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太会带动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英文课。”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文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趣味英文课堂上,学生们兴奋地说道。
今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Nature)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捐赠资金,定向扶持上海市闵行区的浦江文馨学校和华虹小学,使近2500名学生获益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线上和线下自然科普课程及实践活动。
于近期举办的浦江文馨学校科技节,是获得施普林格·自然公益资助的项目活动之一。科技节课堂上,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跟随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麦克米伦教育的专家SuperHuang一起探索绿豆萌芽的奥秘。
对很多孩子来说,这是第一次在英文课上做播种实验。通过互动游戏和有趣的英语歌舞,SuperHuang带动小朋友们学习如何以英文介绍植物的各个部分、实验材料,以及生长条件等,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许多新单词。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希望通过公益慈善项目,增进公众对科研的理解和信任,激发儿童和年轻人的好奇心并培养技能,帮助学生和青年科学家提升研究和专业技能。
此次定向捐赠的项目主要通过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定向支持上述两所科普教育资源不足的学校,为他们提供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普视频课程,支持学校主办的科技节,并由中福会少年宫指导老师带来科普进校园活动等。此外,两校的部分学生还前往中福会少年宫体验自然科普双语课程,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物理与光学实验室,参与专题讲座。
2023年12月21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携手爱心企业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开展“社区关爱、健康在握”公益捐赠活动,为社区工作者和老年群体“送健康”。
赛诺菲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医药健康企业,于2010年正式进入中国消费者保健领域,旗下消费者健康药业部门始终致力于将赛诺菲保健产品引入中国,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健康方案选择。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廖永红、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秘书长范红、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副主任蒋燕、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中国区首席营销官季超出席了当天在江宁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举办的捐赠仪式。
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顾客”,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让这场办在上海图书馆内的“集市”显得非同一般。一笔笔几元、几十元、数百元的交易,虽微不足道,却凝聚着上海民众的爱心,从黄浦江畔涌向西部甘孜藏区。
2023年12月23日、24日,“唤起心中的温柔——福报”大型慈善义卖活动,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举行。
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普陀区慈爱感恩妈妈之家公益促进中心承办、上海市普陀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办的这一大型公益活动,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各类物品进行义卖,善款全部捐赠给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慈爱感恩妈妈之家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四川甘孜藏区的“如意点灯”助学项目。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如意点灯”助学项目自2014年设立以来,先后为地处高寒、经济不发达的四川甘孜藏区共计1582名学习优秀但家境贫寒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继续学业提供了经济资助。受助者中,有三位在攻读博士,一位已经完成博士学业。
活动现场,“如意点灯”仪式掀起热潮:孩子们手持明灯陆续上台,寓意为贫困学子点起一盏盏照亮前程的希望之灯。慈爱感恩妈妈之家公益事业的创始人仁青彭措专程从藏区赶来上海,为所有参与义卖的爱心人士祈福。
“穿越的文化宝珠”展览同步举行,所有展品均由台湾企业家、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慈爱感恩妈妈之家专项基金发起人郭襄颍博士亲自设计创作。展品作为定额定向赠送给部分捐赠方的感恩礼物,助力“如意点灯”助学项目筹措善款。
今年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慈爱感恩妈妈之家专项基金成立的第十年。近十年来,专项基金坚持举办慈善义卖。郭襄颍表示,将义卖主题定为“唤起心中的温柔”,初衷正是希望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原本就存在的爱,把心胸打开,爱己及人,把爱传播出去,让小爱变成大爱。“唤起心中的温柔”从最初由少数人因感动而发起的慈善活动,已逐渐演变成黄浦江畔一年一度的公益盛会。
十年坚持,凝聚了公益正能量,也收获了更多的善意和守望相助。此次活动得到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大家捐赠了日用品、食品、文化用品等各类爱心物资近200余种。发起方还首次准备了“爱心福袋”,方便让无法来到现场的爱心人士线上认购。义卖活动中,热心市民每购买一件商品,都是在为藏区孩子点亮一份求学的希望之路。
扫码即可参与公募或认购爱心福袋
助力“如意点灯”项目
12月23日的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台办副主任王立新、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朱亚萍分别致辞,并对此次活动给予积极肯定。项目志愿者200余人,爱心企业代表和社会爱心人士约600人参与了这两天的义卖活动。据初步统计,此次义卖和公开募捐总额已超60万元。
据悉,12月30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慈爱感恩妈妈之家专项基金还将携手上海第一八佰伴,联合举办“益”起为爱点亮公益集市活动,继续“如意点灯”的爱心之旅。
有这样一个群体,灿烂的阳光无法照进他们的双眼,斑斓的画幅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只能用听觉和触感来认知这个世界,他们就是可爱的盲童们。
