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代法的历史意义,以及罗马法关于法律的概念分类和渊源

历史是一个不断沿袭的过程,古代法是人类最早创制和适用的法律,它对后世法律制度发展这种“基础”的作用也就会更具特色。首先,是古代法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由无法到有法可依的转变,开创了依靠法律治理社会的先河,而此前的社会是仰赖年长人的威信,仰赖人的本能和天然需求来维系的。

其次,当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一部分人希望获取特权凌驾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上的时候,是古代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认可并维护了这种社会存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把居民划分为若干等级,在确保某些等级特权地位的同时,又把他们的贪欲制约在一定限度内,以求达到社会的整体平衡。古代法这一创举,无疑对以后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都起了示范作用。

再次,古代法在其不同发展阶段立法水平有很大差异,有些是具有相当规模,甚至相当成熟的法典式法律,很多则表现为习惯传统的记载、或审判实践的记录,尽管如此,它们大都实现了法律的成文化。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有的国家在法律制定之后还把它加以公布,使人们都知道自己权利何在,义务有多少。这种法律成文化、公开化的做法也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

第四,古代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立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立法机关立法、司法机关参与立法、法学家创制法律原则等等,这种适应不同社会条件采用相应手段发达法律的先例很难说对后世没有意义。第五,古代法不仅给了后人使用强制力量维持一部分人对社会其他成员统治的经验,同时也为后人揭示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道理。应该说,这是古代法为我们留下的至为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

最后,古代法中的许多制度、原理都为其后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可以仿效的样板。如果和当今人类完备的法律制度相比,古代法显然是幼稚的、粗俗的,一旦把它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就会发现它有着如此多的闪光点。因此每个学习历史的人都应该有勇气,并学会全面地、客观公正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

罗马法关于法的概念

罗马法上“法律”一词,拉丁语为“Lex”或“jus”。“Lex”专指王和民众大会所通过的法律。“jus”表示范围较广,即包括“法律”的意义,也包含有“权利”的意义。这是因为早期罗马人认为法律是由神定的,所以权利观念未充分发展,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和人定法的出现;及人定法与神定法的分离,罗马人的权利观念也就应运而生。对“法律”和“权利”二者之间关系,罗马法学家认为:法律所以确定权利,保护权利,而权利为法律所确定所保护之利益也。

到公元1、2世纪,罗马法学家因受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法律的观念又发生了变化。著名的法学家塞尔苏斯认为:法律是善良和公正后又解释为:善良即道德,公正即正义。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进一步阐述说,正义就是使人各得其所,并且是永恒的思想。这种把法律视为正义和道德的观点,是继承了古希腊法学家的衣钵,同时也为现代西方的法学家所吸收。但这些对法律概念的解释,虽然反映了罗马人法律观念的历史发展,也展示了法律的一般特点和外部特征,却没有充分地触及法律的本质特点。

罗马法的分类

罗马法学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将罗马法划分为如下几类:

依法律的性质不同,分为公法与私法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他认为:凡与罗马国家组织公务有关的法律为公法,凡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法律为私法。根据这种解释,宗教信仰、祭司的法律地位、司法官吏的权利和义务等就是公法;财产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和继承就是私法。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为后世的资产阶级学者所接受并且有所发展。如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法律也划入公法范围,所以,诉讼法、刑法属于公法。罗马法则认为诉讼法为私法。

依法律产生的形式不同,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是由国家以书面形式制定和颁布而发生法律效力的。它包括:民众大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的解答等。不成文法是由国家对过去已有的习惯或惯例的认可而发生法律效力的。它包括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通行的惯例。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不成文的习惯法也可以由国家制成书面形式而变为成文法。

依法律的效力范围不同,分为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罗马市民法最初是指十二表法、罗马民众大会制定的法律和习惯法,其特征是:由于私有制不发达所带来的严格的形式主义;由于城邦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狭隘性、排他性是属人主义的。万民法与市民法相对称,用于调整外国人与外国人、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比较简便、灵活,不拘形式。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把罗马市民权授给所有罗马帝国的一般居民,市民法和万民法的界限也就消失了。自然法是合乎自然的人的理性的法律,它不仅适用于人类,而且也适用于一切动物,这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派的看法。

他们认为万民法与自然法不同,万民法仅是适用于一切自由人的法律,而对非自由人的奴隶是不适用的,而自然法适用全人类。据此,把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以盖尤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自然法代表着自然和人类的本性,与万民法是一致的,据此,他们将罗马法分为市民法和万民法。三分法也好二分法也好,都没有把消灭奴隶制,承认奴隶的平等人权付诸实施。

依法律的渊源不同,分为市民法和最高裁判官法

最高裁判官法乃是以最高裁判官的告示为渊源的法律。所谓最高裁判官法指内事和外事最高裁判官在为期一年的任职时,因行使职权而发布的命令和判案的原则即告示所构成的法律。

依法律内容不同,分成人法、物法、诉讼法

罗马法的渊源

公元前450年以前,罗马法的主要渊源是不成文的习惯法,以后才出现成文法并逐步增多,习惯法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民众大会制定和通过的《十二表法》,平民会议制定和通过的《霍腾希阿法》等。前任裁判官所发布的告示,经常为后任裁判官因袭和借用,成为“永久告示”,从而形成了最高裁判官法。成为罗马法渊源。

元老院早期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到了共和时期已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被任命为元老的绝大部分为已满任期的高级长官,因此元老院实际为贵族所掌握。它享有广泛的权力,拥有立法、内政;外交、军事、司法等权。到共和国后期成为立法机关,所以元老院所通过的决议便成为罗马法的渊源。

