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教案(精选5篇)

知识产权法学在整个法学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知识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知识产权法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同仁们的重视,而且学生也会从以前被动的“让他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工作,始终认为爱的教育应贯穿教学全程,情感因素在知识产权法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如何真正做到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改革与师者爱的情感因素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知识产权法的教学目标,是笔者孜孜以求所要努力做到的。

一、知识产权法的教学目的要求融入师者的情感因素

二、融入情感因素的知识产权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师者要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二)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当老师付出自己的全部热情尽心尽责地讲授课程时,他们是能够感受老师浓浓的爱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当情感因素融人教学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由被动的“让他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时,学生就真正成了主动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是大学教学的必然结果。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会学。”同时,这种情感学习法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使他们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人格。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情感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完全可以和其他的教学手段搭配使用,比如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采用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等等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效果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课堂教学也能得到深化和升华。

(三)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

三、知识产权法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法;情感因素;教学改革

(二)知识产权法教学要和司法考试的内容、题型相结合

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说明只有当我们站在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设计如何教”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对象,即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大多是学习法律的,毕业以后。许多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司法资格考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考虑到学生想学的知识点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

在讲授知识产权法理论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讲授一些具体的案例,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因为知识产权案件客体无形的特殊性,要求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不仅要熟悉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条例等法律、法规,而且还要清楚与此有关的司法解释。知识产权案件在案件管辖、受理范围、诉前保全、保全证据、赔偿数额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定。

2.要有采取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的意识我国在加入WTO的前夕,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三部重要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修订完毕,三部法律在修订时都增加了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的规定。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如果不及时地制止侵权行为,就会使当事人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学生今后知识产权案件,一旦接受委托,应有马上采取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的意识,否则就有可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用了l8个条款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申请人、管辖、应当提交的证据、申请的范围、提供担保、具体程序、费用等进行了规定。如果该类案件,就一定要按照这些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

3.要有诉前证据保全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对于知识产权案件由于其客体的特殊性,有些证据人可以收集到,当事人也可以举证,但有些证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律师也无法取证,此外,有些证据还可能很快灭失,因此在举证时有一定的难度。在知识产权案件时,不仅要有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意识,而且一定要注重诉前证据保全。诉前证据保全也是修改后的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新增加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涉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八类侵权诉讼中,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有一项:“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出l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专利侵权案件都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4.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中止诉讼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被告请求中止诉讼的,应当在答辩期内对原告的专利权提出宣告无效的请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请求应在答辩期内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内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诉讼。”这一程序性规定与一般的民事纠纷案件是不同的。这样重点讲授知识产权纠纷与一般民事纠纷的区别,学生会很容易记住。

(四)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关键词:教案,知识产权,著作权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将自己所在的小学告上法庭。原告诉称:根据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间,原告先后交给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检查教案后没有及时归还给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仅退还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

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但被告认为,编写教案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学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课时使用的粉笔一样,学校拥有教案的所有权和处理权。在检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还给教师,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案已经历了法院驳回,原告上诉。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艰难历程,目前仍在进一步的审理过程之中。

二、教案的属性

三、教案是一般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教师个人享有

1、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我国的《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可见,一般的创作作品归作者个人享有,只有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下,代表单位意志进行的创作,其著作权才归单位所有。

2、职务作品的权属规定。我国的《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个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指主要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其他权利则属于单位。

3、教案是一般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教师个人享有。结合本案可以分析得出:首先教案的写作是教师为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编写的,完成教案是教师的一项本职工作,学校是通过收取、检查教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其次,根据《教师法》第八条之二的规定,教师应

当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可见,教师编写教案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完成教学的重要义务,因此,教案具备了职务作品的特征要件,应属职务作品;再次,在一般的学校与教师签定的聘用劳动合同中,都会有“在聘用其间内,教师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以及其他任务”的条款,可见,编写教案就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学校与教师签定的聘用劳动合同中一般都没有关于教案权属的具体条款;最后,教师编写的教案,既没有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也不属于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等作品,更不是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单位享有的作品,而是教师根据各项具体实际情况独自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的结果,因而,根据法律规定,笔者认为:教案是教师的职务作品,属于一般的职务作品范畴,其著作权归属自然不言而喻,归教师个人享有,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四、学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权

