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民陪审员,你了解哪些?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五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于2018年4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2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们挑选了其中的重点条文进行详细解读,且看小编为你详细讲解。

1.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解释

目前,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倍增,类型多样,审判力量明显不足,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缓解基层法院司法资源的不足,可以弥补和增加基层法院的审判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案件审理,提高案件的审结速度,保证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扩大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2.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规定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年满二十八周岁;

(三)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考虑到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应当注意吸收普通群众,兼顾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结构比例,注意吸收社会不同行业、职业、年龄、民族、性别的人员,为了体现人民陪审员选任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陪审员法对人民陪审员选任作出了“一升(23周岁升为28周岁)一降(大专降至高中学历)”的规定。

3.不能及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情形和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六条规定下列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二)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其他因职务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公职的;

(三)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四)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五)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六)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

上述两条规定中,列明了哪些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增加了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失信被执行人、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人也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4.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有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人民陪审员依照本法产生,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

担任人民陪审员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直接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制度当中,人民陪审员的职权很重要。对于法律条文中提到的“同等权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李寿伟指出,“同等权利”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在一般情况下,人民陪审员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同权体现了人民司法的性质,也是增强司法公信,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共同参加法庭审理,向当事人或者向其他的诉讼参与人发问,审查判断证据,听取辩论意见,合议的时候人民陪审员要发表意见,表决时实行一人一票,共同形成裁判结果等等,这些权利都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则主要考虑到人民陪审员毕竟不是法官,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因此参与司法行使权利时,不可能跟法官完全一致,而是有所区别,如人民陪审员不参加刑诉法、民诉法规定的独任审判案件、二审案件,如主持庭审的只能是法官等。

5.合议庭组成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由法官担任审判长,可以组成三人合议庭,也可以由法官三人与人民陪审员四人组成七人合议庭。

此条明确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组成的两种模式:

一是原有的三人合议庭继续保留;

二是增设七人合议庭。

6.七人合议庭审判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七人合议庭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一个创新,司法实践表明,对于一些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宜更多一些,由法官三人、人民陪审员四人,共七人组成合议庭参加审判,审理案件会更为慎重,更能发挥人民陪审员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对民情民意比较了解的优势,而且还能引入社会上的价值观,对案件的审理效果会更好;而对于第(四)项的兜底条款,意在给予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一种灵活性。在实践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情况,结合案件涉及的问题来决定。如果是事实问题比较复杂、社会影响比较大,适用法律问题相对简单,就可以由人民陪审员来进行审判。

7.申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七条规定第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

人民陪审员参加的案件仅限于一审程序,且考量因素主要包括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社会影响、复杂程度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当事人申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情况,第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被赋予了申请权,其中,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双方地位完全平等,故皆有申请权;而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一方、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一方在诉讼地位上皆处于劣势,故排除了刑事与行政诉讼中其他当事人的申请权。

8.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三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七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并与法官共同表决;对法律适用,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参加表决。

根据上述规定,三人合议庭的表决权限有别于七人合议庭,三人合议庭在审判案件的时候,法庭审理后的合议原则上法官和人民陪审员是同等表决权的,但七人合议庭有所不同,对事实问题,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同权,包括发表意见、表决,但是对法律适用问题,人民陪审员不参加表决,只能发表意见。

除了上述重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还对人民陪审员的退出和惩戒机制、履职保障、任期、提交审委会讨论规则等内容作出规定。

下面,小编收集了几个热点问题,在这里做一下解答。

1

我没有学过法律知识,符合条件就可以担任人民陪审员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规定,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没有对是否具备法律知识作规定。当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人民陪审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培训,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陪审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建立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更好地参与案件审判。

2

人民陪审员受法律保护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人民陪审员的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第二款规定,对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4

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有补贴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三十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请留意我市人民陪审员选任公告,如果您符合选任条件且有意参选担任人民陪审员,请前往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镇(街道)司法分局报名。

THE END
1.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区别有两者的法律规定不同、执业的要求标准不同、服务的范围不同等。 律师的对于法律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法律工作者对应的法律规定是《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 两者的执业要求标准不同,律师的执业要求标准要高于法律工作者,同时律师有门槛和相应的准入程序,要先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取得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47535.html
2.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收费区别尽管法律工作者和律师在司法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都对司法系统的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律工作者的职责是为律师和法官提供支持,而律师则是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由于律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性更强,他们的收费通常较高,而法律工作者的收费方式则较为灵活。无论是法律工作者还是律师,他们的收费都应该公http://www.etai.cc/article/1929486.html
3.法律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到底咋区分,一文搞懂!大多人对律师这个概念都有所耳闻,又不是特别清楚,特别是搞不清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在生活中,一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外也自称律师,而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业务的范围与律师高度重合,这就加剧了群众的疑惑。 律师,根据我国《律师法》的定义,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93128_1123536135.html
4.律师事务所与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区别法律顾问业务领域法律服务所的从业人员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成为法律工作者的条件是:具有高中或者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经考核,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司法工作满五年的经申请可以成为法律工作者。 三、两者的业务范围不同; 律师事务所: 根据《律师法》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http://www.hbrh.net/newsdetail_1618269.html
5.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有啥区别动态湖南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有啥区别 车小姐来电:前段时间我父母安排我和一个律师相亲,感觉挺聊得来的。不过有个问题,介绍人说他是律师,但是他的名片上却写着“法律工作者”,这个问题我不好意思当面问,是不是做一段时间的“法律工作者”,就能转正做“律师”啊?https://mobile.fabao365.com/dcontent/82422/14978
6.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有什么区别?需要考法考吗正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有什么区别?需要考法考吗全国· 2020.12.14 19:33 260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预约提醒山东手机号点击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政策》 和 《优路用户协议》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由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 (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考核的;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是司法部https://m.youlu.com/app/modules/cms/pages/infor-detail/infor-detail?caId=158619
7.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法律服务所的区别收费标准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的区别 1、从业资格不同:律所执业律师经全国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合格并实习满一年合格领取律师职业资格证;法律服务所服务工作者经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并实习满6个月鉴定合格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2、办理案件范围不同:律所执业律师可以办理全部诉讼、非诉讼业务;而法律服务工https://www.cnpp.cn/focus/4816.html
8.法律顾问和外部律师之间的区别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在上述四个基本特征中,前一个或一个或两个特征是其他法律工作者所共有的,如执法工作者、司法工作者(法官)、司法检察官(检察官);后两个特征是律师所独有的。一是律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律师执业证书但从事法律事务的,一般是基层法律服务人员,持有司法局颁发的法律服务人员执业证书。还https://www.lawpa.cn/changshi/100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