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程序就是如此重要『解读《仲裁与诉讼衔接意见》之一』仲裁庭法院民事诉讼法

解读《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之一

2022年2月的最后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人社部发﹝2022﹞9号)迅速火爆劳动法圈。张律师看过后认为这个文件的发布意味着直接废止了一大波地方性裁审意见,明确了很多实践中的争议问题,甚至解决了以前实践中几乎完全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有人看过后认为没有什么变化,趁着文件的新鲜感,张律师分期作一简单解读。

因劳动仲裁程序是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除一裁终局案件用人单位不能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外,当事人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实践中很多地区的劳动仲裁机构遇到疑难复杂、不想处理的案件就出不予受理文书,导致很多人存在对劳动仲裁程序不够重视的情况。

一、判决书结果与裁决书结果的一致性

二、撤回仲裁申请后可再次仲裁,不可直接诉讼

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只要经过了劳动仲裁程序就可以起诉至人民法院,有当事人为了跳过劳动仲裁程序,申请仲裁后再撤回申请,拿着劳动仲裁机构出具的同意撤回仲裁申请的文书诉至人民法院,新意见明确了该方式不可取。

新意见第四条规定,“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后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申请人再次申请仲裁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公众号:劳动法专业律师

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仲裁处理结果作出前,申请人可以自行撤回仲裁申请。申请人再次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但在实践中很多劳动仲裁机构对再次仲裁的仍不予受理,新意见再次明确了应当受理。

注意上面提到的是申请人主动撤回仲裁申请,不同于“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3号)第三十九条规定,申请人收到书面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根据2015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五十五条之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劳动人事仲裁机构按照自动撤回仲裁处理后,该当事人又提起仲裁申请,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对于当事人在法定15日内未起诉至人民法院,能否再次申请劳动仲裁问题,根据2016年《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但再次申请仲裁,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不予受理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经审查认为前后两次申请仲裁事项属于不同事项的,人民法院予以受理;经审查认为属于同一事项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对于当事人起诉至人民法院又撤诉的,是否可以再次起诉的问题,根据2015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五十八条之规定,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或不予受理裁决、决定或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诉后,撤回起诉或被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当事人又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综上,劳动仲裁程序很重要,当事人一定要重视劳动仲裁程序,很多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不会再有。

三、一审无需重复质证劳动仲裁阶段当事人认可的证据

还记得刚执业的时候,前辈们都说劳动争议案件一审诉讼程序就是一个全新的程序,可以当作劳动仲裁阶段没有发生,劳动仲裁程序中提交的证据在一审诉讼程序中都要重新提交,当时的大部分人民法院也是这样要求的,当时确实也没感觉到劳动仲裁程序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一审法院连劳动仲裁裁决书都不看。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询问当事人对裁决书认定的事实是否有异议、仲裁提交过的证据就不需要再交了......

新意见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新意见借鉴了前述规定,将劳动仲裁阶段视为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已经认可的证据视为诉讼程序中已经质证过的证据,只需要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即可,无需重复质证。

此处的当事人通常情况下是指对方当事人,但劳动争议案件中并不一定只有双方当事人,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多方当事人,例如最常见的劳务派遣案件中一般至少有三方当事人,此处应该理解为已经认可的当事人无需重复质证,对于其他当事人还是可以补充质证的。

应如何理解此处的“已经认可的证据”,是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证明事项均认可还是狭义的对真实性的认可?张律师认为此处应理解为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证明事项的认可,只是对证据真实性的认可,否认合法性、关联性及证明事项的,仍应允许当事人补充意见。即使遇到不允许补充意见的审判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找机会融入其他环节的意见中。

对于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不认可的证据呢?首先,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不认可,可以在一审程序中认可,人民法院进而采信该证据。另外,因当事人不认可,尽管该证据在劳动仲裁阶段已经经过质证,但当事人可能在劳动仲裁阶段未能充分发表质证意见,人民法院允许其补充意见,人民法院可能也会想全面了解当事人对该证据的意见,人民法院进而综合判断是否采信该证据,否则可能因当事人陈述不完整导致人民法院对该证据作出错误认定。

四、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一审提交新证据需说明理由

实践中因很多当事人对劳动仲裁程序的不重视,不用说自己判断举证责任了,对于仲裁庭要求提交的证据经常嗤之以鼻,其实仲裁庭要求提交的证据基本都是当事人有举证义务的证据,新意见第七条对这种行为有所约束。

新意见第七条规定,“依法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诉讼期间提交仲裁中未提交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其说明理由”。

本条参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未提交证据的在一审诉讼中可以视为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其说明理由。尽管新意见中只提到了“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其说明理由”,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可以这样理解: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二条之规定,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五、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自认规则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会有当事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二条之规定自认的情形,但实践中最常见的是双方协商一致为补缴社会保险产生的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新意见第八条对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自认规则做了规定。

