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第九届爱心大使事迹简介中国文明网

最美面孔王生梅,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初级中学体育教师。

最美期待要将阳光洒进贫困孩子的心里,自己首先要有阳光。我将尽一切努力将阳光洒向贫困孩子,让他们的心灵永远阳光灿烂,让他们扬帆远航到达光辉的彼岸。□记者王俊

传播如皋好声音的词作家

最美面孔缪新华,市文化馆副馆长

最美故事缪新华是我市文化馆副馆长、著名词作家。他潜心从事群众文艺创作30多年,创作了数十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歌曲。

2013年11月25日,由缪新华作词、著名作曲家戚建波作曲的歌曲《心往故乡飞》登陆央视3套《天天把歌唱》栏目,这是继两人合作《打开春天》之后登上央视的又一首如皋歌曲。2015年,由缪新华创作的歌词《记住乡愁》作为央视大型纪录片《记录乡愁》第一季和第二季片尾曲在央视多个频道及各省级卫视播出,2016年更名为《心弦为谁拨响》入选中宣部第三批“中国梦新歌”30首推广曲目。

缪新华说,写一首好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好词既要词语美,又要意境美。作品《心往故乡飞》选取一些极寻常的事物,如“抓一把秋风凉”、“采一支芦花谣”、“舀一勺银月光”、“加一点相思苦”等都蕴含着浓浓的游子思乡之情,他希望能够通过歌曲,让更多在外游子常回家看看,把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此外,缪新华在中乙足球联赛、全民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中,不计报酬担任主创和撰稿。他辅导推介多位业余文艺作者,他们的作品被国家级刊物选用。缪新华先后获评如皋市“名文艺人才”、南通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南通市文化系统“拔尖人才”和南通市文联“德艺双馨”会员。2015年被南通市文联表彰为“优秀文艺家”。

最美心语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取决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最美期待希望通过我的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如皋,激发更多如皋在外能人返乡,建设美好家乡。□记者佘俐

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救人的七旬老人

最美面孔陈步清,长江镇二百亩社区居民。

最美故事2016年3月18日,正在邻居家串门的陈步清听到呼救声,闻声赶到河边时,发现邻居沈爱红母子落入了水深超过3米的通江河。年已七旬的陈步清奋不顾身跃入冰冷的水中,凭着过硬的水性,迅速向落水母子游去,一只手把孩子拉在怀里,随即向岸边游去,一点点把孩子推上岸。就在陈步清奋力救起孩子的那一刻,岸边群众也找来一根2米多长的竹竿递进水里,水中的陈步清接过竹竿,又向沈爱红游去,让沈爱红抓住竹竿,全力把她拉向岸边,母子二人成功脱险。陈步清长期患有肾病和关节炎,虽然知道自己的体力和健康状况很差,但他仍然在危急时刻做出了出于本能的英勇抉择。事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一行来到二百亩社区,对见义勇为的陈步清进行了看望和慰问,“一位70岁的老人,见他人处于危难之中,忘却了自身安危,挽救了两条生命,这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口口相传,陈步清老人勇救落水母子的事迹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村民们一次次重提那天下午惊心动魄的一幕,直夸他好样的,是“身边好人,大家学习的榜样。”

最美期待若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仍会挺身而出,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责任。□记者王俊

忠于职守延续大爱的乡村邮递员

最美面孔沈世新,如皋邮政分公司磨头支局投递员。

最美故事作为如皋“爱心邮路”先进群体中的一员,沈世新始终怀揣“要干就要干好”的工作信念,立足本职,及时准确地送达各类信件报刊杂志,当好老百姓的“鸿雁”;精准服务,尽心当好不同用户的需求“顾问”,任劳任怨帮助邮路上的群众代办好力所能及的事儿。

从事投递工作20多年,沈世新从未遭到投诉,受到了客户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南通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2013年年初的一天,下了一场大雪,路面湿滑,邮递员根本无法上路,可磨头镇曹石村13组的宋文德家有一件急件要送。“当时我也挺矛盾的,送吧,摩托车根本无法通行;不送吧,万一耽误了人家的大事那可怎么办想来想去,我决定走路过去。”沈世新说。沈世新终于深一脚浅一脚地将急件送到收件人家中,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面对感谢与称赞,他依然是那句话“这是分内事,何足挂齿。”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工作之外,沈世新还与磨头镇曹石村7组生活困难的唐玉成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从18年前的一份“认亲礼”开始,这段“邮缘父子情”延续至今。沈世新每天投递完毕,就直奔老人家,帮他打扫卫生、整理田地,忙里忙外。冬天为老人换上新大衣、新棉鞋,夏天为老人送去电风扇、饮料,逢年过节更是精心准备礼物,老人常说“我有个儿子叫沈世新,在邮局工作,比亲儿子还亲,我就是邮政的家属”。

