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理学05677串讲资料:法的概论

“自考法理学05677串讲资料:法的概论”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

第一部分视角和方法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定义

法是为社会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者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

知识点二理解法的概念的视角和方法

要对法的概念给出比前人科学的解答,就需要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以科学的视角和方法界说法的概念。

阻碍人们对于法的概念达到真理性认识境界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人们往往在方法上存在片面性的缺陷。这种片面性突出表现在:

未能有效廓清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之间的应有界限;

未能充分注意具体的法和一般的法的区分和统一;

未能全面把握法的内涵和法的外延即完整的法和局部的法的问题;

未能全面把握法的本质和法的形式。

知识点三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

法的概念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法是什么?什么是法?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的问题,或者是实然的法和应然的法的问题。

知识点四具体的法和一般的法

从具体的法和一般的法相结合的意义上界说法的概念,需要深入研究这些具体的法,否则不可能对法怀有真切的感受。理解法的概念,更需要跳出具体的法的圈子而抓住他们所折射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即一般的法据以构成的要素。

知识点五完整的法和局部的法

科学的认知和把握法的概念,需要注意视角的完整性,注意全面把握法的外延和内涵的基础上界说法的概念。

知识点六本质的法和形式的法

全面把握法的本质和形式,在坚持法的本质和形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法的概念。

第二部分法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一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1、法首先是为主体即个人和组织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这是法的首要的基础性的特征。这里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而不仅仅指人。

2、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法的这一特征至少意味着三点:

(1)法是一种规范,取制度形态,而不是一种观念。

(2)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为主体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的,它只解决行为问题,即只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违法,不解决观念问题或道德问题,尽管法不可避免地会反应出一定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道德要求。

(3)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的规范功能只针对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行为,或只针对与社会有关的行为,而不干预与社会无关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

知识点二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1、法是由国家政权产生和变动的社会规范。法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认可、修补、补充和废止,这里的机关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机关。

2、法也是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的强制力是指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存在的特殊强制力。其特征:

(1)法的强制力是以国家政权的名义表现出来的,是同法庭、监狱、警察以至军队的强制力相贯通的。

(2)法的强制力的实现不以被强制者的意志为转移。其他社会规范的强制力能否实现,往往与被强制者的认同与否有关。

(3)法的强制力的实现,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其他社会规范的强制力的实现,未必需要经过某种程序。

知识点三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

在现代国家,能够列入法的范畴的,首先是享有立法权的政府机关所制定的、可以作为办案主要依据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知识点四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

1、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的普遍性有多重含义

(1)法具有普遍有效性,即法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

2、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肯定性。

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是由特定的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认可并保证其普遍实施的,因而具有官方性或正式性。

(1)法的形式具有明确性和肯定性。

(2)法的分类也使法具有明确性和肯定性。

知识点五法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1、从法的内容构成的角度看,法主要由规范性内容和非规范性内容构成,其中规范性内容是主要的。

2、法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这是由法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

3、法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这一特征体现在多方面。

(1)规则中的几种行为,模式的唯一内容,就是关于权力和义务的规定。规则由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构成。

(2)规则中的几种行为模式不仅直接的分别规定者权力和义务的内容,还间接的分别包含着权力和义务的内容。

(3)规则中的后果模式也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后果模式分为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两种。

第三部分法的本质

知识点一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

1、法的现象:法的现象,其含义不是指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法的现象,而是指同法的本质相对称的法的现象。2、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法这个事物的内部联系或内在规定性,它决定法的根本指向,比较深刻和稳定,往往难以直接感知,而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知识点二关于法的本质的若干论说

1、神意论。将法的本质同神的意志联结起来,把法说成是神的意志体现的观点。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2、正义论。将法的本质同正义联系起来。

3、理性论。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体现。西塞罗

4、自然论。

5、权力论。将法的本质同权力相连,是诸多西方学人的习见。

6、规范论。从规范的角度看待法的本质,把法看作一种规范体系,是各种本质论中往往更容易为人认同的观点。

7、历史论。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和审视法,是西方人认识法的一个重要方法。

8、社会论。现代西方法学中社会法学派的基本观点。

知识点三法的本质所在

1、法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

(1)所有的社会规范都以调整一定范围的社会关系为己任,而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则有阶级性。

(2)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从表面看,国家政权似乎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因而法所体现的意志也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

(3)法体现执政阶级意志,是指也只能是指体现阶级对抗社会统治阶级整个阶级的共同意志或社会主义人民的共同意志。

(4)法之所以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原因:①法的产生和发展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②任何法都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这两种职能。

2、法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法不仅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同时具有客观性。

(2)法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体现在两方面: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个侧面如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等,对法都有作用;②法的诸多侧面,如法的产生、特征、本质、作用、价值、发展等许多环节,都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第四部分法的要素

知识点一法的要素释义

1、法是由若干部分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些构成法的整体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成为法的要素。

2、国内法理学著述所论及的主要有四种模式:

(1)社会法学派庞德的律令、技术、理想三个要素。

(2)新分析法学派哈特的主要规则、次要规则二要素模式。

(3)新自然法学派德沃金的规则、原则、政策三要素,模式。

(4)规则、原则、概念三要素模式。

知识点二规则

(一)法律规则界说

2、法律规则的地位:在这个规则体系中,法律规则是体现国家政权意志的,在规范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的规范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的一种社会规则。

