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胡闲鹤)1月25日,司法部发布《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称“规划”)。规划提出,推动律师援助法实施,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到2025年县级以上全部设立法律援助机构。
2018年起,法律援助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去年以来,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出台的“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中,均提出了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目标。
西安市碑林区,法律援助中心青年律师现场就赡养、遗产分割、投资理财、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问题,为老年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图/ICphoto
推动律师援助法实施,县级以上全部设立法律援助机构
据司法部发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40万件。在司法部此次发布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法律援助”这一关键词总共出现了47次。
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把法律援助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作为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部此次在规划中提出,推动法律援助法实施。具体来说,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实现县级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全覆盖,配齐配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有效履行国家责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完善配套制度,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2021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该法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援助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补贴。
为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规划提出了一项“法律援助提升工程”:扩大覆盖人群,切实将低收入人群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有效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制度,到2025年,全国每十万人口每年获得法律援助服务达到110件。县级以上全部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有效履行工作职能。提升服务质量,制定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标准体系,实现普遍由有经验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目标,质量监管制度措施健全完善。
此外,司法部“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主要指标中,还要求法律援助经费100%纳入本级政府预算,通知辩护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率也要达到100%。
多省出台“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规划,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此外,切实保障法律援助经费,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制度以及法律援助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划,成立广西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开展“1+1”广西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建立广西法律援助律师人才库和重大法律援助案件律师专家库,全区所有设区市、县(市、区)成立法律援助中心。
2021年12月,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四川省规划,制定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法律援助)实施标准,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便捷。加强全省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市县法律援助全覆盖,选树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对口帮扶典型案例。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对口帮扶和异地协助机制,打造驻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
四川省的“法律援助提升计划”指出,2025年全省规范化、标准化法律援助机构建成率90%以上。在广东省、浙江省、重庆市等川籍农民工集中地区打造10家以上驻省外标准化法律援助工作(指导)站。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地打造15个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对口帮扶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