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7.法律规范属于()。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事实分为()。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A.契约B.判决书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D)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全国人大的解释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C.人民法院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B.条约C.法经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B.刑事责任的原则C.违宪责任的原则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D)
A.互不干涉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D)A.成文法的汇编B.不成文法的汇编C.判例法的规范化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公法转向私法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A.国家意志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A.专指国家的形式B.永恒存在的现象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A.自发形成的B.强制灌输的C.自觉培养而成的D.自然赋予的
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
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规体系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A.大陆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体系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B.社会革命C.先进的理论指导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C.立法的分工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典B.民法典C.宪法典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45、法的规范性是指(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