿看图,说说每幅图的内容,说说小明做的对吗?
2、老师讲述:小明在公园里扯小女孩的发辫,她不爱护和关心小妹妹,是不对的;小明向公园湖里扔石头砸戏水的小鸭,小明不遵守公共秩序,打伤动物也是不对的;小明走在大街上随手随地扔香蕉皮,不讲究公共卫生,也是不对的;小明横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所示的人行道,不遵守交通规则,是不对的.。
3、请小朋友说说怎样帮小明改正错误。
4、老师小结:帮助、关心比自己小的朋友,保护动物,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到的。
三、师生互动。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错误行为,其他小朋友好的行为。
2、老师小结:小朋友们要向好的小朋友学习,有错误时及时改正。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配合,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说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首先我采用情趣导入的方式引入本课教学,我利用课件播放谜面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同学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呢?当学生通过努力猜出谜底后,学习兴趣陡然高涨,我因势利导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钟表王国,去认识钟表王国的居民们。采用猜谜语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和知识的铺。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六、说说板书
板书中我以长短两字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的区别。板书了整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半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用色彩鲜艳的艺术字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主要提示幼儿自制力差,往往出现行动与言语不相符的情况,通过让幼儿找错误,提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过程
过程1:导入。
老师讲述:小朋友你们喜欢乖巧的小朋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吗?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他也想做乖巧可爱的好孩子,可是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过程2:幼儿看图判断小明的行为习惯正误。
2、老师讲述:小明在公园里扯小女孩的发辫,她不爱护和关心小妹妹,是不对的;小明向公园湖里扔石头砸戏水的小鸭,小明不遵守公共秩序,打伤动物也是不对的';小明走在大街上随手随地扔香蕉皮,不讲究公共卫生,也是不对的;小明横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所示的人行道,不遵守交通规则,是不对的。
过程3:师生互动。
四、活动延伸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教学重点
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了解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
教具准备
CAI课件、模型钟。
教学活动
设计修订
二、说一说。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整点、半点的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
(2)师:这是什么声音?对了,这是闹钟的声音,它每天叫醒我们,早早起床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