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不是“家事”

2023年4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检察院“锦绣芳华”办案团队联合锦江区妇联为被害人提供综合帮扶。

11月25日,在第21个“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记者采访了数起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家暴案例。反家暴案件的办理,也是全国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成效的生动体现。期待通过讲述这些案件,鼓励那些深陷家暴“泥沼”的人,勇敢拒绝以家事为名的伤害行为,并进一步申明“家暴不是‘家事’”。

家不是暴力的庇护所

2016年3月1日起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作出明确界定,即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其中,根据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一般可以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等不同类型。

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近年来,家庭暴力犯罪中,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虐待为主,约占八成。尽管涉及家庭暴力犯罪总体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依法惩治家庭暴力犯罪,对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王某和胡某是再婚夫妻。结婚后,王某疑心很重,经常怀疑胡某与其他男人有染,多次打骂胡某,结婚8个月后二人便离婚。2021年11月的一天晚上,王某来到胡某住处商谈事情。因言语不合,王某绕到胡某身后,掏出菜刀砍向胡某后颈部。胡某挣扎着起身,从王某手中夺下菜刀。在撕扯过程中,胡某摔倒在地,王某趁机抢到菜刀,砍伤胡某的头部和面部。

胡某强忍疼痛,再次抢下菜刀,使劲扔了出去。王某仍未罢休,捡起一块砖头朝着胡某的头部砸了过去,胡某挣扎起身,躲藏起来。不见胡某的身影,气急败坏的王某看到胡某的两个女儿正在睡觉,便用砖头连击两个孩子的头部。

公安机关经补充侦查发现,在两个孩子受伤后,王某继续拿着砖头下楼寻找胡某,仍有实施犯罪的主观故意;且王某在案发前曾用手机搜索杀人的后果,表明其当时有杀人的想法。最终,王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对实施家庭暴力,手段残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因酗酒、赌博等恶习而长期或多次实施家庭暴力的,应依法从严打击。”在最高检检委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看来,家不应当成为暴力的庇护所。从严打击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对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起到警示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隐忍不会“风平浪静”

仔细梳理过往判例,不难发现,在2015年之前,司法机关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家庭暴力中杀夫行为是由于家庭矛盾激化引发,虽从酌定从宽情节方面作了相应考量,但对于认定受家暴妇女“以暴制暴”行为的防卫性质,仍较为谨慎。

而在2015年之后,上述行为被认定为防卫过当的案例逐渐增多。2018年以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案件数量呈现一定增长趋势。

近几年,针对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处于激愤、恐惧状态下,为摆脱家庭暴力而对施暴者实施杀害、伤害施暴者的案件,检察机关始终秉持严谨态度,认真研判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防卫性质,依法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置。

李某与田某是男女朋友关系。二人同居后,李某经常因琐事殴打田某。2022年9月,田某怀孕了。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傍晚,田某被李某打骂后选择报警。经民警劝解,田某匆忙赶去上夜班,李某则到附近酒吧喝酒。次日凌晨5时许,李某回到住处后,越想越郁闷,随后对田某打骂近3个小时,埋怨其不该报警。其间,田某逃至屋外,李某将其拖回到屋内,持续踩踏、踢踹其腰腹部。田某忍无可忍,一边挣扎,一边抓起水果刀刺向李某,致其左胸受伤。随后,田某立即将李某送往医院救治。经鉴定,李某的伤情为重伤二级。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田某立案侦查,并商请检察机关派员依法介入。

“在该案办理中,要依法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据施暴者正在实施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手段的残忍程度,防卫人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危险程度、采取的制止暴力手段、造成施暴者损害的程度及既往家暴的频次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判断。”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对无法忍受长期家暴而反抗,伤害、杀害施暴者的,应依法从宽处理,符合条件的,依法认定正当防卫、作不起诉处理。

据悉,陈某在2012年曾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缓刑,案发之前曾多次实施过家庭暴力行为。此次到案后,他仅承认打过龚某,但辩称不知道龚某眼部伤情是如何形成的,拒不认错和道歉。云南省广南县检察院经仔细审查,认为陈某具有再次伤害龚某的较大可能性,依法对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在办理该类案件时,我们会从保护弱势群体、预防次生犯罪或衍生犯罪的角度,结合行为人的犯罪手段、犯罪情节、一贯表现、犯罪后认罪悔罪表现等,综合考量其社会危险性。”云南省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万玮表示。

