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妇女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妇联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维权关爱工作综述

让妇女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妇联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维权关爱工作综述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妇女群众的平安福祉,更离不开法治守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联要承担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把握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针对性地做好联系妇女、服务妇女各项工作,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最普通的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身上,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为帮助困难妇女获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近年来,全国妇联和各地妇联切实做好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积极配合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努力让妇女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暖民心

“非常感谢妇联给我提供了法律援助,让我拿到了救命钱。”单亲妈妈孙女士在拿到交通事故赔偿金后,向妇联工作人员深深地鞠躬致谢。

“是省妇联的帮助,才让我不用每天都过担惊受怕的生活了。”长期遭受家暴的王女士在成功解除婚姻关系后拉着援助律师的手说。

……

对于云南省妇联工作人员及其合作的法律援助律师来说,这样感谢的话并不陌生。

云南省西双版纳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工作站接待来访妇女,开展法律援助咨询服务

不只是在云南,开展妇女法律援助一直是妇联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妇联与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合作,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700余个,并通过建立联系转介机制、设置妇女维权站(点)等方式,在基层建立了1万多个工作站点,方便妇女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与此同时,全国妇联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积极合作,积极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以项目化形式稳步推进“中国妇女法律援助行动”,推动解决了一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重难点案件,让困难妇女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知晓率——

“丈夫出轨了,我该怎么保存证据?”“离婚时,哪些财产是共同财产?”……从事多年法律援助工作的宁夏律师马庆荣发现,很多求助的妇女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知识“知道很少”。

因此,对于法律援助律师来说,每一次法律援助工作都是一次普法过程,帮助妇女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

为了让更多妇女姐妹了解法律援助,各地妇联将法援项目宣传纳入普法活动,抓住“三八”国际妇女节、6·26禁毒日、11·25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宣传,并通过开展“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系列活动送法下乡,帮助妇女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学法用法自觉性。

加强平台建设,拓宽服务覆盖面——

在江苏响水,很多遭受家暴的妇女都知道拨打一条名叫“家暴法援找小曹”的热线,就能找到为自己撑腰的“娘家人”。这条热线设在当地妇联组织与司法局、法院、民政部门联合成立的妇女维权法律援助工作站,是妇联组织在接待群众信访、接听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的同时,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另一个便捷渠道。

为了让妇女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援助就在身边,各地妇联有的与当地法律援助中心联合设立分中心,有的依托律师事务所、社区妇女之家等设立妇女法援站点,不断织密织牢法律援助服务网。

聚焦困难妇女,提升办案质量——

因前夫假离婚而遭受权益侵害的单霞(化名),从2021年开始,其维权之路得到了河北省妇联的“一路护航”。省妇联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帮助单霞书写诉状、协助立案、四处调查取证、参与庭审,经过一审、二审、执行、再审,终于帮助她赢得了夫妻共同财产的重新分割,判定对方支付她的150万元财产折价款也全部执行到位。

法律援助受助人单某向河北省妇联赠送锦旗

“是妇联‘娘家人’陪我走过了人生的最低谷。”单霞口中“娘家人”三个字背后是河北省妇联三年法律援助工作的辛勤付出。

各地妇联在法律援助工作中,还注重加强不同妇女群体维权需求的研究,指派法援律师从男女平等视角出发,运用专业知识,深挖案件细节形成证据链,成功处置妇女维权重点难点案件,为受侵害的妇女伸张正义。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司法救助座谈会

持续跟进司法救助“应救尽救”惠民生

今年2月,在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吉某某家中,召开了一次“特殊”的腾讯视频远程会议。

北京、山西两地妇联组织与检察机关同时在线、同频共振,对一起涉吕梁妇女的跨省司法救助案件进行了异地联动,开启了跨省协作、检妇联合的全新尝试。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两级人民检察院跨省协助调查

“救助一个母亲就是救助一个家庭。”对妇联组织来说,妇女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线上对申请人给予政策指导和精神抚慰

