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跟“底薪加提成”模式说再见了

野蛮成长时代,大部分企业的销售管理的全部内容可以浓缩成五个字“底薪加提成”。“拿结果来交换、以业绩论英雄”成为很多企业家的“信仰”。在《劳动法》颁布之前,很多企业甚至更加极端,用“零底薪+销售员自己先贴费用+高提成”的模式操作,这种模式下,很多销售员可能一年颗粒无收,甚至倒欠公司钱;而另一些销售员可能做到年薪数百万。

“底薪+提成”模式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这个管理办法非常之简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收入好计算,易操作。公司即使没有人力资源部门也没关系,老板本人或者财务经理就可以把销售人员的收入算清楚。

第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公司利益。招人看不准怎么办?被一些花拳绣腿骗了怎么办?没关系!反正公司给他发不了几个钱,让销售员通过业绩来证明自己。做出业绩公司不会亏待他,做不出业绩自己走人。

第三,防止销售人员懈怠。给销售人员发了高工资,他们不努力怎么办?低底薪让销售人员永远不会躺在功劳薄上,每年都要重新开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无业绩者不得食。

第四,阻断了公司法律风险。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大量的灰色操作区域存在,不去适应,企业没法生存,但也为企业积累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如果可以分散到销售人员头上,实行销售费用大包干,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母体安全。

然而,“兴一利,必生一弊”,在享受“底薪加提成,费用大包干”优越性的同时,企业也承受着很多痛苦。

第二,不肯带新人,传播负能量。每一个新人的加入,对于老的销售人员都是一个威胁。因为他们会切分市场,发现老销售人员怠惰的领域,如果发展的好,还可能取代老销售人员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所以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老的销售人员无时无刻的向新销售人员灌输“我们的企业很渣,我们的产品更渣,我们的老板是渣中之渣”。但是最后走的都是新销售人员,老销售从来不走。有一个比较好笑的例子:某大企业的年薪百万的销售员群体,觉得这些客户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了,自己退休了客户归公司了,或者归别的销售员了,那太亏了,于是向董事长提出了“客户继承”的动议,由自己的子女来接班继承自己的客户。董事长听完他们的动议,觉得好像也有一定道理。

第三,只有收入达成度的概念,没有目标达成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概念。销售人员达到个人收入满意后,就不再考虑企业目标达成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分到“肥肉区”的销售经理过着“云淡风轻”的日子,企业家本人反而是“如坐针毡”。

第四,较难实现人员调动。底薪加提成模式,造成销售人员在不同区域收入差距极大,企业犹如“封建制”,销售人员有自己的“小王国”,几乎每次调动都会造成公司与销售人员艰难的谈判,甚至双输的结局。

第五,招聘越来越难。用3000元底薪去招人,来应聘的人都很少,就是有人来了,也是只值2500的人。如果用高薪去招人,又会导致老销售的不满和忿恨。但其实企业的整体薪资水平并不低。

那么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把企业的销售管理从“底薪加提成”的泥沼里拉出来呢?当然有!很多中国的头部企业之所以成为头部企业,就是在关键的竞争期,依仗一只销售铁军,做出普通企业10倍的销量,拉通了企业的整个制造、采购、研发体系,帮助企业脱胎换骨。回溯早期的阿里、华为、联想等公司,无不如此。

解决一个问题,不能从问题发生的维度着手。因此,解决销售管理问题,也决不能仅仅从销售管理维度着手,而是要跨维思考。

销售队伍要有竞争力,首先公司要有明确的营销战略。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清晰的竞争策略,那销售队伍应该选择哪些客户?放弃哪些客户?在面临竞争对手时应该采取价值竞争策略,还是价格战?这些都需要有一些原则作为指导。

销售队伍要有效率,就必须明确公司的销售流程。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卖出去需要哪几个步骤?必做的关键动作有哪些?如果企业可以明确销售流程和关键任务,就意味着与竞争对手相比,销售人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销售队伍要匹配公司战略,就必须用目标来牵引。目标是贯通企业战略与销售人员活动的核心。目标的制定是个系统工作,它需要系统考虑市场资源划分、市场成熟度确定、企业增长与竞争需求、员工成长需求等要素。目标制定后,还要分解成可以执行的计划,所有的销售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展开的。