新意见第八条规定,“在仲裁或者诉讼程序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但下列情形不适用有关自认的规定:(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二)涉及身份关系的;(三)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四)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仲裁或者诉讼、终结仲裁或者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二条之规定,在仲裁或者诉讼程序中包括仲裁庭、法庭审理中或者在申请书、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

只要在允许当事人自认的范围内,另一方当事人就获得了免于举证的权利,按照自认的事实认定即可。但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仲裁委或法院不予确认。

新意见中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还明确增加了“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仲裁或者诉讼、终结仲裁或者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不适用自认规则”。新意见增加的两个新规则均《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属于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的证据中其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情形。对于前述程序性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之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的证据,故新意见将其列入其中。

六、诉讼中否认自认事实的不予支持

实践中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认为不认可对方提交的证据就是“专业”,其实客户委托这样的“专业人士”真不如自己去全盘否定,难道代理人的价值就是不认可、胡搅蛮缠吗?实践中很多当事人在劳动仲裁阶段没有代理人还是比较诚实的,认可劳对方提交的证据,结果在事实面前败诉了,一审委托代理人出庭,代理人全盘否认,难道代理人比当事人更了解那些事实吗?这个时候一般法官就会询问代理人是否有证据推翻劳动仲裁阶段的自认,此时代理人基本不可能有可以推翻其当事人在劳动仲裁阶段陈述的证据,否认了一堆反而招对方烦、让法官觉得不专业,最重要的是噼里啪啦的表演一顿对案件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将双方对矛盾进一步激化,将矛盾升级是客户想要的结果吗?新意见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约束力。劳动争议案件中不管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一方不顾事实、一味的全盘否认,可能只会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新意见第九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否认在仲裁程序中自认事实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的;(二)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九条结之规定,当事人在庭审中对其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事实和证据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责令其提供相应证据。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理由成立的,可以列入争议焦点进行审理。但新意见未参照前述规定,直接明确不支持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否认在仲裁程序中自认事实,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证明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新意见基本阻断了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否认在仲裁程序中自认事实的行为,更加凸显了劳动仲裁程序的重要性。

THE END
1.人社业务形堂发生劳动争议,应该向哪里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明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I1OTkyNg==&mid=2651202826&idx=2&sn=55305fa3f038690e56200919a35f634a&chksm=85c19e5915efbcac44cfc1bb089c55f1e337812788b002f6e55aa29afed24726befc8e3fb00a&scene=27
2.劳动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劳动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851454 人·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核心区别在于处理主体和争议的性质。劳动争议仲裁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850985.html
3.劳动仲裁时代峰峻开除涉事员工后,对方举报到劳动仲裁,公司还要赔偿对方损 全文 701 668 2.5万 荔枝新闻 10-27 20:07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员工抑郁口头请病假被按旷工开除# 法院:公司程序违法!】#员工抑郁请病假被辞公司被判赔3.3万# 2021年11月,南京的马女士入职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顾问,双方合同期限至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5%8A%B3%E5%8A%A8%E4%BB%B2%E8%A3%81
4.提起劳动仲裁资料需要哪些专家导读 在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需要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包括:1、仲裁申请书。2、身份证明。3、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4、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委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交https://mip.64365.com/zs/961999.aspx
5.几步“搞定”劳动仲裁1、申请劳动仲裁的人被称为“申请人”;2、你向哪个单位主张权利,他就成了所谓的“被告”,但是劳动仲裁不这么称呼,叫做“被申请人”;3、如果你怕自己陈述不清楚,不会辩论,那么你可以请律师,也可以请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被称为“委托代理人”,但是记住一定要有授权委托书方可进行代理相关事宜。https://www.jianshu.com/p/7341c11a23ea
6.劳动仲裁中国劳动争议网,劳动争议处理专家。热点新闻,特别关注,案件跟踪,案件公开,仲裁流程,仲裁指引,仲裁标准,仲裁文书,案例讨论,案例分享,专家团队,案件代理,律师团队,咨询律师,会员中心,HR外包,风险管理,行政审批,危机管理,HR分享,新法速递,劳动法规速查,各地劳动合同范本速查,各http://www.btophr.com/v2/arb/
7.劳动法网劳动法律网提供劳动法,劳动法规,劳动仲裁,劳动诉讼,工伤,辞退,解雇,试用期,劳动争议,经济补偿等法律知识文章,专业劳动律师提供免费劳动法律咨询。http://3g.laodong66.com/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国工会新闻第十条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十一条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http://acftu.people.com.cn/n1/2017/0526/c412693-29302743.html
9.劳动仲裁程序有哪些步骤律师普法二、劳动仲裁审查受理。 (一)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以下事项进行审查: 1、申诉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3、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4、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分管辖; 5、申诉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符合要求; 6、申诉时https://www.110ask.com/tuwen/1069515244472220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