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看到了这样一份成绩单:2016年以来,共办理4万余件法律援助案件,年均增长20%以上,解答法律咨询10余万人次,减免律师代理费3亿多元,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左右。
近年来,济南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温暖法援”品牌建设,努力为困难群体撑起法律权益的保护伞。
济南市司法局统筹协调市法律援助委员会及14家成员单位,推动构建党政领导、政府履责、部门参与、社会协同、公众支持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
济南市司法局与民政、住建、工商等部门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建立动态困难对象数据库;联合市工会、妇联、残联、老龄办等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和专项行动400多场次;与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济南大学法学院等10多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了500多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共建大学生法律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法律援助理论研讨和法律维权活动,全市7000多名志愿者广泛参与到法律援助中来。“大法援”格局让济南动起来、活起来、暖起来。
案件质量是法援工作的生命线。为保证案件质量,济南市司法局健全组织实施法律援助的业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实行一案一评和差别化补贴发放制度,健全案件质量同行评估体系和对区县法律援助工作监督考核体系,完善法律援助质量监管机制。
“我们当即作出上门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赶到他家后,发现李某的家非常简陋,我们向他表明来意,他暗淡的眼中似乎燃起了希望,说话哽咽了,李某的孩子也哭起来。”济南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胡冰向记者讲述了在李某家中的情景。
胡冰介绍说,经过3个多月的积极法律援助,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肇事者及保险公司赔偿受害人家庭170万余元。
这是济南市司法局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保公平正义的一个缩影。
在畅通服务渠道上,济南横向打造“实体、网络、能动、热线”四大便民法律服务平台,纵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并在律师事务所、高校、驻济部队、养老服务协会和各仲裁机构、农民工服务中心设立工作站(点)及直接受理点,建立200余人的律师库,实行“点援制”,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全国首创法律援助便民直通车,全年节假日无休深入基层开展法律服务,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全覆盖法律援助服务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还深入推进“互联网+法律援助”,打造“济南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了一套从案件申请到受理、指派、结案、数据追踪的成熟有效的运转机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和援助律师少跑腿,极大地方便群众申请,网上受理,律师办理和中心管理。
记者丨姜东良梁平妮
通讯员丨尚庆忠邢晓林
原标题:《济南打造特色法律援助品牌“温暖法援”便民利民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