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答: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措施。法律制裁可以分为:(1)违宪制裁(2)民事制裁(3)行政制裁(4)刑事制裁二、劳动合同法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2.租凭法律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3.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2、、诚实信用原则。5、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7、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8、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9、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10、劳动报酬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11、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1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13、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3、劳动合同。14、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5、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16、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后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7、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8、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以下类型:乡镇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某化工公司与该公司材料科科长之间的关系、某加油站与该站长之间的关系。19、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法主体
4、利益平衡原则20.劳动合同的特征有哪些?答:劳动合同作为契约的一种,除了具有普通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法律特征: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3)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性、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2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的方式是要约、承诺。三、刑法与刑事诉讼法1.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3.教唆未成年人进行了犯罪活动的,对教唆者应当从重处罚。4.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5、罚的罪犯,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5.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6.在共同犯罪的形式中,由于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法律常识总复习22011.12.16阅读(0)17.我国的主刑包括:拘役、管制、死刑。8.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9.罚金、拘役、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属于刑事制裁措施。1
6、0.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他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3年。11.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有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累犯。12.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当原则;(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四、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3.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的要求。4.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正当
7、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的同意、不可抗力5.在民事权利中债权、所有权、继承权属于财产权。6.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7.某人买一电器,使用时因漏电而受伤,这种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8.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监护能力的兄姐9.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特征主要包括平等性、内容广泛性和真实性、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的一致性10.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
8、、外祖父母、有监护能力的兄姐1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特征主要包括平等性、内容广泛性和真实性、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的一致性。五、婚姻法与继承法1.新婚夫妇甲乙二人因车祸住院,甲死亡二日后乙死亡。据查,甲乙生前未立过遗嘱,甲乙无子女。甲无父母,只有一个挛生弟弟丙;乙的父亲已亡故,其母健在,乙还有一个亲生妹妹戊。甲有个人财产150万元。甲的遗产应当由丁继承。2.甲乙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乙委托丙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丙不能代理3.被继承人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是遗嘱继承。六、知识产权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受我国保护的知识产
9、权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科技成果权、发明权、发现权。2.商标权人的权力包括专有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使用许可权、续展权、请求保护权。5.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是1.陆某驾面包车给某小学送货,车入校园后,陆某想把车停在操场边,但此时刹车和方向盘突然失灵,面包车撞向校园里正在操场上做游戏的一群小学生,此时在操场附近工地干活的齐某看到这一情况,为孩子们免遭不幸,齐某一面高喊:“小朋友快跑。”一面赶紧爬上一辆重型卡车拦截陆某的面包车,结果两车相撞,造成陆某轻伤,面包车车头受损,学生无一伤亡。请问:1.齐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行为?答:齐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11、如此危险没有自我保护和防备的能力,齐某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采取驾车拦截的行为出于迫不得已。虽然陆某的健康权及其对面包车的所有权也是合法权益,但齐某行为的结果保护了多名学生的生命,与此相比,造成陆某轻伤,面包车车头损坏的结果没有超出必要的限度。因此,齐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2、于某是从四川来京打工的民工,1995年3月被一家个体餐馆招为厨房杂勤工,双方口头约定于某每月的工资为380元,另外餐馆每天免费提供两顿饭,如为发生其余费用餐馆概不负责。1996年1月,由于连日加班,于某在切肉时不小心把左手食指切断,为接指花去医药费5000元。别人告诉于某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他可以要求餐馆老板支付医药
12、费和营养补助费,老板不支付的话,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于某据此找到餐馆老板,但老板不同意支付,并说,当初我们就说好发生的其余费用餐馆概不负责,况且我们之间又没有签订书面协议,你只是个农民,根本不能适用劳动法没有哪个单位会受理你的投诉。最后,老板将于某辞退。请问:个体餐馆雇工是否适用劳动法?答:本案应当适用劳动法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2条第1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本案中,个体餐馆属于用人单位一方,民工于某属于劳动者一方,应当适用劳动法的规定。餐馆老板提出于某是农民,不适用劳动法的理由不成立。餐馆老板另以双方没
13、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认为不适用劳动法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本案中,虽然于某未与餐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事实上已提供了有偿劳动,因此,应当适用劳动法。附加复习题1.什么是社会公德?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劳动合同的特征有哪些?答:劳动合同作为契约的一种,除了具有普通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3)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性、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4)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