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什么意思(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的区别)法律讲堂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二)法律上的约束力

如某个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就是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1、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3、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的区别

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以后,对当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所谓法律约束力,就是说,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约束力更加强调当事人应严守合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而法律效力则更加强调当事人依合同及法律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以及在当事人违约时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合同作为典型的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即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不过这种约束力是形式上的,仅指当事人一方不得无故废止合同,但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的权利、义务并不因此而必然受法律保护。

THE END
1.法律效力的来源法律效力的来源是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不同法学流派、不同法学家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对这个问题都有涉及,其观点及影响各有千秋。在法律思想史的舞台上,自然法学派、实证主义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法律效力来源的不同版本。其中不乏直接的矛盾冲突,更多的是互相补充和完善。本文在评析主要法学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6164649.nh.html
2.司法鉴定与法律效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司法鉴定与法律效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读:1、合法来源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2、符合规格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3、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4、本部门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5、距案发时间近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六)对实物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七)资质高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出据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https://www.64365.com/zs/851468.aspx
3.指导性案例法律效力的实然与应然如果将“效力”做全面、均衡的解释,则其应指具有有利作用的约束力或者能力, 即“法律效力”应指法律具有有利作用的约束力或者能力。效力与法律效力之间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效力为一般概念,法律效力为特殊概念,是效力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本文之所以在开篇研究效力与法律效力,其一是为下文研究考察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http://jninggxqfy.sdcourt.gov.cn/dyzy/551590/551592/dsq/fxlt28/5836896/index.html
4.《法律的概念》概要承认规则具有终极性和最高性。我们可以说某个判定法律效力或法源的“判准”是最高的,如果通过它而被鉴别出来的“规则”,在与通过其他判准所鉴别出来的“规则”相冲突的时候,我们仍然会承认它是法体系内的规则。但是终极性和最高性并不意指不受约束。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19669775
5.无充分证据不宜否认验资报告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法律效力一个独立企业法人的设立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包括出资、验资、 审核、注册等u验资单位的验资报告是投资单位的投资是否到位的具有法律 效力的证明文件,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独 立法人资格的确认,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没有充分证据不能予以否认。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232.html
6.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不确定性与法律效力的软化 中国法律秩序的存在方式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不得不通过规范的刚性约束力来缩减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流动的局势要求临机应变的决断,使得规范的约束力不得不相对化。 前现代、现代以及后现代的制度纠结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政者还需要同时解决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制度问题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dtxw/info.aspx?itemid=510
7.新民诉证据规定中「预防裁判突袭」条旨释义与司法适用这种方法等于是:先审理关于民事行为效力或是法律关系性质的确认之诉,等该确认之诉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法官再来审理剩余的给付之诉。 (三)方案的选择 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同志认为分步判决效率太低,没有办法解决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特别是没有办法解决对同一案件要通过两次的诉讼而增加的诉讼成本问题。大家认为民事诉讼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613652798264836608
8.2024年海事保全裁定的法律效力源自何处?图片新闻导读:海事保全裁定,作为一种临时性法律措施,其法律效力主要源自我国《海商法》及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旨在保障海事争议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从回答角度出发,详细阐述海事保全裁定的效力来源。 海事保全裁定的法律效力源自何处? 海事保全裁定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https://www.maxlaw.cn/n/20240307/11014740117101.shtml
9.重磅!香港国安法相关实施细则生效,可限制受调查者离港,截取通讯须此类附属法律与主体法不同,不需由立法会制定,其法律效力来自于主体法。实施细则就是如此,其权力来源于香港国安法第四十三条。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国安法授权给特首会同国安委制定《实施细则》或其他相关附属法律,也同样授权可以修改这些法律,未来不排除《实施细则》会进一步完善,香港国安法的法律架构将越来越清晰。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66811
10.我国法律效力来源理论研究一、“内在观点”为法律效力来源理论提供思想基础 (一)法律效力形式来源与实质来源两级层面的划分 (二)实质来源即内在认同是法律有效力的心理保障 (三)外在强制与内在认同的统一是法律效力实现的关键机制 二、“内在观点”促进法律效力来源理论的完善 (一)“内在观点”推动法律效力来源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内在观点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61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