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教学原则,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1.直观性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3.巩固性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7.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快速记住这八大原则,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
一、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二、理解难点,灵活运用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停留于记忆的层面,要对这些难点进行理解,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三、形成系统,便于提取
在复习阶段,很多考生反映记不住,记不全。在复习阶段,怎么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帮助我们更好更迅速的提取知识呢在复习的过程中,当感到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可适当地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按照全书的逻辑结构,编制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图,这对于知识系统化是一个很好的复习途径,尤其是对论述、案例分析题目有帮助。在这里,建议大家采取思维导图,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取知识。如果学生基础掌握比较好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章节默写列出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再进行强化复习。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二、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2.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1.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3.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3.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
4.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2.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五、文化素养
1.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称为性染色体(se_chromosome),男性为_Y,女性为__。
2.RNA,即RibonucleicAcid,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RNA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
3.基因(gene)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的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仲。
6.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7.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8.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9.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唯一没有正史记载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貂蝉。
10.中国历史上三大皇室争权内乱: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1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13.“连中三元”是指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是唐代的崔元翰。
14.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15.蒴果是干果的一种,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内含许多种子,成熟后裂开。紫薇、海桐、麻楝、蓝花楹等植物的果实均为蒴果。
16.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1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8.女子十三四岁叫“豆蔻”,十五岁叫“及笄”。男子二十岁叫“加冠”(也称“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五十岁叫“知命”;六十岁叫花甲或耳顺;七十岁叫古稀;一百岁叫期颐;垂髫指幼年;耄耋指老年。
19.“九州”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20.中国电影: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21.天子指国王或皇帝;皇帝的儿子叫皇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叫太子;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叫皇太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确定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叫世子。
22.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3.北回归线(北纬23°26′)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陆地。
25.《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
26.真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分布非常广泛,水中、陆地、空气中几乎无处不有。蘑菇、香菇、木耳、灵芝等均属于真菌。制馒头或面包用到的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霉菌也是真菌的一类,用孢子繁殖,种类很多,如制造青霉素用的青霉,天气湿热时衣物上长的黑莓,手癣、脚癣等皮肤病的病原体。
27.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日,朔日的月相(人看不见)叫朔月(也叫新月);十五的月亮从东方升起。
28.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门捷列夫创造了元素周期表。
29.“元日”指正月初一;“人日”指正月初七;“除日”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30.T细胞与B细胞的区别: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细胞免疫”,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
31.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他发明了温度计,论证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32.长江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4.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35.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天才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及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大量作品。
3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km/s(3亿米/秒)。
37.一个回归年(又称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19日。
38.碳酸钠,又叫纯碱、洗涤碱、苏打等,常温下为白色无气味的粉末或颗粒;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39.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的比值,其比值近似值为0.618。
40.《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42.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37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
43.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43.第一个被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是铀(yóu)。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léi)和钋(pō)。
44.目前世界上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是诺贝尔奖。
45.行(_íng)星:沿不同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只能发射太阳光。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行星有5颗: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质量比地球小的行星有3颗:水星、金星、火星。水星也叫辰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木星也叫岁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金星也叫太白星、启明、长庚,是各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个。《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中描述的正是金星。
46.中医: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东汉末年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发明了饺子。唐代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被后世尊为“药圣”,著有《本草纲目》。
47.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首次培养成功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8.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49.新中国的成立日期为1949年10月1日;香港回归日期为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日期为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50.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大类,形状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弧形、线形等,一般都通过分裂繁殖。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肺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伤寒、霍乱、败血症、鼠疫等。
51.古代书法家:“钟王”指的是钟繇和王羲之,他们树立了楷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代学习书法者都以“钟王”为宗法。中国书法“四贤”是指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东汉末年的“草圣”张芝,曹魏时期的隶、楷书家钟繇,东晋末年的王氏父子,可堪称“古之特绝”。东汉张芝最早被称为“草圣”,而在古代书法史上,被公认为“草圣”的代表人物是唐代张旭和怀素,他们的存世墨迹十分罕见,被誉为国宝级的稀世珍品!“楷书四大家”指的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
52.“北斗七星”指的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53.五音不全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54.中国领土“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55.《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56.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由代表阳的符号“”和代表阴的符号“”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的生成根源。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刚柔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57.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58.古称喜事:中国古代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女子出嫁之喜叫“于归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叫“乔迁之喜”。
59.PVC的中文名称为聚氯乙烯;PE的中文名称叫聚乙烯;PC的中文名称叫聚碳酸酯;PP的中文名称叫聚丙烯。
60.农历一月叫柳月(端月),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叫榴月;六月叫荷月,七月叫兰月,八月叫桂月,九月叫菊月,十月叫阳月,十一月叫葭月(冬月);十二月叫腊月。
六、教育类写作素材
1.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学生得到进步,老师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2.启发教学
《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也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充分体现了启发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不断促进学生思考。
3.因材施教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充分点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4.终身学习
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后一条也提到要终身学习。这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5.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方法远远胜过教授知识。
6.有关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