销售队伍要有执行力,必须进行有效的销售活动管理。单个的销售人员总是容易懈怠或者出现工作偏差,高频度的活动管理是对抗懈怠的关键。例会、销售报表、陪同拜访、绩效面谈等活动管理动作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工作是销售队伍的“底层操作系统”。基层的销售经理是做销售管理工作的,高级的销售经理本质上是做营销和人力资源工作的。如果一个公司有完善的“六件套”,即:《销售系统组织设计》、《销售系统招聘管理制度》、《销售系统试用期管理办法》、《销售系统培训管理制度》、《销售系统薪酬管理制度》、《销售系统绩效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运作,那么我们才可以认为这个销售管理是“有系统”的。

告别草莽时代,打造销售正规军,把销售力作为突破僵局、拉通企业价值链的龙头,是很多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企业不能再用30年前适合老环境的“底薪加提成、费用大包干”的模式,而是要打造“高素质、高目标、高效率、高业绩、高收入”的销售铁军。

THE END
1.3月8日苏州园区人才市场综合人才现场招聘会客户经理 2名 年满25周岁,至45周岁之间,学历:大专及以上,能力方面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待遇:责任底薪2000元+各类奖金+提成收入. 业务助理 2名 年龄25-35岁,女性优先,语言表达流利,掌握电脑和网络基础操作,勤勉上进,服从主管工作安排 区域服务专员 10名 年龄25-45周岁,社会工作http://www.xszrcw.com/news/news-show-5818.htm
2.无底薪只有提成买社保比例怎么算对于无底薪只提成的员工,企业通常会按照员工实际工资水平来计算社保。这样可以确保公司的合规性并保障员工的福利。不建议企业选择低于实际工资的金额来缴纳社保,因为这样虽然短期内减轻了负担,但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和员工的不满。具体的缴纳方式需咨询公司的人事或财务部门。 平台特邀律师 推荐 2024.10.27 13:26:04 解答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5929988.html
3.用工机制范文6篇(全文)比如在高速列车列车员等工作强度大、压力大、风险高的岗位,要比照航空服务业标准,适当提高薪酬水平,与服务质量和投诉率相结合,激发服务潜能;在食品零售行业,比照商业零售行业,要减少底薪,加大提成比例,激发其内在潜能;在装卸搬运行业,比照物流公司,要加大底薪,辅以提成比例,实现公平公正。各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要体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4fd0n9j.html
4.纯司机送货论趟有没有套路然而,这些承诺往往存在漏洞和风险。比如,有些公司可能会采用AB合同的方式,将购车合同和保底合同分开签订,并使用不同的公司公章来规避法律风险。在司机按照合同完成购车后,公司可能会在后续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挑刺、扣钱甚至直接倒闭,让司机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建议广大司机朋友们在选择送货工作时,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情况https://zq.zhaopin.com/answer/13977240/
5.早安[心][心]#周大福有员工称收到n+3赔偿#来自叙州之窗入职新公司也需要出具离职证明,用于规避企业用工的法律风险?注意离职证明一定要改盖章!其中包含的员工基本信息、单位名称、离职时间及原因都要具体清晰,不能出现任何不利于劳动者的信息。2薪资证明中大型公司对求职者进行入职背调,时常会要求薪资证明跟银行流水证明真实性,因此建议https://weibo.com/3585793804/OhHv2hp1U
6.电话销售常见刑事法律风险及合规二是为了形成激励、竞争效应,对销售人员会采取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提成远多于底薪。而且往往有多个销售团队,不同团队之间业绩PK激烈。三是借助网络和强大的物流,客户往往突破地域限制,人数众多,涉及面广。 二、电话销售的主要刑事法律风险 由电话销售的特点所决定,此类业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刑事法律风险:https://www.lantai.cn/news_view.aspx?nid=2&id=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