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团市委紧密围绕我市党政工作大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团十七大的会议精神,积极地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领域中先行先试,不断实践探索紧密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有效途径,开拓性地成立了全省首个青少年事务中心、全国首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走出了一条由团委主导、富有泉州特色的“网络化覆盖、专业化管理、多元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路子,逐步形成党政重视、群众认可、青少年欢迎、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少年事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能力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产生分化和变迁,由此衍生出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青少年事务就占有很高的比例和代表性。按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的界定,青少年事务涉及青少年生活的各个层面,涵盖青少年生存、教育、健康、就业、社会参与、婚恋、住房、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包括特殊青少年的特殊问题,如对超常青少年的培养,对残疾青少年的关照,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矫治等等。
品牌推动实干实效
竭诚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
积极应对当前形势,力促青年就业创业。聘请125名成功企业家组成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全面培训专职社工就业创业专业知识,开设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泉州工作站全天候对外工作窗口,为我市青年申请YBC扶持提供更加便捷的平台和渠道。开展“泉州青年创业设计暨创业服务竞赛”活动,筛选推报了近百个创业项目,并向社会、企业、金融机构发布和推介,帮助寻找合作机构或支持,实现创业项目与市场对接,并建立常态化跟踪帮扶机制。全面开办退伍军人、下岗青工、青年农民工、待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培训班,建立278多个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导师进高校、大学生到非公企业见习、青年职业规划及就业技巧讲座等活动,使受益青年达上万人次,有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分类引导注重实效,引领青少年提升素质。深入实施青少年启明星素质培养计划,提供54项内容丰富的素质培养课程,全面增进青少年思想素质、道德水平。针对12355青少年事务热线了解到的留守儿童心理及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在华侨农场和留守儿童及外来工子女较集中的县区学校中推动实施“希望园”工作,积极开创希望工程工作新模式。目前,已援建20多个“希望园”。“希望园”设立了希望书库、绿色网吧、多媒体活动室等,为特殊群体、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娱乐和课余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温馨充实的精神家园,已使上千名归侨子女、留守儿童获得了直接帮助。此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校教授、知名企业家、泉籍杰出青年人物作为主讲嘉宾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坛”系列讲座,全方位培训、提升青少年的素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规范管理高效运作
健全和完善青少年事务工作机制
青少年事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怎样走进普通青少年,关照特殊青少年,与时俱进、持续高效地开展工作,进而打造一支“一流团队、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团队。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应该确立“政府推动、团委主导、社团主动、多方参与”的协调与合作模式,并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体系管理,二是机制建设,三是人才队伍。
青少年事务中心的辛勤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高度称赞。2008年7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的杨岳莅临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调研,听取社工关于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项目设置、运作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了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的成绩。中共福建省委《八闽快讯》专报件几次专报了泉州共青团的这一做法,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先后两次做了批示,同时这一创新工作也得到各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办通讯、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网先后报道了泉州市成立全国首个社工联、成立福建首个青少年事务中心等创新做法。福建八闽快讯在刊登这一做法后,省委常委批示“全省共青团学习借鉴”。
然而,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和青少年事务社工联毕竟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仍然有不少问题和不足。比如,社工还没从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提供保障;事务中心在青少年当中的影响还不够;队伍刚成立缺少经验和专业化不足等。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必将能在协助党委、政府处理青少年事务,强化共青团四项职能,服务最广大青少年中取得新业绩!(作者: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
点评: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以开展活动的形式深入青少年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和专业导师团队为保障,以青少年事务中心专职社工为先导,围绕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探索活动载体,创新工作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有效的引导,为泉州市共青团探索青少年事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