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援助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法治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手段,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加大农村的普法力度,提高农民自身法治素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法律援助意义途径问题办法
一、法律援助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法律援助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进而推进乡村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改变长久以来乡村因宗族、人情社会的影响,农民之間内发生矛盾纠纷时,很少诉诸法律解决而造成乡村法治建设薄弱的不良局面。法律援助潜力巨大,是促使农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手段之一。
二、集安市法律援助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老岭山下鸭绿江边,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全市幅员面积3341平方公里,总人口23.6万。全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4个街道、12个社区、127个行政村,有汉、朝鲜、满、回等25个民族。集安市针对农村人口较多,居住地大多偏远零散的现状,为达到给法律援助受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的目的,在结合实际、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全市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4个,在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136个,每个站点都有一名负责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联络人,使法律援助真正延伸到了基层,援助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
三、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一)建设使用法律援助服务农民“绿色通道”
(二)保障维护农村老年群体合法权益
农村老年人因空巢、丧偶、智障、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逐渐沦为弱势群体,经济拮据,心疲身弱,更需要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特别是在涉及刑事案件时,法律知识懂得少,怕事推事,更显孤苦无助,更需要法律援助。仅以集安市为例,2017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案件320件,其中:民事案件270件,刑事案件50件,其中:老年人案件就有8件,包含老年人贫困者的案件57件,占了较大的比例,也彰显老年人更需要法律援助。
(三)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农村未成年人因为父母打工、老人托管、撤校并校等原因,更彰显缺少法律服务。因此应该经常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向广大的中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中小学生知道如何守法、如何维权。在他们弱小的心灵中,植入法律公平公正的理念,未来才能成为维护法律公平的使者。
(四)拓宽法律援助宣传途径
(五)形成舆论援助法律强力声势
通过发达的媒体网络,完善的数字平台,向社会公布“诚信红黑榜”,以此加大对恶意欠薪入罪及各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公诉和宣判案例的宣传,发挥警示警醒作用。借助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平台,结合律师下乡,“以案释法”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力争让每一个村落每一位村民知晓法律援助这一维权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维权有门有路。(下转第71页)(上接第72页)
四、法律援助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盲区”
(二)法律援助调和困难
由于农民的学识、眼界、修养等原因,封建传统思想的禁锢,在农村涉及农民赡养纠纷、抚养纠纷、离婚纠纷、物权纠纷和相邻权纠纷等问题,这些方面实施法律援助有困难,效果也不理想。
(三)法律援助存在一定被动性
五、提升法律援助乡村振兴的办法
一是坚持法治为本,在农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援助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对农民的法律援助要和司法援助紧密结合,努力使之成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不断加大农村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最终促使法律援助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三是加强村振兴方面的立法工作,在充分研究、深入调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制定。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问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问题、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巩固问题,推动法律援助在构建现代农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方面起助推作用,使法律援助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方面起到助力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建设法治乡村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会是一片法治的沃土。让法律秩序、村规民约和乡村道德互为经纬,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力,建设一个利益有保障、纠纷能化解、矛盾能消融的新的乡村秩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安定有序的社会软环境,法律援助将会在这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