拓宽渠道,收集救助线索——

找到有救助需求的妇女,是开展司法救助的第一步。

专项司法救助活动建立了妇联组织向同级检察院移送司法救助线索的长效工作机制。各地妇联从近年接到的群众信访和12338来电、办理的法援案件以及走访关爱困难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情况中,发现符合条件的重点救助对象线索,有的还进一步扩展到妇联组织助学帮困慈善项目,向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社工机构宣传活动信息,请他们在工作中注意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妇女,积极提供线索。

及时移送,联动救助关爱——

各地妇联发现救助线索后,初步了解困难妇女的人身、财产受损和生活困难情况,以及与不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具体情形,填写移送函交同级检察机关。对于跨省救助的案件,妇联组织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协作,联手开展工作。

多元帮扶,共谋长远之策——

司法救助金只能解一时之急,要对困难妇女从一次救助转向长期关怀,还需要各部门共谋长远之策,将司法救助融入社会救助,强化“造血”功能,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各地妇联加强与检察机关沟通协调,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妇女支持起诉,能救尽救。同时注意做好后续救助帮扶,积极协助联动各有关部门,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提供心理咨询疏导、走访慰问、落实未成年子女帮扶政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安排公益岗位、提供技能培训等多元综合帮扶,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救助帮扶困难妇女。

救助帮扶在路上“提质增效”向未来

2022年10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一场“法律援助案件实务”专题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与受援人沟通原则、家庭暴力案取证研究、离婚妇女的权益维护……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授课老师一一解答。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加强法律实务、社会工作等领域学习,提升能力和水平,持续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的维权服务。

妇女儿童维权关爱是一项需要做在平常、抓在经常、久久为功的工作,加强教育培训尤为重要。每年全国妇联举办维权培训研讨班,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妇联维权工作进行研讨交流;开展妇联信访骨干培训,围绕“信访个案研判与后续维权服务方案”等主题,通过参与式讨论、情景模拟、实战练兵,提升一线维权干部研判和接处能力;组织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人才研修班,培育具有社会性别意识、致力于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妇女法律援助律师队伍,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和律师志愿者办理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实务技巧和能力。

不只是教育培训。

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典型推广——

2015年以来,全国妇联联合多部门征集发布了四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涉及妇女、老年人遭家暴、性侵女童、离婚财产纠纷等权益重点问题,有不少是各地办理的妇女法律援助成功案例。

2022年开展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以来,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两批国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专项司法救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开展回访调研,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多年来,各地妇联坚持回访法律援助案件受援妇女,了解对服务满意情况,与检察机关开展司法救助案件联合回访活动,听取被救助人的意见和建议。

“真心感谢检察官和妇联的同志!你们给了我这么多帮助,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湖南省郴州市妇女谭某抹着眼泪,激动地对来回访的妇联干部和检察官说。

找准困难点开出破解方。从2023年9月起,全国妇联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地调研,了解地方司法救助资金保障及审批模式情况、与社会救助衔接情况、司法救助率,研究改进建议及对策,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受援妇女为宁夏妇联送来感谢锦旗

目前,各地妇联每年参与办理法援案件3~4万件。2012年执行“中国妇女法律援助行动”项目以来,妇联系统办理法援案件14994件,为16621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超过9亿元。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专项司法救助活动共救助因案致困妇女3875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5亿元。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句句感谢的话语,背后折射出各级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征程上,各级妇联组织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为广大群众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妇女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维权服务,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THE END
1.律心向善,“益”心为民!法治公益普法律师日报社法律知识第三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覆盖推进立法与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普法与法治社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律所公益品牌、法律援助、捐资助学、公益法律服务协同创新等8个类别。 (法治日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7Q01K00514R9KQ.html
2.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发布为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更好地发挥优秀典型案件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了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各区司法局、市法援中心积极响应,共报送参评案例46个,涵盖了刑事、民事案件,涉及一审、二审等诉讼阶段。 https://sfj.beijing.gov.cn/sfj/sfdt/ywdt82/flfw93/11188718/index.html
3.社区法律援助接待记录(精选6篇)团10#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站 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2月 地点:辖区内 工作内容:开展“道德在我们心里,法律在我们身边”活动,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联系和作用,使居民从观念上、基本内涵上重新认识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更好的知法、懂法、守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81pym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