2023年12月23日,在中福会托儿所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以及部分社会志愿者“一对一”的陪伴下,9名盲童乘坐地铁来到蔡元培故居、刘长胜故居,第一次真切地“看见”这段鲜活的红色历史,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种子在盲童们心中发芽。
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发起、上海煋炎牵手助残发展中心负责执行的“白鸽托托伴我行——盲童上海地铁红色之旅”公益项目,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盲童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让他们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世界的美好与温暖。
“我们要去哪里?”他们牵着志愿者的手,兴奋地问道。当得知要去参观两位历史名人故居时,表情中充满期待。
盲童孩子们平时很少出门,也很少坐地铁。自动扶梯上,盲童浩浩紧紧抓住志愿者的胳膊,生怕摔倒。扶梯的尽头紧挨着三层台阶,中福会托儿所的学生志愿者绍梓辰和蔡梓赶紧抢先一步上前,一左一右牵住盲童航航的手,引导他安全地走下台阶。
从地铁出口到华山路的蔡元培故居,要步行一段路程。一路上,原本还陌生的盲童孩子们,很快就彼此熟悉了起来。
“你知道‘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哪一首诗吗?”“不知道哦,但我知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盲童孩子们的社交圈其实非常有限”,作为志愿者的佑佑妈妈说,他们只接触到自己班级里有限的几位同学,所以像这样的活动能帮助他们走出小圈子,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1230万,低视力者也有600多万。在上海,持有残疾证的盲人就有8万多,其中上海盲童学校约有盲童170名。因为看不见,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儿童因为走不出去,缺失了很多社会交往和生活乐趣。
但幸运的是,在这场“白鸽托托伴我行”公益活动中,出现在团队中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成了盲童们的“眼睛”,帮助他们重新“看见”这个城市以及深藏在城市红色场馆中的每一个物件。
“蔡元培故居到了!”听到带队老师的召唤,孩子们瞬间对这座建筑投来渴望了解的表情。
故居纪念馆贴心地为盲童们配备了讲解老师。为弥补孩子们视觉感知上的遗憾,讲解老师逐一耐心解释每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并根据盲童们的需求调整讲解节奏,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细节。刚刚还在路上打打闹闹的调皮孩子,被有趣的历史人文故事深深吸引,听得格外入迷。
“我可以摸一摸吗?”盲童们小心翼翼地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
纪念馆工作人员为他们额外开了“绿灯”。盲童们特别激动,他们用手摸着故居的铁门,摸着故居斑驳的墙体,感受这座英式洋房的别致之处。当然,他们最希望“触摸”的,是蔡元培爷爷的雕像。
盲童艺博用食指轻轻抚摸雕像的额头、眼睛、鼻子;盲童佑佑伸出双手,轻轻拥抱了雕像的肩膀;盲童翔翔则用手轻拂雕像的脸庞。他们非常珍惜这一次和“蔡元培爷爷”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在听完讲解之后,他们心中对蔡元培已产生出别样的崇敬之情。
走出蔡元培故居,孩子们变得更加活跃,带着更多憧憬,他们来到愚园路上的红色小楼——刘长胜故居。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在闹市中显得有些低调,门前青石上镌刻着“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几个红色大字。
上海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盲童由于视力障碍,通常无法亲自体验这些文化资源,限制了他们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历史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盲童群体同样不可缺席。“为盲童提供机会,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对身心成长很有裨益。”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项目总监吴悠介绍说,“今年,我们携手中福会托儿所,为盲童专门设计了‘白鸽托托伴我行——盲童上海地铁红色之旅’这个项目,通过定期举办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让盲童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今天的活动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两位中福会托儿所小朋友全程牵着盲童航航的手,让航航走在中间。一路上,三个小朋友有着说不完的话。”负责项目执行的上海煋炎牵手助残发展中心主任陈尧说,“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受过心灵创伤,我们的项目将帮助打开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条通道,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文化的魅力。"
志愿者张斌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这类公益活动了,“历史人文类的体验对盲童们的成长会更有帮助,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开朗了。”
“妈妈,下一次我还想来参加,可以吗?”活动结束后,盲童艺博悄声问,语气中充满期盼。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正如这首歌词里所描述的,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白鸽托托伴我行——盲童上海地铁红色之旅”公益项目,将继续牵手社会各界志愿者,用爱心为更多盲童开启一扇心灵之窗。
2023年12月22日正值冬至,在这个数九寒天的时节里,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调集的两部集装箱大卡车,于下午三点,满载着保暖救援物资,驶往甘肃地震灾区,助力灾区早日寒尽春回。
参与此次物资捐赠的企业有上海西嘻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西嘻影视提供了3000件棉衣、1000件棉被,好孩子公司提供了280条被子、300件羽绒服,都是灾区群众急需的过冬生活用品,合计总价值为50万元。物资于22日集中到上海宝山的仓库后,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进行包扎、装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发车准备。
永柏国际货运(中国)有限公司为此次运输任务提供了协助支持,并根据需求特意加长改装了一部运输车。运输司机表示,他们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两天之内将这批物资送达灾区。该批物资的接收方为积石山县慈善协会。
对接爱心物资的同时,基金会还积极筹措公益资金支援。12月22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玫琳凯感恩专项基金定向捐助50万元款项给甘肃省慈善联合总会,用于采购棉衣、帐篷等御寒救灾物资以及帮助积石山县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大家用爱与行动共同祝愿甘肃平安,早渡难关!
