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民法典》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随着民法典的通过,中国进入了民法典时代。”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代表热泪盈眶。

“民法典对老百姓权利的保障作用贯彻整部民法典的始终,从第一个条文一直到最后一个。”孙宪忠对《北京周报》记者说道。这位全程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民法学者感慨地说:“在民法典的保障下,我国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人民权利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必将获得本质的提升。”

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都因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孙宪忠在深入调研后发现,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多数条文已经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实践。2013年,他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孙宪忠就以代表身份领衔提出关于民法典编纂的议案。2014年,孙宪忠在上一年议案的基础上再次提出同名议案。这一次,在同年举行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把编纂民法典作为一项重大立法工程。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认为,在民法典持续五年的编纂工作中,立法机关遵循了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原则。

广泛倾听民意是民法典编纂的重要一环。在这个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前一天,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编纂人民的法典,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必不可少。针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夫妻共同债务等重点问题,立法工作者专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调研;针对物业纠纷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他们走访小区、居委会。

2020年1月,一场关于民法典草案的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居民各抒己见,与立法机关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这样的意见征询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少见。

今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对禁止物业公司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针对地面塌陷伤人等问题做出规定。

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王利明认为,民法典草案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践、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回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和最大亮点,也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对《北京周报》记者表示。他解释道,人格权独立成编,从根本上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了对人格尊严的维护,解决了实践中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人格权编针对实践中反映较多的问题,对人体组织器官捐赠、禁止性骚扰等问题做出规定,对个人信息、私人生活的安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手段。

对比其它国家已经出台的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回应了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立法要求。

“我国民法典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技术发展对权利保护的新需求、新要求;针对工业发展带来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坚持绿色原则;面对日益凸显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增设成年人意定监护等制度,回应民生关切……这些都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对《今日中国》记者表示。

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价值理念,中国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的重要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民法典编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以及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当中,不仅维护和促进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也回应了民众的道德诉求,有利于激发民众履行社会道德义务的责任感。”李生龙说。

今年两会上,陈海仪惊喜地发现,她的建议已经在立法中得到回应。民法典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了监护制度。

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5月28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宣布成立“民法典百人宣讲团”,将深入学校、机关、社区、农村等地,开展常态化民法典普法宣讲活动。据悉,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后,全国成立的首批民法典宣讲团。

THE END
1.民法典规范现代生活的法律基石民法典是现代国家立足于宪法之上,为了保护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基本人权而制定的法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容侵犯的基本利益,任何违背这些原则的手段都是非法的。它强化了对每个人的尊重和保护,为维护社会正义提供了坚实保证。 社会秩序与和谐维护者 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5327.html
2.民法典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再者,《民法典》还完善了婚姻家庭关系相关条款,为现代家庭生活增添了一层法律保障。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不同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人们也能够通过《民法典》找到合适的婚姻选择,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与自由。 最后,《民法典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在于它为整个社会树立了一套统一、可预见且公正的一揽子规则,从而形成一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39979.html
3.民法典的意义新时代人民权益保障与社会稳定的法律基石其次,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婚姻家庭关系相关规定,对于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北京市高院发布关于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权利问题案件审理规则》中详细阐述了未成年人在离家出走时应享有的救助义务,以及父母或监护人应当尽力的抚养责任。这对于保护儿童权益至关重要,也体现了民法典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方面所起到的作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22472.html
4.民法典的智慧之光深刻理解民法典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结语: 民法典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总结来说,民法典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远且直接的影响,无论是在日常的小事还是重大事件中,都能指导我们的行为选择,使得我们的行为既符合道德规范,又符合国家法律。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治理方式,也是保障每个人的合理诉求实现的手段。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大世界里,只要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429260.html
5.民法典的重要性守护人权与社会秩序的基石民法典是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一部法律,它对整个社会关系的规范和维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规定了公民间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个人和集体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人权保护者 民法典在保护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立了一系列的人身自由、财产所有权、合同自https://www.msv8oom8y.cn/tu-pian-zi-xun/380878.html
6.法律尊严与权利保障民法典对个人自由的影响四、《民法典》对个人自由影响分析 身份认同与尊严: 在《民法典》中,对于自然人身份及相关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例如,它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保护,不得侵犯其身体健康;同时,对于精神文化遗产等非物质文化资产也给予了特殊保护。这对于构建具有高度尊严感的人格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个体在群体中的地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27159.html
7.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三)以契约和所有权为基轴的体系化:普通法(四)以物权和债权为基轴的体系化1.《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和民国时期民法典(现台湾民法典)2.债权:因契约关系而生的权利,具体就是要求契约相对方遵守其约定的权利,抽象就是要求特定的相对方为某种行为的权利。3.物权:人对物的权利。(五)债权法的体系1.发生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8.民法典的意义你要知道这部法律书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要知道,这部法律书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民法典将我们的私人权益更好地保护起来。比如说,你买了一套房子,按照《民法典》的规定,你有了更清晰的产权保护。在这个基https://www.f3kg3td6j.cn/gong-qiu-shi-chang/456108.html
9.民法典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亲近法律民法典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首先,《民法典》强化了个人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每个人的自由都值得尊重。在《民法典》的框架下,我们可以更自信地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游行示威等基本自由。这意味着,无论你是一个创作者还是一个普通市民,你都能享受表达自我的一切机会。 https://www.vydtlwhhp.com/jun-lei-jia-ge/104564.html
10.被误读的中国民法和梦想中的中国民法典光明日报由“市民法”到“民法”,一字之差,导致对国人对现代民法的功能和地位的认识,经历了如下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早期民法被误读为调整老百姓之间琐碎细事的法律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民法在观念上被认定是调整老百姓之间琐碎细事的民事纠纷的法律。甚至直到目前,对于普通老百姓乃至初次接触民法的人而言,一谈到民法https://www.gmw.cn/01gmrb/2006-07/25/content_454678.htm
11.论德国民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兼论我国民法典的应然立场《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中对待人的态度至少是在形式上是大不相同的。法国民法中有专门的人法编,关涉人的因素(如婚姻家庭、国籍的规定等)皆规定于此;而德国民法中则没有专门的人法编,涉及人的因素被分拆到总则、婚姻、继承等编,这种形式上的区别说明了什么?是仅有形式上的区别还是包括实质意义上的区别https://ielaw.uibe.edu.cn/fxlw/bjmfx1/13012.htm
12.民法典总则设立的必要性及基本结构尽管民法典总则的设立遭到了许多学者的非难,但德国民法典设立总则的意义和价值是绝不可低估的。我认为,从法国民法典未设总则到德国民法典设立总则,本身是法律文明的一种进步。在我国民法典制订过程中,对是否应当确立总则的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主张我国民法典应当采用“松散式”或“汇编式”模式制订,从而无需https://www.bjac.org.cn/news/view?id=1385
13.民法典的价值和意义律师普法价值:1、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2、象征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阔步前进。3、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悬而https://www.110ask.com/tuwen/1722871774358838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