最美心语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我愿意将我的爱心播撒在我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最美期待新的一年,我会尽我所能为唐玉成老人做更多的事,在爱心邮路上继续奉献。□记者沙小青

情系法律援助事业的好律师

最美面孔胡军,如皋市法律援助中心聘用律师、如皋市法律援助公益宣传形象大使。

最美故事作为如皋市法律援助中心的聘用律师,2005年以来,胡军先后接待来访群众6000多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53件(其中45起群体性法律援助案件),参与协调处理多起信访案件。11年里,无论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还是赤日炎炎的夏天,对于案件受援人的正当要求,胡军都有求必应、认真负责。遇到年纪大耳朵不好又不识字的老年人,他紧挨着受援人的耳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一句话;遇到病重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他主动上门到受援人的床边了解案情。为了办结一起援助案件,有时他需要来回奔波几十次,前后历时三四年持续跟进案件进展,甚至有时会受到对方当事人的言语谩骂和人身威胁。然而,每当看到受援人获得赔偿或拿到劳动报酬时,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为了让法律的阳光温暖更多的贫弱者,他还积极参与送法进学校、进村居、进企业、进军营、进看守所等活动,先后举办法治讲座57场,拍摄法律援助公益微电影《法律援助帮您忙》,被表彰为南通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律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先进个人。

建立和谐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也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这更是律师作为一个社会法律服务者的历史使命。胡军在从事律师业务中始终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解决问题,同时以保稳定、促和谐为宗旨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充分体现了“法为民,法为社会”的指导思想。

最美心语我希望法律的阳光能够照进每一位需要援助的群众心里。

最美期待2017年,我将继续在这个岗位上为弱势群体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帮助每一位需要法律援助的人。□记者沙小青

守护学生平安出行的好交警

最美面孔严水华,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如城中队民警。

最美故事29年如一日,他坚守在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岗位;每天护学近5个小时,他是孩子们敬爱的交警叔叔;4年更换了24个口哨,他用爱守护学生平安出行……他的名字叫严水华。

2012年,严水华被派到市外国语学校护学岗,这一“站”就是五年。从早上7点到8点半,下午3点半到6点半,近5个小时;幼儿园、小学、初中,万余名学生和家长;汽车、电动车,上下班高峰期超过5000车次的车流量……这是严水华每天的工作量。无论刮风下雨,你总能寻觅到他维护学生出行的身影。每天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微笑着唤他“警察叔叔”,严水华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我是一个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站好岗’,绝不出现任何差错。”严水华坚定地说。

如今,护学岗已经成为了市外国语学校的一部分,而严水华也走进了孩子和家长的心里。早前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黄佳慧同学横穿马路差点遇险,严水华及时拉了一把,孩子脱险了,而他的胳膊却擦伤了。心怀感激的黄佳慧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那一抹风雨中的身影,给予我的是永久的感动。”

多年来,严水华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0000余起,没有一起群众投诉,先后6次受到各级表彰,2015年获评南通公安优秀交巡警。

最美心语“不断岗,站好岗,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承诺。”这句话被严水华挂在嘴边,更放在了心上。

最美期待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对孩子的守护,给很多人带来了太多感动。而我们也要将文明出行牢记心头,一起构筑起安全、畅通、和谐的“平安大道”。□记者喻军军

悉心照料瘫痪丈夫的好妻子

最美面孔杨秀凤,长江镇富圩村村民。

最美故事18岁那年,杨秀凤经人介绍认识了薛亚新,对未来充满期待;33年前,薛亚新因为矿难成为高位截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23岁的杨秀凤,执意嫁给了薛亚新,成为了他的“贴身护工”……33年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杨秀凤用无微不至的照料,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宣言。

得知薛亚新在徐州的煤矿出事后,作为未婚妻的杨秀凤决定以妻子的身份去照顾他。1986年,他们领取结婚证,成为了一家人。为了让薛亚新走出心理阴影,杨秀凤使出了浑身解数。“带我去外面散心,没有轮椅,她就背着我出去;为了看电影,她背着我爬十几级的影院台阶;北京、上海求医,也是她背着我坐火车,四处奔波……”说起杨秀凤的付出,薛亚新总会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他坦言,是杨秀凤让他觉得这世上还有美好值得留恋。