2023年12月15日,由澎湃新闻主办的“2023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在上海举办。凭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实践,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心灵微笑”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项目荣获“年度责任践行公益项目”。
大会以“绿色可持续韧性高质量”为主题,邀请来自科研院校、国际评级机构、公益组织及企业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ESG践行、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大会还在征集“2023责任践行者年会优秀案例”的基础上,评选出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年度责任践行公益项目。经严格评审,“心灵微笑”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项目成功入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成立嘉靖慈善专项基金,在爱心企业嘉银科技的支持下,开展“心灵微笑”项目。近两年来多次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中心的专家老师,赴云贵川等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公益活动,联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为师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讲座等,将先进的心理健康资源输送至西部地区,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以本次获奖为新起点,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嘉靖慈善专项基金将继续坚持公益初心,持续不断地设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普惠的心理健康教育。
“送你一朵小蓝花,开在你最需要的时候”。2023年12月19日,太平洋健康险宣布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小蓝花”儿童罕见病关爱公益项目捐赠355540元,用来帮助更多罹患罕见病的孩子们。
在我国,罕见病患者达2000万,每年新增患者约20万。庞大基数下,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为了发动更多社会大众参与公益,2023年2月,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太平洋健康险设计了“小蓝花”爱心权益体系,凡是太平洋健康险“蓝医保”小程序用户,都可通过参与蓝医保健康分互动,点亮专属公益小蓝花,由太平洋健康险以1:10的对应额度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发起捐赠,定向支持“小蓝花”儿童罕见病关爱公益项目。截至2023年12月,蓝医保客户们在小程序健康分体系中,一共点亮35554朵“小蓝花”权益,折算捐赠公益金额355540元。
一年来,小蓝花公益项目开展了多场公益活动:2023年2月28日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之际,启动线上公益义诊,邀请专家在直播间开展线上知识科普和答疑直播;7月举办“爱不罕见益起向前”儿童罕见病关爱活动,太平洋健康险为该项目进行了第一笔20万元定向捐赠,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多科室医学专家为到场近百位罕见病儿童进行义诊;12月,组织罕见病家庭前往上海迪士尼乐园,帮助患儿及其家庭暂时卸下负担,放松心情。
2023年12月9日,由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第18届爱心奖在香港凤凰卫视总部举行了颁奖典礼。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因秉承宋庆龄公益慈善精神,多年来在妇女儿童慈善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而成为首个团体获奖者。香港特区政府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一起向朱亚萍副秘书长颁发了奖项。
手持象征“爱心水滴汇流成海”的奖杯,朱亚萍副秘书长说,“今年是宋庆龄先生诞辰1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回到她亲手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创办地香港,领取这份沉甸甸的奖项,我既感到高兴激动,同時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爱心奖于2006年由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创会主席林添茂创立,旨在选拔无私奉献的爱心楷模,18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奖项之一。本届爱心奖首度颁发团体奖项。
于1986年成立的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继承与弘扬宋庆龄思想和精神,关心妇女、儿童等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历任理事长汪道涵、鲁平和姜樑的领导下,基金会以实现捐赠人的慈善意愿为己任,现已成为颇具影响的5A级公募基金会,公益项目及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直接受益人数近500万人次。尤其近两年来,基金会从单纯的物质援助类项目转型到精神类、赋能型项目,帮助新时代女性绽放风采,帮助少年儿童享有更有品质的教育、健康和文化服务。同时,基金会在文化交流、创业创新等各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各国青少年的公益项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公益慈善形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评价: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博爱人民,关心儿童,服务社会,引领潮流,深得全球华人敬仰,是中华爱心凝聚的前行者!