拒绝“准家庭”内的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第37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的暴力行为,也作为家庭暴力处理,这通常发生在具有寄养、同居、恋爱、前配偶关系的“准家庭”内。

骆某与陈某自大学时起就开始谈恋爱,大学毕业后不久,因经济压力及性格原因,二人多次发生争吵,感情出现裂痕。陈某向骆某提出分手并搬离两人的住所,独自租房居住。骆某为了继续维持恋爱关系,曾多次前往陈某的出租屋纠缠。

有一次,骆某上门寻求复合,再次遭到陈某严词拒绝。感到和好无望的骆某,产生了与陈某一起死的想法,随后,他将陈某抱到窗前并推了下去,自己跳楼自杀。陈某从五楼掉落到二楼阳台顶棚,导致腰椎左侧横突骨折、头皮血肿、左侧鼻骨骨折。经鉴定,陈某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骆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案发时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

针对骆某提出其对陈某没有杀人故意、仅有伤害故意的辩解,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检察院复勘现场,并咨询专家。“骆某从五楼高处将被害人从窗口推下,无法控制陈某的下落姿态及着地部位,陈某不仅可能砸穿雨棚掉落到地面,更有可能头部着地,具有较高死亡风险,于是,我们依法认定骆某具有杀人的主观故意。”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缪沁延告诉记者。

锦江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骆某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依法认定骆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综合犯罪未遂、限制行为能力等量刑情节,判处骆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家庭暴力案事件,除了发生于上述基于恋爱关系的“准家庭”内,也常发生于离婚诉讼持续期间。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创设的重要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者筑起了一道“保护墙”。

在离婚诉讼期间,徐某彬对李某美实施家庭暴力行为,法院依李某美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然而,徐某彬多次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使用刀具和言语恐吓方式,威胁李某美的人身安全。有一天,徐某彬携带汽油到李某美租住的按摩店内,点燃后逃离现场,导致按摩店内部分物品被烧毁。

“我们在应邀依法介入后,围绕拒不执行裁定罪的构成要件提出取证意见。徐某彬最终因犯放火罪、拒不执行裁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川省会理市检察院检察官骆开燕告诉记者,该院还注重加强与妇联、公安机关、法院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建立家暴案件通报机制,畅通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线索及时移送渠道。

纵观这些家庭暴力案件,施暴者的言语攻击、棍棒相加,使受害者的人格被践踏、身心受损害,有的险些断送性命。如何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

近年来,检察机关把反家庭暴力作为监督办案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检护民生”的切入点。“我们强化办案指导,发布依法惩治家庭暴力犯罪典型案例;注重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推动矛盾化解;开展司法救助,帮助遭受家暴者解决生活困境;通过民事支持起诉等方式,支持遭受家庭暴力者维权;举行检察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众讲述家暴‘反杀’正当防卫案件……”采访中,侯亚辉向记者介绍了普通犯罪检察部门开展的具体举措。

消除家庭暴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期待各方不断努力,使家庭暴力是违法犯罪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使施暴者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

(本报记者史兆琨)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司法访谈面对家庭暴力,除了大胆说不,还有人身安全保护令胡件平: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创设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制止将来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虽然客观上看,法院作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最长仅有六个月期限,但是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之前,被申请人还有家暴倾向的,当事人还可以再向法院申请延长。 更为重要的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UyMDg1MA==&mid=2247529630&idx=1&sn=59c60fc38db066c1d03350096ebd87c5&chksm=ff31ad81f8c6a50b36987fafda5c319f6a86df928b776b0b23de7f3836741a67f56c5c3f2027&scene=27
2.打过科兴疫苗的人注意了3.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凡是涉及金钱交易的务必核对好信息。 转发扩散 千万别上当受骗 原标题:《打过科兴疫苗的人注意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324513
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pdf(济南西分输),其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均无站场设置,无废污染物排放, 不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符合施工期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 程中加强监理,确保涂层、管道接口焊接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详见表1.5-10。 表1.5-10厂界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663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