1990年,一直生活在徐州的两人回到如皋老家,并收养了侄女做女儿,成为了三口之家。从此,地里的农活、家中的琐事、女儿的学业、双亲的照顾、薛亚新的护理,杨秀凤一样也没有落下,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由于长期卧床,薛亚新的消化功能不好,杨秀凤就常帮他按摩推拿,助其消化;遇到薛亚新严重腹泻,一天换几次床单是常有的事,而杨秀凤从无怨言。

她不离不弃精心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用厮守捍卫心中对爱的信仰。

最美心语“不管做什么,心里总惦记着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妻子,用最贴心的照料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佳话。

最美期待人们都说,相守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杨秀凤来说,这份相守着实不易,可是她却33年如一日,誓将爱的陪伴进行到底。我们也希望,他们一家的小日子越来越美好。□记者喻军军

15分钟3次托举落水者的残疾大伯

最美面孔杨性发,城北街道双楼庄村居民。

最美故事2016年5月21日5时许,聋哑人范存兰在双楼庄村跃进河边捕龙虾时不慎跌入河中,丈夫杨增贵因不熟水性只能在河边大声呼救。途经河边的杨性发听到呼救后,不顾自己右腿残疾,纵身跳进河里救人。跃进河水深约七八米,对于老杨这样自身行动就有些不便的人而言,想把落水者救上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杨性发下水后尽力将落水者向上托举,自己却沉入了水中,其后他又一次将落水者托举起来,可随即又沉了下去,在救人的15分钟内,杨性发就这样托举了3次,终于在村民的帮忙下,将落水者顺利救上岸。随后,他又争分夺秒地对范存兰实施急救措施,直至120救护车赶到。杨性发勇救落水者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村民们直夸他是好样的。听说杨性发的事迹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一行专程看望慰问了杨性发,并送上慰问金,“老杨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如皋的爱心文化,给予见义勇为人员精神和物质慰藉是基金会义不容辞的职责。”

最美心语不救,良心上过不去;救了,晚上才睡得着。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最美期待假如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仍会挺身而出,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在他人处于困境时伸出援手,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记者王俊

身边的媒体公益人

最美面孔王俊,市文广传媒集团《如皋日报》民生部主任助理

最美故事他是平凡的媒体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真实的语言向大众诉说着社会的点点滴滴;他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或用心记录下温暖的瞬间,或用行动亲身参与公益行动,他就是市文广传媒集团《如皋日报》民生部主任助理王俊。

2015年3月,他发起成立了如皋青草公益服务社,吸纳了上百名热心人士的参与,共同传承如皋“好人文化”。如皋青草公益服务社成立以来,他先后组织民间志愿者走进丁堰、东陈、石庄、搬经等镇敬老院以及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如皋市江滨医院等处,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精神关怀,受到普遍好评。

此外,他还与云南贫困山区长期对接,根据对方需求,捐赠衣物和书籍,让山里的孩子感受到如皋人的爱心。目前,他在云南省红十字会的牵线搭桥下,已在云南贫困山区援建了四间“青草书屋”。

最美期待我做公益,不仅是为了体现媒体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更希望通过新闻的力量,通过媒体人的身体力行,将公益的种子更好地播撒在大众的心中。□记者吴环宇

用心扶贫用行助困

最美面孔李子明,磨头镇星港村离休干部

最美故事走进磨头镇星港村22组花木苗圃,86岁的离休干部李子明手拿修枝剪,正为结对扶贫的农户修剪盆景。

“李伯伯是个闲不住的人,离休以来一直扶贫助困。”得到李子明帮扶脱贫的村民马华说,“我知道的,经他帮扶,我们村就有7户挖掉穷根。”

春节期间,李子明50年前的学生阚友根从数百里之外专程登门看望他,临走前塞给老师一个仅仅装有5元钱的“特殊红包”。50年前,阚友根考取高中,却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是李子明从养家糊口的工资中拿出了5元钱让他报名上了高中,帮助他成了一名国家干部。

此后,李子明还资助过星港村、严狄村多位贫困学生,如今他们都已经走出了大学校门,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2015年起,85岁的李子明又开始资助星港村周慧静进入大学读书,圆了又一个孩子的大学梦。

