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场疫情,有很多意外。比如没人能够预料到,“诗词”会被赋予外交层面的意义,乃至成为对外援助的一种文化标配。
回想中国疫情爆发之初,邻国日本及时向我们伸出援手,附带向武汉赠予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真诚诗句;也送来了“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诚恳心愿。
而后来国外疫情形势急转直下,中华民族秉承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传统美德,也向世界回馈了最美好的知恩情怀。
据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0日介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2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提供援助,中国的很多企业和民间机构已经开始向有关国家提供捐赠。
法国&中国
2月19日晚,法国向中国武汉运送17吨的医疗物资,包括医用防护服,口罩,手套,和消毒产品。包装上还附上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也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人引用这句诗,以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及坚信中国人民必将战胜疫情的信念。
中国回——【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当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欧洲的疫情形势却变得不容乐观。3月18日,中国向法国提供的医疗物资援助运抵巴黎戴高乐机场。物资外包装上的图案是一枚由中国篆刻艺术家设计的红色印章,寓意美好的凤凰和象征和平的鸽子飞翔在空,护佑着中法两国国旗,北京天坛和巴黎铁塔相互辉映。
印章中央刻着两句话,一句是“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这句话出自三国蜀汉学者、经学大家谯周的《谯子·齐交》,意思是,交对了朋友,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心相印,情谊比金石更加坚实。另一句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Unisnousvaincrons”,意为“团结定能胜利”。
中国&日本
日本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月31日,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向武汉高校捐赠了2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在捐赠的纸箱上,他们用汉字写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我们虽然身处异地,山川不同,但感受着一样的风,看见同一轮月亮,体现友谊源远流长。
这首诗出自日本的一位名叫长屋的亲王,长屋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孙子。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准备了一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每件袈裟上都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这首诗也被收录进了现存最大的唐诗集《全唐诗》。
日本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京都府舞鹤市驰援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上,写着这样一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诗中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日本赠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月10日,日本富山县向辽宁省捐赠了1万枚口罩,而装满口罩的箱子上则印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首诗引用了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诗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日本《朝日新闻》也表示,诗句有中日双方一同期盼春天的到来之意。富山县综合政策局长藏堀祐一说:“我知道目前当地对口罩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辽宁省的各位正在面临着困难,我们将给予支持。”
中国回【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中国捐赠日本的一批物资还写着“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中的一句。
中国回【青山一道,风雨同担】
是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方推特发布了关于中国向日本捐赠5000件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的推文,文中这样写道:“为支持、协助日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无偿提供检测用试剂盒之后,中国又捐赠了5000件防护服及10万只口罩,其中一部分已于2月27日、28日完成交付。
今后我们也将根据日本方面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供支援与帮助,和日本的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日本捐赠时所选用的这首诗词,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回到最初的感动。
如今当下,如世卫组织所言,欧洲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震中”。来自中国的专家组带着中国经验和援助物资火速支援欧洲重灾区,中国企业等社会各界援助的物资也陆续运往欧洲。
中国&意大利、印度
中国赠意大利【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
中国给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还写着“L'Amorchemoveilsoleel'altrestelle”、“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
前半句出自清朝官员霍叔瑾赠汤若望的一首诗中“西程九万里,多泛八年槎”,后半句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中国赠印度【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玄奘于贞观年间西行赴天竺,并由印度运回梵文经卷的故事,为中印两国民众所熟知。中国在为印度捐赠物资时,就附上了“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的寄语。
这正是取自《全唐诗》中记载的玄奘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的《题尼莲河七言》“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回溯这场“世界诗词大会”,日本友人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确实开了个好头。
HSK日本实施委员会理事林隆树正是这句诗文的提议者,他是地道的日本人,酷爱诗歌,却不是网传中的汉学家。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背后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在接受《人民中国》东京支局记者采访时,林隆树感慨,“捐助走红网络固然令人高兴,但更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心意转达给了中国人民。两国民众也以此为契机,共同重温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美好的交流历史。”
也正是受到“风月同天”的启发,中国各界在援外物资的寄语上颇为用心,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传递我们的一片真情。
“中国在给日本赠诗时,有一点不太一样,我们不是原封不动地引用古诗,而是在有典故的前提下,根据捐赠对象的文化特点,进行一些改动,借原诗的义说今天的事儿。”《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国际传播研究专家王众一认为,互赠诗词比只赠物资更有美感,更具温度,“我们一直主张用文化要素来进行国际交流,这是一种软实力要素,它能把双方的心拉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