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对于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6月以来,果洛两级法院坚定政治站位,紧紧围绕一站式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最高法院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压实岗位责任。结合辖区少数民族聚居实际,围绕“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目标,推动一站式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完善设施提升诉讼服务配置满足群众需求
果洛中院特别设置医疗室并与果洛州医院签订紧急救护协议,为产生高原反应的当事人、律师、以及来院的其他人员突发不适症状提供及时救护,为当事人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服务。
搭建特色多元解纷渠道化解矛盾纠纷
中院与州司法局、政法委签订多元解纷协议;落实律师坐班制度,提供诉前咨询,由律师做诉前诉讼风险提示、引导、调撤等工作;从辖区抽选文化水平较高、通晓双语的人民调解员进行选录、维护,沟通,委派调解一审案件。
班玛法院与司法局签订协议,成立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成立司法局、法院认可的人民调解组织、委派调解员调解,并落实司法确认制度,每年平均调解案件200余起。
玛多法院为提高化解纠纷的效率和效果,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化解矛盾纠纷,进行诉前、诉中网上调解,实现网上诉调对接,当事人利用电脑或手机通过网络即可在调解人员的组织下进行在线调解、制作调解协议。为做好纠纷调解工作,结合司法局建立调解小组,参与诉前及诉中的调解工作;还邀请人民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驻村干部等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解决纠纷。
实现双语诉讼服务全覆盖保障诉讼权益
中院在窗口安排了通晓藏汉双语工作人员4名,包括法官1名、书记员3名,双语服务覆盖8个窗口,发挥10项双语诉讼服务功能,审理过程对不通晓汉语的当事人全程提供翻译,最大程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甘德法院将所有其中一方当事人为藏族的案件,分案时由藏汉双语法官承办,在开庭及调解过程中全程为当事人提供翻译。
久治法院考虑藏语方言地区差异,由本地双语干警进行庭审翻译,确保庭审效果;法律咨询、判后答疑均由本地双语干警进行翻译,牧民理解到位,答疑解惑效果明显。
发扬“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精神,落实巡回服务见实效
中院开展“车载法庭”进社区、牧区4次,多样形式开展以案释法。
玛沁法院以巡回法庭为载体,坚持和发扬“马背法庭”精神。充分延伸“马背法庭”职能,利用“车载法庭”从2019年至今开展巡回法庭次数13次,审理案件10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开展了政策宣讲和送法进校等活动。
久治法院2019年来利用“车载法庭”巡回服务33次,化解纠纷案件数量10件。采用宣传普法及模拟法庭的方式,利用牧民身边的人或事作为模拟案件,打破单一的宣传模式,让牧民更直接、客观地了解法律及裁判方式,收到良好效果。
甘德法院2019年至今赴辖区共开展巡回法庭12次,现场立案2件,调解成功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件1件。赴乡移民安置点工地开展巡回法庭进工地活动,期间向工地负责人及农民工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手册。
达日法院2019年至今巡回法庭9次,化解民事案件3起。
果洛两级法院在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两级法院将再接再厉,以周强院长提出的“到明年‘两会’,要基本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立案、调解、速裁快审案件开庭、送达、诉前保全、委托鉴定、申诉等主要对外服务事务100%全流程在线;人民调解平台应用率达到100%;跨域立案服务覆盖率100%;诉讼服务中心实质性化解纠纷数量达到一审民商事案件60%以上,审判质效明显提高;源头预防化解机制更加健全,案件量增幅逐渐放缓。”为目标,压实责任,扎实推进,落实成效。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以双语诉讼服务保障群众权益,以巡回审判服务高原牧区,“线上+线下”打造地域特色,全力推进“一站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