李老除了热心助困外,还致力扶贫。1983年,从教36年的李子明光荣退休,他把精力放在服务困难群众上,利用自家苗圃为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村民马以轩没有一技之长,4个孩子靠他种田养活,李子明运用在学校学会的花卉盆景栽培技术,一对一帮扶马以轩兴办花木苗圃,每天登门手把手传授插枝、嫁接、修剪、盆景造型等技巧,帮助马以轩脱贫致富。取得造血式扶贫经验后,李子明帮助蔡庄中学开办花卉园艺班,培养了300多名花卉能工巧匠。

最美心语1949年5月,我站在鲜红的党旗前入党宣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辈子用行动来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最美期待我既期待天更蓝,水更清,也期待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忘党恩,用责任和担当建设好家乡和祖国。我虽是86岁的老者,且因患癌摘除右肾,但是“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记者顾洪基通讯员刘小龙

坚守公益的无臂硬汉

最美面孔石晓华,如皋市星光残疾人艺术团团长。

最美故事他从小失去双臂却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文化教育,他用一张嘴演绎出绚丽多姿的非凡人生……这个人们眼中的“奇人”,就是家住长江镇、今年42岁的石晓华。

“我的今天是社会给予的,所以我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石晓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石晓华于2011年组建成立如皋市星光残疾人艺术团,排演节目在全国各地演出,收入除养活艺术团成员外,盈余的一些资金都赞助给了山区的希望小学、贫困儿童以及残疾人学生。不仅如此,石晓华去年还发起成立了一个公益联盟——“无臂七子”书画艺术联盟。成立后,他们常常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所得善款均用于公益事业。据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不畏余震危险,到灾区看望残疾人士,为他们表演节目,捐赠爱心款。2015年,他组织残疾人书画家通过书画义卖的形式为云南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桃花小学捐资100万元,修建了一座崭新的教学楼。

最美心语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命运怎样安排,都不能成为废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美期待我现在的一切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好心人的帮助,我还要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勇挑社会重担,让他们和我一样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记者吴环宇

尽心服侍生病岳父30年的好女婿

最美面孔汪俊,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居民

最美故事“一个女婿顶半个儿。”在93岁老人薛荣生的心中,女婿汪俊比他的亲儿子还要亲。

薛荣生是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2组的村民,老伴已逝世二十多年,二人有一个女儿薛宜秀,汪俊是上门女婿。退休后两年,薛荣生就因高血压、脑血栓住院。当时,由于岳母身体不好,妻子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汪俊便主动请假侍候岳父。岳父不能下地,穿衣穿袜、喂饭喂药,汪俊都抢着干。

如今汪俊六十多岁,身体大不如前。“侍候他是我应该做的。”当被问及是什么能支撑自己一直这样走下去的时候,汪俊回答道。

三十年来,汪俊行孝道、尽孝心的行为感动了左邻右舍。乡邻们感慨道:“他这样,一般人做不到。我们要向他好好学习,善待自己的父母。”

最美心语我自己的父母早已去世,岳父就是我的父亲。

最美期待将来我还会尽我所能照顾岳父,希望岳父的身体越来越好。□记者佘俐通讯员顾海燕

妇幼保健事业的美丽天使

最美面孔吴琼,吴窑镇卫生所妇幼保健医生

最美故事自2008年以来,吴琼一直在基层卫生所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她是基层一线一名普通的医师,但她在普通岗位上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需要服务的百姓,多年如一日。

在吴琼的精心呵护下,全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8年的3‰降到2015年的0.6‰。她熟练掌握保健知识和业务技能,开创全面妇保和儿保服务;指导医院和村卫生室基本卫生和重大卫生服务,改进完善基层妇幼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规范孕产妇系统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妇幼工作健康发展……2015年,她共体检儿童3000多人,家长满意度100%,树立起妇幼保健医师的良好形象。

最美心语作为基层妇幼工作者,我想对孩子们说:“请紧握住我的手,让我带你走过生命的严冬;让我的温暖融化你生命的冰雪;让我听见你心中花开的声音。”

最美期待今后我会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更多的孩子恢复健康,帮助更多的家庭重建信心,重拾幸福。□记者佘俐

28年无怨无悔守护英烈

最美面孔张孝礼,市民政局吴庄烈士陵园专职护陵员。

最美故事1987年,张孝礼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火中左眼失明,被评为三级伤残,荣立二等功;1988年复原,组织安排他到烈士陵园担任专职护陵员,一守至今28年。