1、作品与作品载体。作品是指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所反映出的智力创造成果。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该物品即作为作品载体,如载有小说的图书,以及载有教案智力成果的教案本等。作品与作品载体存在显著的区别。作品载体是载有作品的物质实体,属于物权保护的范围。而作品作为著作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永久性的特征,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2、著作权与物权的区别。(1)权利的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特征,物权的客体则是实实在在的有形物。(2)权能的可分性。著作权的同一权能可以处分多次,而物权的各项权能却只能处分一次。(3)权利的保护期不同。著作权的保护期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保护期届满即丧失著作财产权。物权则没有期限,只要原物存在,物权即存在。(4)当著作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著作权通常让位给物权。比如一幅绘画,当物权转让给他人时,著作权通常还在原权利人手中,如果著作权人行使权利,要以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这势必发生冲突。当二者不能达成一致时,著作权将让位物权而无法实现。(5)权利的限制不同。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强制许可等措施,物权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6)侵权形式的不同。著作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与作品物化载体无关。物权侵害的主要行为,往往直接作用于物本身,表现为侵占、妨害或毁损等。

3、学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权。在本案中,被丢失的44本教案是原告教师独自选择、设计、综合、撰写以及多年积累的结果,教案本则是载有教案的物质实体,所以,综合上述分析,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物权理应均由原告享有,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而学校将44本教案本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其侵权行为表现为对教案本的物权的妨害或毁损,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利,但并没有实施抄袭、剽窃或篡改原告教案的事实与故意,因此,学校侵犯的仅仅是教案本的物权,而非教案的知识产权,应采用民法的原则和规定进行调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十七条“侵占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应当折价赔偿。”的规定,学校理应赔偿遗失原告教师44本教案本的损失。

参考资料:

[1]参见王少冗:《教案的所有权到底归谁》,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7月31日,第2版

[2]参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案作品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关键词】建构主义概念图案例教学法问题学习法网络教学法

高校教学改革以来,我国传统的法学课堂教学――灌输式教学模式受到猛烈抨击,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被逐渐地应用到法学教育中。建构主义正是这些先进理念的代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本质是主体自我“构造”过程,所有知识都是主体基于自身经验的认识活动的结果,[1]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则是培养学习者主体创造性的活动。[2]因此,课堂教学应注重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协作关系,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3]课堂教学应在提高学生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skil1)、创造能力(creativeskil1)和合作能力(cooperationskil1)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ife-longleanringskil1)。如何在法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对于知识体系系统,概念多、难理解的理论

使用“概念图(ConceptMap)”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强调自不待言,然而对复杂的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却又直接影响实践,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某一概念难以理解,在法律实务中也常常看到法官或律师由于对概念的理解错误而引起的对整个案件判断的谬误。因此,对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使用“概念图”导入和总结是个好办法。

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育理论发展起来的“概念图”(ConceptMap),指将各种各样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图来表示。通常情况下,一张概念图可分为结点和连接线。结点代表各种各样的概念,连接线代表概念之间的联系,经常用一些词语写在连接线上来进一步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4]概念图用来产生新知识,表明知识点之间复杂的结构,交流复杂的思想,帮助学生系统地建立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自我评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和纠正一些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概念。

通过概念图,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也将是系统的、完善的而不是零散的、表面化的。由于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以前的起点是不相同的,学习的过程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不断重建、再重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法学课堂上可以这样利用概念图:对某一内容要求学生画出两张概念图。一张是在开始讲授这部分内容前,另一张是在这部分内容讲授结束之后。前者可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后者可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系统总结所学内容。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他们学习的效果以及他们的知识是怎样建立和改变的。此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还发现,这种方法对培养创造能力以及深层次思考能力也大有裨益。不言而喻,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于概念图的绘制,在比较概念图的过程中得到深化。

随机灵活、随处可用的案例教学法(CaseStudy)

