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援助中心和律师,我的理赔款都收到了!”前不久,在专职法援律师的帮助下,拿到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理赔款的葛先生,将锦旗送到了区法律援助中心。
近年来,一面又一面的锦旗,是群众对法律援助前端、中端、末端“三端”服务新机制所给予的肯定——预防在先,做好普法宣传;暖心服务,办好桩桩案件;保质保量,助力纾困解难。以“法”为笔,弘扬“枫桥经验”,萧山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巧解“为民题”,努力勾画新时代平安和谐好“枫”景。
法律援助“触手可及”
之前,项先生把自建房空余的房间租了出去,对于签订合同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直到有一次,他碰巧看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才学到了这个方便又靠谱的好办法。
萧山区还不断优化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各援助工作站(联络点)作用,通过主动延伸法律援助服务链,让法律援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截至今年12月初,区法律援助中心共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284件,认罪认罚法律帮助1668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已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7788人次。
“帮帮团”送“及时雨”
为1周岁的女儿争取到每月3000元的抚养费,对于来自贵州的小柔(化名)来说,之前只是个奢望。自从她走进区法律援助中心进行咨询后,在律师的帮助下,又重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2021年,年轻的小柔独自来萧打工,与老乡苗某相识相恋,并生下了女儿。可惜,之后两人因为性格不合分道扬镳,苗某去了建德打工,小柔独自带着孩子,生活陷入困境。通过“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的政策,小苗苗的抚养费一案,直接在区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就受理了。很快,法律援助“帮帮团”的专职律师为她提供援助。在建德市人民法院,律师对苗某晓之以法、劝之以理,最终以调解的方式为孩子成功维权。
法律援助“帮帮团”由多个维权小组组成,包括妇女儿童维权、老年人维权、刑事辩护等。“帮帮团”对各类援助对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宣传、代办法律援助、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等服务。今年1月以来,共参与办理上千件法律援助案件,其中,妇女儿童维权327件、老年人维权109件、刑事辩护259件,已为4121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为了让法律援助“及时雨”惠及更多困难群众,萧山区不断深化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并结合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法律援助分中心受理审核、容缺受理等给予简化程序、提速办理,依法保障老幼弱残及特殊人员的法律援助事项“应援尽援”。
对于案情简单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法律援助申请,萧山区积极开展援前人民调解工作,多元化解纠纷,多、快、好、省节约法律服务资源。在援助过程中,建立案件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注重案件效果满意度评价,开展定期案件详情抽查,进行案卷质量同行评估,确保每个案子都保质保量,服务“免费”质量“不减”。
萧山区全力推进“公证‘最多跑一次’率达60%”“浙江省通办公证事项80%”“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等民生实事项目。今年1月至11月,湘湖公证处“最多跑一次”办件数8866件,占总办件数的82.74%;截至11月底,在线统计群众满意率达99.84%,回访满意率达100%;累计办理法律援助市域内通办案件120件,通办率保持100%。(蒋超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