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人才“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国家农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日本为案例,详细介绍了日本在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的措施和经验:简要介绍了日本构建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的背景;从六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日本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日本在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最后认为,中国在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时,可以批判性学习和吸收日本在人才体系建构中的经验,吸取其教训,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中国农业“走出去”在人才体系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日本农业;人才体系建设;国际经验;中国农业
农业“走出去”战略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战略的诸多环节中,农业人才体系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最缺乏研究的议题之一。邻国日本较早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和海外农场的建设,也较早推进“走出去”战略人才体系的建设。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笔者认为,中国有必要学习日本在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吸取教训,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国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基于此,本文以日本为案例,详细介绍了日本在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的措施和经验,以供中国批判性借鉴。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日本构建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的背景;其次,从六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日本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最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日本在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供中国在建构人才体系时加以借鉴。
一、从被动到主动:日本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的背景
日本国土面积中约70%为山地和丘陵,仅沿海的平原地区可以耕种,因而耕地极少,人地关系十分紧张[1]。另外,虽然日本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然而自1960年来,粮食自给率却越来越低,日本越来越依靠粮食进口来维持国内基本的粮食消费。为了应对粮食供应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日本迫切希望展开农业“走出去”战略,并同时推进农业人才体系的建设。
如果说确保粮食安全是日本农业被动走出去的话,那么积极参与国际开发援助项目,则是日本主动寻求海外投资、技术输出的主要措施。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已经成为国际开发援助的主体之一,从此政府开发援助(ODA)迅速发展[2]。日本海外投资和援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美洲(也有部分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投资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其投资金额也逐年增大。
由此可见,人才体系建设在日本农业“走出去”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日本采取多样化措施、多主体共同用力,建构农业“走出去”的人才体系,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多管齐下:多元化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
(一)积极加入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利用国际力量培训海外农业人才
日本始终重视国际组织的力量,并积极利用国际组织来建构本国的人才体系。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加入了《科伦坡计划》,旨在加强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农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借助这一条约,日本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开展农业人才培训计划[4](P409)。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积极加入国际开发援助计划,并成为主体国家之一。通过这一援助计划,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发展迅速。这一援助计划在1993年演变成由日本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共同组成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每5年举办一次,用来深化对非洲的援助,而对输出非洲农业人才的培训成为重要内容之一。总而言之,日本在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时,注重加入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利用其资源和力量来推进本国农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二)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
日本在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时,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来规定和确保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的运作,并且通过保险制度和财税制度来维护和增进海外农业人才的利益和权利。其次,日本政府部门在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中相互协作、共同用力。其中,日本农林水产省负责牵头接洽、协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人才培训合作计划,其下属的经济局专门负责对外援助,承担调查统计、农业金融和人才培训指导等任务;直属于经济企划厅的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是专门负责对外农业援助和人才培训的机构;日本对外农业援助和人才培训的主要执行机构是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综上所言,日本政府机构和官方组织在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搭建政策空间,提供财政资源,保障海外农业人才权益。
(三)多边合作制和项目制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建构方式
(四)人才培训机构多元化
(五)编写人才培训教材,打破学科边界
(六)积极开展对当地国原住农民的技术培训,使之发挥传帮带作用
上述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日本建构农业“走出去”战略人才体系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而言之,在政府的主导下,日本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利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通过项目制的方式在当地国培训人才;在人才培训机构方面,日本既发挥了学校(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主力作用,也积极发挥企业、商会、农协等的作用;在培训对象上,日本既培训尖端技术人才,也注重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农业工人;在培训内容上,日本既重视培训农业技术和尖端技术,也花精力培训语言、管理技能、当地国风俗人情等内容;日本政府所构建的人才体系中不仅包括本国国民,也注重培训当地国的技术专家和农民,以便加快技术传播,实现农业海外投资的目标。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大力培训农业“走出去”人才,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其在国际上的农业贸易,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他国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12]。
三、他山之石:日本人才体系建构对中国的启示与教训
日本在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经过培训的农业工作人员在海外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农业大国,人地关系紧张迫使中国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日本在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方面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中国在农业“走出去”战略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借鉴和吸取日本的经验: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构和完善农业“走出去”人才的制度建设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在项目开展中哪些部门负责提供资金、哪些部门负责协调、哪些部门具体负责人员培训,等等。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细致而又全面的条例来保障海外农业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和福利——薪金、保险。在日本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中,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细致的规章条例和机构制度来保障海外农业人才的权利和福利。同时,中国政府仍然要加强制度建设来协调各部门之间在农业“走出去”战略中的行动,为人才体系建设提供最大的便利。
(二)编写农业人才培训教材,多元化、多方位、多内容开展人员培训
日本在建构农业“走出去”战略人才体系时,吸纳了多方面的力量。除了政府外,银行、企业、商会、民间机构(如日本农协),以及国际组织都积极活跃其中。而日本在培训时,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授耕种知识,也注重教授外语、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内容,以便输出的人才能够迅速融入当地环境。日本人员培训选择上也并未仅仅局限于农业科技人才,而是将培训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管理层、农业技术推广者、农业耕种者,甚至政府官员,这样多元的人才培训体系,才能适应农业“走出去”复杂的形势。对于中国而言,不仅需要政府在培训人员时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将民间机构纳入人员培训体系之中,发挥民间机构的优势。在培训内容上应当有所扩展,不仅要注重培训技术运用和耕种技术,更需要培训语言、人文风俗、历史民情等“软技术”,以便“走出去”的农业人才迅速适应当地环境。
(三)加强国际合作
日本在人才体系建构过程中,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资源和力量。例如,日本在向坦桑尼亚输出农业人才过程中,乞力马扎罗农业培训中心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致力于培训农业推广人员、灌溉技术人员。因此,中国应当加强与国际民间组织、跨国企业等非国际政府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帮助中国培训农业“走出去”人才。基于此,中国政府应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积极加入部分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在国际非正式组织的帮助下开展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建设工程。
(四)加强在海外当地的人员培训,从而实现传帮带效应
(五)坚持、维护和增进中国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
日本不论是农业“走出去”战略、购买海外农场,还是进行直接的农业投资,都毫不动摇地坚持、维护和增进本国的核心利益,尤其试图通过海外农业投资来确保日本国内粮食安全和国际粮食贸易的定价权。日本的案例提示我们,当中国政府在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并积极向海外输出农业人才时,应当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增进中国的核心利益与国家安全。换言之,中国政府在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时,要始终围绕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国际粮食贸易安全来开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建构农业“走出去”人才体系来促进粮食安全。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何安华,陈洁.日本保障粮食供给的战略及其政策措施[J].现代日本经济,2014(5).
[2]陆继霞,王伊欢.日本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坦桑尼亚为例[J].世界农业,2015(7).
[4]韩俊.中国粮食安全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5]杨易,姜晔,张倩,等.农业三方合作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11).
[7]蔡亚庆,陈瑞剑,仇焕广.农业对外经济合作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1(11).
[8]孙诚.日本重视农业科技普及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9]张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日本通识教育的历史与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0]夏婷,张丽,高晓巍.国外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经验和启示[J].世界农业,2011(12).
[11]王婷.日本农业“走出去”经验借鉴[J].国际经济合作,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