此次另一获奖团体是来自台湾的癌症希望基金会。5位获奖个人分别是:来自内地的王颂汤、刘小钢、陈行甲,来自香港的释宽运,来自台湾的袁万丁。爱心奖终选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感谢历届114位爱心奖获奖者。他说,每位获奖人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共同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爱心大花园”。
出席此次颁奖典礼的有还有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徐威、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中联办台务部前部长唐怡源、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会长、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中国慈善家》总编辑刘婉媛、老牛兄妹基金会理事长牛犇、东西方慈善论坛执行总裁王庆泓等。每位获奖者(团体)将获颁18万美元奖金。
据凤凰卫视介绍,本届爱心奖颁奖典礼录像将于12月23日晚10点于凤凰卫视中文台、欧洲台、美洲台、凤凰网、凤凰秀以及海内外平台凤凰官方账号同步首播。12月24日晚于香港台播出。
“曾经一度怀疑人生,十分迷茫。感谢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感谢白玉兰的帮助,让我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找到了正确前行的方向。”从一年前的愁眉不展到如今的心情舒缓,肖女士的改变,得益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爱无伤痕——问题家庭心理干预”公益项目的开展。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根基。目前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家庭暴力严重危及到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稳定、社会和谐。为帮助问题家庭走上正轨,2023年2月,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发起、上海高丝化妆品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捐赠、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执行的“爱无伤痕”项目,先行在虹口区启动。项目聚焦心理健康和家庭和睦,倡导消除不稳定因素、远离家暴伤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据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社长赵红娣介绍,公益项目运行近一年来,已为虹口区30户问题家庭开展心理干预咨询服务,其中重点干预援助家庭25户,心理辅导干预123人次,帮助引导8个家庭走出情感危机、回归和睦,挽救化解3个家庭孩子危机突发事件。
项目团队在心理学博士、项目负责人梁芳的带领下,在虹口区各级妇联、公安、司法等大力支持下,对关爱对象启动了一对一关爱咨询。通过一个个案例回访反馈来看,所介入的家庭均得到了有效的转变。不仅仅是身处婚姻困境中的妇女,问题家庭的孩子也成为项目直接受益者。不少孩子表示,原来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不敢独自去刷牙洗澡”,现在“变成了一个充满自信、勇敢的孩子。”
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12月1日,以“温馨爱、幸福家”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暨论坛活动在虹口区上滨生活广场举办。
高丝化妆品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代表为该项目进行了新一年捐赠。今后,项目将通过多个活动的落地开展,继续帮助更多问题家庭走出困境,拥有“温馨爱,幸福家”。
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凯心公益专项基金举办的第十届爱心举牌公益拍卖会于2023年11月30日举行。全场40余件拍品均现场成交,拍卖所募善款将全部进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用于支持凯心公益的助学、助幼及可持续发展公益项目。
这是凯心公益连续第十年举办公益拍卖会。从2014年第一届时约30爱心人士的参与规模,到如今近300位爱心人士踊跃举牌,凯心公益不断凝聚爱的正能量,并将这份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拥有努力逐梦的勇气。
和往年一样,本届拍卖的艺术品也都由爱心人士为活动专题创作或捐赠,无论是现场的爱心拍卖还是线上静拍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许多艺术珍品及拍品均以高价拍出。
凯心公益于2011年由凯龙瑞集团创始人及主席郑喜明先生倡导成立。2014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与上海凯龙瑞项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凯龙瑞公益专项基金”,2023年9月更名为“凯心公益专项基金”。秉承“凝聚力量回馈社会”的宗旨,专项基金通过凯龙瑞集团携手企业员工,联合更多爱心伙伴共同参与,筹集善款,资助公益项目。
据统计,凯心公益专项基金十年来募集各类善款超过1400万元,所资助及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在贵州及河南的助学项目、支教中国2.0、患病儿童医疗救治、特殊儿童公益项目、梦想球场项目等等。其中在贵州及河南的助学项目,受助学生累计已超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