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员,到复原地方的陵园护理员,28年来,张孝礼信守一名革命战士的承诺:当好“雷锋式”护陵员。28年中,他把11名牺牲战友归葬烈士陵园,昔日战友的亲属得到精心照料;28年中,他完成97名分散烈士墓的集中安葬,如皋“慰烈工程”名扬江苏;28年中,他义务讲解陵园烈士英雄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万余场次,吴庄烈士陵园成为江海平原上闪耀中华的红色教育基地。28年中,他多次被市民政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市总工会评为“劳动模范”。

多年来,张孝礼把在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新的工作岗位,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积极践行党员义务。每天早晨5点半准时起床,巡逻、清扫小路、擦拭墓碑。为了方便市民群众参观瞻仰烈士陵园,他主动放弃节假日,吃住在陵园,身兼陵园管理、接待、服务、讲解、安全、保洁及资料保管等数职。

最美心语我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是战友冒着枪林弹雨把我从战场上背下来。我活着回来了,但很多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要永远和他们相伴,我无怨无悔。

最美期待我早已把他们当成我的家人,这里是烈士们的家,我就是他们的警卫员。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一直守下去。希望在有生之年,把爱国主义种子传承下去,让昔日血沃江海大地的革命烈士精神闪耀中华!□记者顾洪基通讯员张惠玲

THE END
1.法律援助社【组织简介】 法律援助社是在校团委、法学院党支部的共同关心和鼎力支持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学生法律性社团。 法律援助社要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良知与行动的结合,本着“强化法律实践环节,培养未来法律工作者公正无私的职业道德”的宗旨,以全方位为社员提供各种学习实践机会为己任,围绕“学法 用法、普法、援助”这一核心https://www2.scut.edu.cn/law/17991/list.htm
2.公益法律服务团来了本报讯(通讯员 孙铭 马莹 记者 李宁馨)“通过为民法律讲座,进一步扩大了公益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满足了居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更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了政协力量。”在天津市和平区政协日前开展的法律宣传进社区为民服务公益活动中,区政协常委、社会法制与民宗台侨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412/03/content_71012.html
3.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北大法援会)社团简介 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为社会民众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学生组织。前身是北京大学法律救助协会,始建于1994年,2000年10月,协会实现了重组,更名为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是一个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校学生为主体组成的学生社团,主要面向无力支付律师费用、又急需法律帮助的个人或团体依法提供法律援助,https://www.lanisky.cn/board/pkulaa
4.荆州市大学生法律服务团:“法宝”送千家,情系你我他长江大学法学系挂靠社团荆州市大学生法律服务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从事有关法律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坚持为法律爱好者提供实践机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我团自2009年开始在荆州周边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法宝送千家,情系你我他”志愿服务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与社会各界http://www.zgzyz.org.cn/content/2012-10/26/content_7217747.htm
5.福州大学冲刺流星数码社团 生物协会 社会工作者协会 团子动漫社 电子爱好者学社 辩论与口才协会 Enactus协会 梦圆六弦吉他协会 IT资讯社 潮韵文学社 爱鸟协会 东南传媒艺术社 化学爱好者协会 丑石听潮书画学社 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赖生剧团 机械电子科技创新协会 社会调查协会 微博协会 电影协会 计算机科学技术协会 英语口语协https://baike.sogou.com/v54620.htm
6.关于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请示文档简介 201383201311月3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实施方案201383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重要意义201383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职能(一)讲授、传播和普及法律援助制度、常识。开设法律援助理论与实务选修课、推行法律诊所式教育;面向全校定期举办法律援助专题讲座、组织法律援助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二)开展法律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5197450.html
7.中国政法大学社的作品中国政法大学社的书中国政法大学社的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是一个有着二十年历史的学生社团,由北京市律协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公益律师佟丽华于1994年6月创办,是校内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学生社团。准律师协会以“背倚政法名校,牵手律界精英,依托特色活动,服务万众民生”为宗旨[161],自2000年被中国教育热线、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杂https://www.kongfz.com/publisher/zhongguozhengfadaxueshe/intro/
8.浙江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简介浙江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经省领导批准,于2018年11月经浙江省民政厅审批,正式登记成立,是全省性、公益性、慈善性社团法人。目前是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5A级社会组织。 宗旨: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浙江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发展。 http://www.zjlaf.com.cn/about/abou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