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湖南一位法官到朋友家做客,和朋友7岁的女儿聊了一会儿,下了一个结论:“这孩子今后能做我同行。”
26年前,小女孩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工作。26年间,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庭长,一步步成长。
她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破产审判庭)副庭长陆淳。今年,她又被评为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扎根审判一线26年,陆淳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对待每一起案件,努力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严谨裁判还当事人公道
多年来,陆淳带教过许多年轻法官。在谈及他们口中的“陆老师”时,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想成为像她一样的法官”。作为一名法官,陆淳对待审判的严谨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投入给年轻法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她作为审判长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向被告购买了一台咖啡机,被告迟迟没有发货。庭审中,被告拿出当时签订的合同,指出是原告没有按时付款,违约在先。
经合议庭评议,初步判断是原告违约,应判其败诉。当审判员把判决书拿到陆淳面前,等待她签字时,陆淳犹豫了。回想起庭上被告的细微表情和语气,她感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电子证据也是有效证据,在重新评议后,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违约,但没有完全支持原告的索赔请求。让陆淳有些意外的是,判决生效后,原告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比起获得赔偿,原告更在意的是法院还了他一个公道”。
“一位法官可能已经审理好几千件案子,但对很多当事人来说,这只是他们第一次进法院。所以不论案件标的是大是小,案情简单还是复杂,法官都理应认真对待。”陆淳经常这样告诫年轻法官。
严谨裁判离不开过硬的专业能力。在担任闵行法院商事庭庭长期间,陆淳每周召开专业法官会议,除了案件讨论,还会积极组织业务学习,内容包括最新司法解释、条线会议纪要、案件改发讲评、类案裁判思路的整理等。法官助理们也受邀参加,陆淳希望他们能像法官一样思考,对案件的审理给出倾向性的意见。
在庭外花功夫“治未病”
除了一起起个案,陆淳还特别重视通过判决解决类案问题。2019年,闵行一小区业委会出台《停车管理办法》,规定每位业主首辆车停车费为150元每月,第二辆为600元每月。一位业主认为,地下车库是花钱购买的产权车位,其第二辆车在地面停放,应当享受首辆车的停车优惠,并起诉要求撤销该办法。
该案最终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二等奖,也为其他小区解决“停车难”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7月,陆淳调任上海高院商事审判庭(破产审判庭)副庭长,主要分管破产审判。在陆淳看来,破产是一项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制度。和一般审判工作不同,破产审判往往需要政府部门和法院协同推进。为此,她与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住建委等部门沟通协商,着力推动破产工作。
“我们希望尽可能盘活破产企业留下的闲置资源,但有时会与一些行政法规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双方共同去推动解决。”陆淳说,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也许就能解决很多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
持续学习克服倦怠心理
从业至今已有20多年,许多同事惊讶地发现,陆淳仍像刚入职的年轻人一样,对每一个案件都充满活力和干劲。
“司法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法官,一定要怀着敬畏之心对待每一起案件,绝不能有倦怠心理。”陆淳说,她的秘诀就是不断地学习。
2007年,陆淳刚开始承办商事案件。不久,她发现庭内关于“表见代理”认定的案件时常被改判,法官们在适法时的认识分歧也较大。陆淳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表见代理”的概念弄清楚。经过数月的认真学习,她写下了《表见代理适用规则的完善》,全面梳理了表见代理制度的适用规则,不仅扭转了改判的局面,也在条线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陆淳学习的不仅是书本里的知识,还有很多来自身边人,甚至是当事人。陆淳至今记得,约20年前她在七宝法庭担任助理审判员时,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男方自称无业,若判决,只能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抚养费。休庭时,陆淳见到审判长把男方叫到身边,指着他身上的新款皮衣说:“能买得起这种衣服,你会付不起抚养费?”男人当场慌了神,最终答应支付的抚养费是原来的数倍。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法官不能只懂得适用法律,从人情世故到社会各行业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陆淳的眼界骤然开阔,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新鲜事。有时庭审结束,她还会主动找当事人聊天,了解行业规则,这反过来对她的审判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主持调解一起商事案件时,陆淳向原告公司详细解读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被告在业内实力雄厚,只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暂时遇到困难。一味要求查封被告银行账户,只会让被告经营更加艰难,原告的损失也无法得到弥补。经过沟通,原告理解了被告当下的处境,接受了分期付款的调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