3、作为法的整体的规则和作为法的要素的规则。法理学上阐述的法律规则主要指,作为相对于法的整体中其他要素如原则、概念而言的,法的一种要素的规则。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含义: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就是指从逻辑意义上说,由哪些要素构成了法律规则整体,以及构成法律规则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法律规则逻辑机构的要素:

(1)假定、处理、制裁三要素说;

(2)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要素说;

(3)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说。本书倾向采用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要素说。

3、行为模式主要有三种:

(2)应当怎样行为的模式(命令性法律规则);

(3)不得怎样行为的模式(禁止性法律规则)。

4、后果模式:法律规则中对主题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应当获得何种后果的规定。大体分为两类:

(1)肯定性后果;

(2)否定性后果。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1、权利规则、义务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2)义务规则:义务规则是明确规定主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

(3)权义复合规则:是兼具权利和义务两重性的规则。

2、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1)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原则。

(2)任意性规则:指适用与否由主体自行选择的规则。

3、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1)确定性规则:明确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而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内容的规则。

(2)委托性规则: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而委托有关主体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的规则。

(3)准用性规则:本身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但明确规定可以或应当依照、援用、参照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规则。

知识点三原则

(一)法律原则界说

1、法律原则的价值和含义

(1)法律原则是指称法中所存在的,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那些综合性、指导性和稳定性的原理和价值准则。

2、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①调整的方式不同;②适用的范围不同;③发生效力的方式不同。

(二)法律原则的分类

1、就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1)政策性原则即国家政策在法律法规中的原则性反映,是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确立的原则。

(2)公理性原则是基于法的原理和事理所确立的原则。

2、按照法律原则的位阶、适用范围大小和具体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3、依据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知识点四概念

1、法律概念的分类

(1)从概念的渊源看,可分为专业概念和日常概念。

专业概念是在法的理念抽象和实际运作中逐渐产生的仅适用于说明、反应法律问题的专门概念。专业性较强,一般只有法的意义,同日常生活少有关系。专业概念的含义较为准确、规范和统一。

日常概念是指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概念移用到法律领域以说明和反映法律问题的概念。

(2)从法律概念表现法律关系的情形看,可以分为主体概念、客体概念、内容概念、事实概念。

主体概念是表现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如人、公民、法人等。

客体概念是表现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概念,如动产、标的、无体物、有体物等。内容概念是表现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如所有权、专利权、立法权等。

事实概念是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即法律事实的概念,如出生、死亡、罪犯、违约等。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2.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求出台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16.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A.立法 B.法律执行 C.司法 D.守法 [答案]:B 17.法律反映了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的意志.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被压迫阶级 D.统治阶级 [答案]:D 18.法律权利由()规定或认可,而且受其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http://hnaoe.com/ziliao/611.html
4.张文显《法理学》①4.2.2 法的本质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使人们产生了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了法的本质和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其决定性的内容。 恩格斯:“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相互作用并对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651432
5.法律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法律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 相关知识点: 代数 常用逻辑用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必要性的判断 试题来源: 解析 错误 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50967166577564970&fr=search
6.三年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95.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C )。 A.爱岗敬业 B.互帮互助 C.遵纪守法 D. 公平正义 96.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C )。 A.人口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021.html?contentH20241029.shtml
7.22考研政治思修考点: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法律产生决定性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si2107275647.shtml
8.如何理解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在众多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不仅是普通民事关系的规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为什么民法典这么重要,并理解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建立的。其中,民法典作为规定私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399309.html
9.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知识点: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2024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知识点: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来啦,跟上陕西中公考研网的步伐,一起看瞧瞧考研政治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及时政资料,希望能对大家考研有帮助!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http://sa.kaoyan365.cn/sakybk/sakyzz/60151.html
10.民法典的内容体系构建财产所有權是经济生活中的基石,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部分内容中,明确界定了物品可以被如何拥有,即通过买卖交易或者其他方式获得,并且对于转让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比如物品瑕疵转让责任归属等,这些规定为市场交易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https://www.wemvhjgm.cn/ke-yan-jin-zhan/333817.html
11.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学习科学理论 B、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知识 C、联系实际 D、知行统一 9、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以下( ABD)显著变化。 A、学习要求 B、生活环境 C、物质消费水平 D、社会活动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12.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法律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关于"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法律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下列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的答案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改题答案吧。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法律又是统https://www.duote.com/tech/tiku/429211.html
13.2024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法律三、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53898.html
14.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因素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726527696.html
15.[渝粤教育]中国地质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15.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是法的().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16.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A.立法 B.法律执行 C.司法 D.守法 17.法律反映了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的意志. https://blog.csdn.net/yuyueshool/article/details/122008164
16.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节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②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③生http://www.hhvtc.cn/Subject/ZSXX/Article/5B502EDA-9EFF-D62E-0458-10CE74CD6839.html
17.专升本政治科目题型及考情分析内容提要: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物质的定义 (1)唯心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从其思维决定存在、精神决定物质的根本立场出发,都完全否定物质的客观实http://www.ntxlts.com/m/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