公元前3世纪以后,随着罗马国家不断向外扩张,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而社会经济生活和财产关系进一步复杂,出现了许多新的民事法律问题。可是当时并没有这方面的立法,于是法学家的解答就具有了重要意义,他们的解答常被法官所采用,成为办案的依据。法学家的解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解答:即对于法律问题咨询的解答。编撰:即为订立契约的当事人编写合法证书。办案:即指导并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著述:即著书立说。

奥古斯都执政时期授予某些法学家以解答法律特权后,法学家的解答虽然仅对本案有拘束力,但已构成罗马法的渊源。到了公元426年罗马皇帝颁布《引证法》,明文规定罗马5大法学家的著作和法律解释具有了法律效力。

在罗马帝国时期,为加强奴隶主专制的国家制度,皇帝敕令成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法律渊源。皇帝的敕令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全国发布的命令,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效力,叫敕谕。其次是对重大案件和上诉案件所作的裁决,其效力原则上仅针对本案的当事人,但对同类也有法律效力,这叫敕裁。再次是对官吏所作的训示,一般是对各省总督发出的指示,多属行政性质,这叫敕示。最后是皇帝对执法官吏或民间个人就法律上的疑问所作的批示答复,这叫敕答。

THE END
1.法律知识:法律的起源和演变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社会,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等。 3.现代法律的形成 现代法律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古代法律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法律日臻完善。在法律的形成过程中,各国家和民族的法律得到了相互影响和借鉴,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 二https://wenku.baidu.com/view/e100a496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e.html
2.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在法制史的广阔天地中,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阶段,一直吸引着众多法律爱好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看看中国法律是如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 一、夏朝:法律的萌芽 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
3.2.1法学的历史(一):西方法学的历史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一、起源:古希腊 关于恶法的效力和守法义务来源问题 此时法学尚未独立,散见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作品之中。 柏拉图 《理想国》 《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 《雅典政制》 《政治学》 《尼可马克伦理学》 荷马史诗 索福克勒斯 《安提戈涅》 作为实践学问的法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09650/article/details/124350370
4.法律史论文范文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前身———判例教学法已随着法学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人们开始怀念学徒制,诊所式法律教育在这种背景之下逐步形成[3]。从上述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可见,诊所式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工作密不可分,诊所教育目标本身即带有公益性。https://www.gwyoo.com/haowen/10255.html
5.2002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法理学新浪教育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跟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与宗教、道德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法律的产生经历了出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断进步的规律;法律发展受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法律历史类型的更替与继承的规律;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https://edu.sina.com.cn/l/2001-09-24/16437.html
6.浅析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查琪琦律师律师文集通过对民族法的本质的阐述萨维尼引申出历史方法论。主张通过考察法律制度及其学说的起源与发展变化来发现其精神和基本原则,试图从塑造者“民族精神”或法律的“观念”的社会历史、社会变迁和社会环境中找到法的“真谛”。萨维尼对历史方法的偏爱和对“民族精神”的简单化经常受到批判;并且,他的关于习惯法优于法典的结论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15924326115929420oo708170
7.法的起源及历史类型.pptx法的起源及历史类型 第一节 原始社会概况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组织结构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难以为法律的存在提供经济基础 摩尔根1877《古代社会》:原始社会分为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每个时代又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不管是原始社会的哪个时代和阶段,生产力水平都及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能产生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7/0922/134744867.shtm
8.法的起源(精选三篇)由此可见,东西方不同的伦理道德类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发展模式。如果说法律形式主义体现了西方社会特有的市民伦理道德与制度安排,而法律伦理道德主义则充分反映了东方及中国社会固有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东方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法权要求。 参考文献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2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9.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儒家法律思想与当时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时代的矛盾,是其说不行于时、其人不得于志的根本原因,但儒家法律思想却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契合的,它的各种主要法律论点,经过改造,基本上为后世统治者所继承,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 课后练习 1.先秦提出“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思想家是( ) 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
10.2010年4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试题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性法规的作者是( ) A.李悝 B.子产 C.邓析 D.商鞅 12.商鞅的“变法论”可以归结为( ) 19.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援引比附 B.罪刑法定 C.引经决狱 D.德主刑辅 https://www.hbzkw.com/exam/20120225162003.html
11.高一历史法律的起源严海峰简介:您正在观看的是高一历史优质课公开课视频【高一历史 法律的起源 严海峰】。如果您觉得该视频很不错请别忘了将该视频进行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请记住我们的网站【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大量收录国家级优质课和各省市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名师课堂实录以及从互联网搜集精选的经典教学视频https://www.sp910.com/shipin/lishi/g1/14295.html
12.考研法硕冲刺复习:法理学重要必背考点复习经验?法律历史 一、简述法律历史规律 (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1.跟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 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 3.与宗教、盗得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 4.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c08b6cb05fad.html
13.黄卫东:英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固化的现代英美等级社会【摘要】本文回顾了英国封建等级制度起源,制度变化和消亡历史,指出大部分英国封建制度被消灭了,但等级社会历经千年,并未改变,而且延伸到北美,社会权力一直掌握在英美少数精英手里,其根本原因是英美都是北欧日耳曼人南下建立的殖民统治国家,贵族们严禁与土著通婚,保持贵族血统,无意于不同种族融合。他们通过意识形态控制民心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2021.php?classid=16&id=15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