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本质都是考察大家对法学的理解与应用,但客观题与主观题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故而备考思路还是有些区别的。
这些特点与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考试的知识点范围:法考客观题的知识点范围相对较广,且考题出题思路非常灵活。法考的主观题考试的范围与客观题不一样,主观题考试的范围可以用“重者恒重”来概括,而且考题的命题思路不会像客观题那么让人“把握不住”,基本上存在一定的命题规律与答题规律,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因此,主观题的备考应当牢牢把握住重点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对考题进行答题训练,形成一定的答题方法与套路。
(2)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法考客观题主要侧重于对法学知识的广度、深度的全面考察,且偏向于对考生对法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方面的考察,所以备考客观题主要要求理解各个法学的知识点,并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法考主观题主要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法学书面表达能力、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程度。
因此,法考主观题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对重点知识点的案例分析进行踏踏实实地做题,并通过对比答案查找自己的答案中常常遗漏的构成要素,并进行总结。(因为这些构成要素细节是有分值的)
2、该不该翻法条?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机构建议翻法条,有些机构建议不翻法条。每个机构给出来的原因看起来都是比较充分的,比如说建议不翻法条的机构的主张可能会是:“法条都摆在那每个人都可以翻,如果只是抄法条就能通过,怎么怎么筛选人才呢?谁又翻不到、谁又过不了呢?”
故而,根据近年来法考主观题的实际考察内容来具体分析,可能才能得出适合我们的备考与答题的策略,以及才能回答法考主观题是否应当翻法条这个问题。
根据经验,建议大家对于某些科目可以翻法条,因为根据法条,我们可以知道适用这条法律的全面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这样不容易遗漏采分点。
当然,翻法条是有技巧的,比如关键词快速定位技巧、结构化定位技巧、相似法条采用技巧等等,如果对法律体系与法条情况没有预先做了解,可能很难翻到法条。当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记第x条这个数字。
不管选哪一科,商经法的破产法部分建议都复习,因为可能民法民诉这道综合题会涉及破产法的知识。其次,这两科都有必要熟悉法条,因为很多知识点可以翻到。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经验,商经法比行政法的题目难一些,弯会多一些。
关于更细致的各科备考方案,可以来我周六主讲的知乎Live一起聊聊~下方第5部分有Live链接。
4、有没有答题模板?“三段论”好不好用?
法考主观题的答题模版是不可靠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模板不如无模板,建议大家不要依赖此。
但法考主观题的答题思路、答题的套路、答题的谋篇布局,可以形成规律。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有些机构会提倡“三段论”的答题方式。所谓三段论,简单来说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比如:
如果要回答“我可以提供我的姓名给别人使用吗?”这个问题,按照三段论模式我们可以这样答: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三条,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上方为大前提】我为自然人,属于民法典的民事主体,我将我的姓名提供给别人使用,正常情况下未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上方为小前提】因此,我可以将我的姓名提供给别人使用。【结论】
的确,三段论符合基本的逻辑思维模式,也很严谨。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按照三段论模式回答,答案内容会非常多,很大概率会导致考生在考场上写不完法考主观题。
因此,三段论答题既有其优点,亦有其弊端,我并不建议大家采用常规的三段论答题模式答题,可以改造一下这种模式。
客观题考查包括卷一、卷二。
卷一考查科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卷二考查科目为: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主观题考查科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法考的考试分值
客观题分为两卷,卷一150分,卷二150分。总分为300分,及格分数为180分。主观题分为一卷,总分为180分,及格分数为1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