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法律的起源

长期以来,学界用“刑起于兵”来阐释我国法律的起源,认为刑法是在对外族的军事征服中产生的,主要证据是《尚书》中的《甘誓》《汤誓》和《国语·鲁语》中的“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但这类史料只能说明最初的刑具和作战的武器大概是重叠的,但还不能完全说明法律就是起源于刑具,因为原始社会末期维护法律权威的除了刑具,还有不需要刑具的法律惩罚(如大量的羞辱、当众教化、流放等)。我们不能因为今天采用了注射死刑,就说刑起于注射器吧?还有朋友依据兵刑合一的史料论证中国古代一开始就走向刑法发达的道路,而古希腊、罗马一开始就走上与中国古代不同的私法发达的道路,这在阐释中西古代法律后来发展走向方面有对的一面,但用来解释它们的起源还不够准确。因为两者的起源都有共同的基础和条件,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后来的发展有所不同。

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时期的习惯法内容广泛,不仅仅是刑法。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的鄂伦春族,在20世纪中叶之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依靠长期形成的习惯来管理社会,他们从生产资料占有、劳动组织、猎物分配到财产继承,从婚姻丧葬到宗教、禁忌、血族复仇,从氏族到个体家庭,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对违反习惯的成员,一般由氏族长、家长进行说服教育,重者受棍刑乃至绞刑。从先秦时期的史料可知,“礼”与这类习惯法相类似。

保障习惯法实施的手段有调解、神判等。生活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族,在20世纪中叶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当地保留有父系氏族和处于解体阶段的由氏族内近亲成员组成的家庭公社。在贡山地区,独龙族的习惯法主要是处理时有发生、处理较轻的男女通奸和极少发生、处理较重的盗窃问题。处理时或由当事人和解或由老人调解,间或用神断,即倘若被告不承认犯罪,则以捞油锅以决胜败。这说明用“刑起于兵”来解释法律起源,无法涵盖法也源于解决氏族内部纠纷民事纠纷的需要。先秦时期“礼”的实施也主要是靠调解、刑罚,甚至还有神判。

习惯法与道德规范重叠较多。在云南省西南地区居住的拉祜族,大部分处于不发达的封建地主经济或封建领主经济阶段,部分还残存着大家庭公社组织。这些地区有明确的村寨界限存在,村社有寨规,是各成员必须遵守的习惯法。每逢过年要开村社大会,成年男女都可参加,全村吃一顿团结饭,选举新的村社头人。按原始民主习惯,村社成员具有选举权,也有罢免权。会上还要定出寨规,如不准吸鸦片、不准娶妾重婚、不准偷盗、不准懒惰等。对违反寨规的,规定了处罚条款。先秦时期的“礼”也是兼具法律和道德两种属性。

抄家也是保障习惯法实施的手段。在20世纪中叶之前,佤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形态。其习惯法为“阿佤理”。佤族各村寨都有世袭或选举出来的头人,其条件是能说会道,生活经验丰富,善于调解纠纷,作战英勇或是打猎英雄、家庭富裕者。头人“窝朗”的职责之一是召集会议,调解纠纷,执行决断。巫师“魔巴”是解释习惯法的权威人物,抄家是佤族习惯法中强有力的手段,用于保证习惯法的实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维系习惯法存在的手段是抄家,而非兵甲之类的刑具。

综上可知,各个民族都是带着习惯法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内容有经济、风俗、宗教等,不止刑法一种;维系法律生存的手段有教化、抄家、游街等,也不止刑罚一种。“兵刑合一”确有其事,但不能夸大化。此外,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与古代含有宗教、经济、文化、政治等内容在内的“礼”非常接近。“礼失求诸野”,研究古代之“礼”,当参酌少数民族之习惯法。

THE END
1.法律学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维护的一种手段,不断地演变和完善。从古代的原始法规到现代复杂的立法体系,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法律遗产。在探讨法律学的起源与发展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我想学法律”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想学法律”意味着追求正义、尊重规则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https://www.5i4b5wvnu7.cn/jun-lei-cai-pu/484714.html
2.法则编织百条守护之律一、法则之源: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部落的习俗到现代国家的立法体系,法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百条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特点。 二、守护之律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yang-sheng/462186.html
3.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在法制史的广阔天地中,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阶段,一直吸引着众多法律爱好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看看中国法律是如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 一、夏朝:法律的萌芽 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
4.法律的起源(豆瓣)法律的起源 作者:周长龄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7-01 页数:291 定价:13.00 装帧:平装 ISBN:9787810117579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内容简介 法律是怎样来到人类文明社会的?世界六 个文明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9852/
5.《法律的起源》太和殿 獬豸xiezhi 法律的起源 《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其中的“廌” 就是独角神兽,就是传说中的纠纷裁判者. 上海南汇中学 姚福晶 法学界观点:1.国家说. 2.凡社会必有其法. 法 的 起 源 萌芽 雏形 形成 习惯 习惯法 法律 过程 时期 氏族 部落 部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221/6213020132002133.shtm
6.法律的起源是什么?法律的起源是什么? 2021-10-16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浏览器不支持 video标签 (1)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的产生.(2)法律是由神明赋予人类的.(3)法律是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 为你推荐 法律的起源 法律分析:法的起源是指法的起始和发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法的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626015251836240612.html
7.法律的两种起源在法律的起源问题上,我们便可以大致看出中西在法律文化上的差异。这里,我们不妨将荀子和罗素对法律起源的看法作一比较。选择荀子是因为其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地位卓著,深具代表性;选择罗素则是因为他关于法律起源的叙述生动,而且也能说明问题。 荀子的法律起源观用现代话语可以这样表述:人活着都有欲望,因而必有所求,https://doc.mbalib.com/m/view/fd8f3760b794591767a66a6b48267388.html
8.法律起源的英文法律起源翻译法律起源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法律起源的英文,法律起源翻译,法律起源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6%B3%95%E5%BE%8B%E8%B5%B7%E6%BA%90
9.中国法律的起源2.从法律的基本性质来看,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因而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化性质,直接影响到中国法制发展的方向和法律传统的特色。因此,中国早期法律兼有国法和宗法的双重性质,既适用于各支家族宗族内部,又适用于整个国家,并且这种特色也成为后世历代法律相沿不衰的遗传基因。 3.从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70&bid=1340&cid=14276&nid=14277&pg=1
10.法的起源(精选三篇)因此习惯法的形式是法律的,内容是习惯的,不论它运用怎样的制定技巧,都源自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只是披上了国家法制的外衣,加上了法律程序的模式,而它的核心依然是最原始的“相信”和“普遍遵守”,也正是它推动着原始时代步入了法律国家。这就是人类法律起源产生的规律。可见,从法产生的规律上看法离不开道德。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11.简述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1)法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2)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http://jxzy.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0285
12.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古代汉语“法学”一词所包含的主要是法(律)注释学,而且基本上局限于刑法领域,当然,有时也涉及一些行政法学(事实上是如何役使官吏的“治吏之学”)和关于法律的起源与功能等问题的法哲学(事实上是“刑法哲学”)的内容,但这种法哲学仅是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等)或政治家(商鞅、韩非等)或官僚(如马融、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346&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