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多年前,最高院明确,要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得到纠正。
自此,各级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成为弱势群体寻求公正的温暖桥梁。
然而,群众最担忧的是官司走过场、援助走形式,最后“一切皆是梦”。
可令岳阳县很多弱势群体没想到的是,他们请求援助的“官司”,很多都赢得漂亮,如同一束束光,让“梦想照亮了现实”。
把弱势群体当作“自家人”
去年3月,岳阳县柏祥镇村民老邓与胥某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老邓不幸身亡。经交警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
胥某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对老邓的家人进行了赔偿,但未赔偿老邓孙子孙女的被抚养人生活费部分。
为什么老邓的孙子孙女有权要求赔偿?原来,2009年,老邓的儿子邓某甲因患尿毒症致双肾坏死,需要做肾移植手术。为救治儿子,老邓将自己的一颗肾捐给了邓某甲。然而手术过后,邓某甲每月仍需要用药(约3000元)进行排异治疗,且不能从事高强度劳动;邓某甲的妻子也系外省嫁至本地,无业。
因家庭困难,出事后,老邓家人向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法律援助中心迅速了解情况,及时指派法律援助律师承办该案。
然而,原告父亲邓某甲有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两个未成年子女?原告与其祖父是否形成事实上的抚养关系?这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
综上,法院遂判决被告某保险公司赔偿原告损失103530元。被告不服提起上诉,岳阳中院二审维持原判。目前该案已执行完毕。
“应援才援、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时时刻刻将弱势群体当作“自家人”,将他们的事放在“心窝窝”上,不断加强基层高品质法律援助服务供给,切实解决困难群体法律服务保障问题,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让法律援助服务展现司法力量,彰显司法温度。
“听庭制”促进公正“落地”
岳阳县村民肖某某在某陶瓷厂工作期间受伤,工伤二级,瘫痪在床。他有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智力障碍,经济十分困难。因赔偿事宜未能协商一致,他家人曾找工厂吵闹多次,后反映到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
该法援中心经调查,确认肖某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后,立即采取措施。因肖某某行动不便,承办律师多次上门了解调查情况,收集证据,进行申请仲裁。目前案件已进行裁决,为肖某某维护了合法权益。
在开庭时,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听庭”,观摩评议法援案件代理人(辩护人)平时的出庭表现,检验他们出庭的“真功夫”。
“听庭制”,已经成为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常态化机制。
“对于群众反映的案件,既不能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更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必须千方百计,攻克难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让公平正义落地。”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胡奇勇说,怎么检验指派律师负不负责?是不是用了心尽了力?现场“听庭”是方式之一。
每个月,该中心都会进行“听庭”并详细记录,分管领导则每个季度不定期随机“听庭”,细化指派律师的考评方式方法,以定量、定性和综合考核为主要原则,对办案数量、案件质量、办案效果、职业操守、案件评查结果等进行全面评价,督促和激励律师办案更有效率、更加务实。
2024年,岳阳县法律援助法援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来电法律咨询859多人次,已免费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241件,涉受援人数256人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在100%。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10月30日,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站暨岳阳县帮扶之家正式揭牌启用。
岳阳县以成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契机,建立长效的日常工作机制,组织律师服务团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通过普法宣传、纠纷调解、设立服务点等方式,提供常态化的“法治体检”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有效预防化解法律风险和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为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够便捷地获得法律援助,岳阳县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健全法律援助网络,设立了16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195个村(居)工作点,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同时,加强与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协作,设立6个专业行业法律工作站,针对特定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援助服务,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民为本,循法而行。岳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正不断开创依法治县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