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为被欠薪劳动者开通“全程帮办”服务。安排工作人员为不适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劳动者提供“一网通办”法律援助申请全流程帮办服务,提高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的服务体验与服务效率。
二是开通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通优先办服务,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案件。开通快速办服务,对案情清楚、材料齐全的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申请,进一步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
三是形成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受理机制。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人数多、矛盾集中,中心加强与区劳动仲裁的沟通协调,有效引导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并安排专人接待、优先受理、快速审批,指派经验丰富、擅长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案件。2022年至今,已受理群体性劳动争议7起,涉及人数达124人。
二、加强部门协作,多机制助维权
一是深化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案件引导机制。建立“法律援助联系函”绿色通道,由区劳动仲裁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被欠薪劳动者出具联系函,引导劳动者持函前往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并为持函劳动者开通优先快速受理通道。
二是引入“援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与区劳动仲裁工作合作,对于法律援助的劳动争议案件,树立“调解优先”的诉讼理念,坚持“能调则调,应援尽援,援调结合”的工作原则,切实将调解工作贯穿法律援助过程的始终,有效缓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矛盾。
三是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支持起诉”机制。加强援检合作,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及时发现符合检察院支持起诉条件的农民工欠薪案件,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帮助农民工获得区检察院支持起诉,目前已有7名农民工获得检察院支持起诉,共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拓广度延深度,加强宣传工作
一是降低农民工欠薪案件法律援助经济门槛。积极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的进城务工人员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简化被欠薪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手续,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覆盖面。
二是开设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咨询专窗。每周二、四下午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坐班劳动仲裁窗口,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方面的专业法律咨询,分发法律援助宣传手册,引导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确保劳动者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2022年至今,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咨询专窗已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1010人次。
三是扩大对劳动者的法律援助影响力。深化线上线下服务网络,畅通实体窗口、12348热线法律咨询渠道,完善“一网通办”、实体窗口法律援助申请渠道,2022年至今,共解答各类劳动争议咨询2785个,受理各类欠薪案件198件,其中农民工欠薪案件192件。编制《法律援助法》宣传手册和案例解读绘本,组建法律援助法宣讲团,深入多个街道和居委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活动15场,多措并举宣传《法律援助法》,营造良好的普法宣传氛围,引导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依法维权。
原标题:《【法律援助】多部门协作解决农民工烦“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