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法律援助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的个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制度。

第三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本条例的实施。市法律援助中心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全市法律援助工作。

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设立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区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第四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老龄工作机构等组织应协助需要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获得法律援助。

第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第六条下列法律服务机构和个人负有法律援助义务:

(二)法律援助中心及其执业人员;

(三)法律服务所及其执业人员;

(四)其他依法负有法律援助义务的组织及其执业人员。

第七条鼓励前条规定以外的有法律业务知识的人员作为自愿者参加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条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九条法律援助的范围包括:

(一)刑事案件;

(四)因公受伤害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七)其他按规定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一)有理由和证据证明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二)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参照本市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执行。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下列形式:

(四)行政诉讼代理;

第十四条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二)申请人所在的居(村)委会或民政部门等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三)有关法律援助事项的证据;

(四)法律援助中心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法律援助中心应自接到全部法律援助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同意受理的,应同时通知法律服务机构指派法律援助人员。

第十六条申请人对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书面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向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复查,司法行政部门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复查,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对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应至迟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或一审刑事判决书副本送交法律援助中心。

第十八条法律援助中心应于接到指定辩护通知书之日起24小时内通知法律服务机构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并于3日内函复人民法院。

第十九条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工作应遵循公开、合理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延迟或中止所指定的法律援助事项。但受援人无理缠讼或不予必要的配合,经法律援助中心同意,法律援助人员可以终止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事项过程中,发现受援人不符合受援条件的,应当提请法律援助中心撤销其受援资格。

第二十二条法律援助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事项过程中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受援人的隐私,不得向受援人索取、收取钱、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三条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法律援助中心应从法律援助资金中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律师事务所也可自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经法律援助中心审查,符合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的,由法律援助中心按规定发给补贴。

第二十四条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有权了解法律援助人员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进展情况,对有事实证明未履行职责的法律援助人员,有权要求更换。

第二十五条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应如实陈述事实和情况,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第二十六条法律援助事项办结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做好有关材料归档工作。

第二十七条法律援助志愿者应符合市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法律援助志愿者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应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市、区设立法律援助资金,由市、区法律援助中心按规定进行管理。

(一)市、区财政的专项拨款;

(二)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三)其他依法可以筹集的资金。

第二十九条法律援助资金应与法律援助中心的办公经费分开,并设立专门帐户管理,专款用于办理法律援助事项,不得挪作他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条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或中止办理指定的法律援助事项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THE END
1.厦门法律援助大事记1998年6月,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机构获批准成立,10月16日挂牌。 1999年11月《厦门市法律援助条例》出台。 2001年10月,我市法律援助中心首次为劳教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2002年4月19日,我市监狱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站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在监狱建立的法律援助站。 https://news.sina.com.cn/s/2003-08-30/0907658684s.shtml
2.农民工法律知识宣传材料(通用8篇)3、2004年9月, 司法部、民政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档案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的意见》, 强调通过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 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无偿的法律服务, 促进“社会主义司法制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ua5lgaz.html
3.2024年5月即将生效和失效的法律法规及4月公报案例“两高”典型案例北大1.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2024修订) 20240329公布/20240501施行 2.河北省电力条例(2024修订) 20240328公布/20240501施行 3.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24修订) 20240328公布/20240501施行 4.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24修订) 20240327公布/20240501施行 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1063%20&year=2024&data=2024/4/30%2018:16:00
4.厦门市免费法律援助中心法律主观:法律援助中心免费的条件为:受援人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部分或全部法律服务费用;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法律帮助;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 法律客观:《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947519740958994212.html
5.浅析我国劳动法立法现状及完善以笔者承办汪海全诉铜陵市南泉煤矿拖欠工资纠纷案之法律援助案件(以下简称汪海全案)为例,农民工汪海全于2004年8月受雇至铜陵市南泉煤矿井下打工,至2004年11月,4个月累计被拖欠工资3500元。为此,劳动者汪海全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用人单位支付所拖欠的工资3500元及经济补偿金875元。铜陵市郊区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被告https://china.findlaw.cn/laodongfa/laodongfalunwen/13646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