此外,法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案例素材可以信手拈来,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限制较小,几乎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使用该方法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当然,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的选用,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年级阶段、课时长短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等选取难易程度适当的案例,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法学教育和实践脱节的困境,最好选用真实性和生活性的案例,选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文件,如法院判决书、检察院的公诉材料、公司章程财务报表等。同时,生活化的真实案例与学生的生活也比较贴近,具有可信性和借鉴性,对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其法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意义。[6]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真实的案例比起虚拟的、为配合理论讲授编制的情景案例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

辅的网络教学法

以上只是基于建构主义在法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粗浅尝试,就方法本身而言,也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第176页。

[2]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人民教育》2005年第17期,第l1页。

[3]肖爱、何云辉:《基于建构主义立场的双语教学模式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6期,第101页。

[4]AndersonIL,ZeitzL.Beyondnotecards:“Synthesizinginformationwithelectronicstudytools”,TheComputingTeacher,1994,21(8):21-25.

[5]NolaR.“Constructivisminscienceandinscienceeducation:aphilosophicalcritique”,Science&Education,1997,6:(1-2).

[6]李晓庆:《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大众科技》2010年第2期,第161页。

[7]Vernon,D.T.andBlake,R.L,“Doseproblembasedlearningwork”,AcademicMedicine,68(7):p550-553.

THE END
1.开启全民智能法律新体验!法行宝已为940万用户提供高效可信赖的而其中的法律行业智能体—— “法行宝”,彰显出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潜力。 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法律问题常常困扰着大家,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第一时间找到专业的律师来帮自己支招,而法行宝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困境。 假设用户遇到了交通事故纠纷,只需打开法行宝说出自己的法律诉求,它就会变身“免费AI律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34435
2.暴雨引发的法律问题解析之五近日,台风“杜苏芮”引发北京特大暴雨及洪水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涉法问题。北京市律师协会组织民法、保险、劳动、交通、合同等十一个专业委员会的律师成立法律服务团,讲解分析暴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关于公益法律问题及解答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受灾群众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https://sfj.beijing.gov.cn/sfj/sfdt/fzxc74/436182875/index.html
3.郴州开放大学2.您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a、富强、民主、文明、法治;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法治;爱国、敬业、公正、友善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http://www.czdd.cn/info/71719.jspx
4.漏洞披露模式的法理与价值:记乌云白帽大会圆桌论坛在近日举行的乌云白帽大会上,包括法律、安全、公安、互联网公司、电子取证、漏洞收集平台、白帽子、媒体等8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就世纪佳缘事件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前不久,一名白帽子因在第三方漏洞平台提交世纪佳缘网漏洞涉案一事,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各方面相关人士对事件的看法不尽相同,争议四起。 https://www.51cto.com/article/514640.html
5.调研报告100篇专栏企业负责人希望当地市、县(区)总工会提供帮扶或服务项目位列前五位的是: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就业培训和法律援助,占比分别为64.9%、61.6%、57.1%、56.2和52.6%。从职工问卷看,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曾经寻求过单位工会帮助的占69.2%;在寻求单位工会帮助后,工会给予解决困难的占89.4%,对工会帮助http://xjzcl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453.html
6.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调查问卷(精选14篇)22.你认为我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资金不足 B.学校的支持度不够 C.管理组织不良 D.外界很少提供联系 E.其他 2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最能评价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A.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B.实现自我价值 C.发觉了个人潜力,锻炼了自身能力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47k71yr.html
7.广东省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经验做法和成效最新动态该套工作方法同时已扩展复制到松山湖的其他科研院所,清华大学东莞创新中心、中科院声学所、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三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团队参与协同平台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实施效果获得科学家团队一致认可。 四、知识产权“一企一策” 精准服务对接企业发展需求 https://www.echinagov.com/info/343782
8.03专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天开园的探索确实可以为整合创新资源带来有益启示,比如海河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向天开园的企业开放科学仪器和实验设施,这是创新资源的共享;通过科技交流会议和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形式,搭建校企握手通道,这是创新链条的打通。诸多举措都注重协同与融合,实质就是要搭建一条条畅通渠道,实现创新要素的充分流通、创新资源的高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4_03/202401/t20240115_475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