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和隐私权该如何兼顾?导报《邻居的摄像头,竟监控到我家里!》引发热议

监控摄像头的存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安装监控摄像头能对犯罪分子起震慑作用吗?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受害者”又该如何维权?

针对这些问题,不少市民和网友展开热议,并为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受害者维权“支招”,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A

应规范限制个人使用监控

监控存在隐患个人隐私难保证

市民洪先生:摄像头能拍到大门,也就能监控到别人家的活动轨迹、邻居进出门的生活规律,存在安全隐患。这样不算侵犯隐私吗?公共场所的摄像头都有提醒,“此处有摄像头”或“您已进入监控区域”,提醒人们不要做隐私的事,例如输入手机密码、支付宝密码等。而且这些摄像资料怎么保管怎么存储都是问题。所以一定要规范限制个人使用,否则住家的个人隐私与安全很难保证。

邻居安监控如侵犯隐私可协调拆除

网友“用户8904405529436”:邻居在他家安装监控,如果你怀疑隐私受到了侵犯,你可以和他协商拆除;如果对方不同意,你认为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你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或以人身权受到侵犯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拆除,毕竟每个人都不愿意生活在他人的视线里。

私人住宅安装前提是姓“私”应立法修改完善

网友“万花筒恋上五味瓶”:私人住宅安装摄像头等电子设备,前提条件是姓“私”,所监控范围领域只能是私人空间。如果监控范围超出私人空间,监控到邻居家等空间就属侵犯他人隐私权。

公共领域监控姓“公”,集体单位、社区、公安等部门才有安装监控权,希望对此有立法方面的修改完善。

应出台法规加以规范限制个人使用监控装置

网友“嘻哈e追风”:监控使用缺乏有效监管,为安全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事物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的确是个问题。

我觉得应出台法规加以规范,除公共安全之外,应对个人安装、使用监控装置加以限制,超出自已生活、经营区域之外引发隐私纠纷,应负一定责任和赔偿,强调使用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为因此被侵犯的他人隐私买单。

B

安装监控能震慑犯罪分子

安装监控不会侵犯到个人隐私

网友“强歌1122”:装监控是为了小区业主的安全,完全是冲着小区道路的几个方向,特別是安装在容易被忽视的案件多发死角,安监控对做坏事的犯罪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时也为公安机关侦破案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安装监控怎么会侵犯到个人隐私呢?你又不是赤身裸体进小区。再说小区监控有权力对进出小区的人员录像监控,又没把监控安你家屋里。现在大街小巷全有监控,就是给犯罪分子布下的天网。

监控的存在是利大于弊

网友“何从心”:凡事都有利弊,我觉得监控的存在是利大于弊。监控对我们的隐私还不构成威胁,除非家用的联网监控。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公共监控,我们的安全是怎么一个情况。就好像我们生活在大城市,每个角落都安装了监控,特别是街道、酒店、景点等,无时无刻盯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但没有这些监控,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可能很难得到保障,犯罪分子很可能逍遥法外,想想都怕。

邻居安装监控免费获得安全保障

网友“撒姆黑林”:如果我的邻居能装一个监控的话,我会很高兴,我免费获得一份额外的安全保障,多好的事。我也没啥见不得光的事,我怕啥呀。

安装监控把握好尺度不侵犯邻居隐私就好

市民刘女士: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安装的。但是安装要注意,首先是为了住家的安全,不为其他不良意图。其次是安装的监控可视距离要把握好,不要侵犯到隔壁邻居的隐私。

我认为只要把握好尺度,这种安监控的行为是保卫自身的,是可行的。

律师说法

监控如拍到邻居应取得对方同意

如确需安装摄录、存储功能等功能装备的,应选择无法摄录到其他业主出入或私人住宅的角度;如仍无法避免拍摄到相邻业主的,则应与相邻业主协商解决或取得同意,或者选择安装不具有摄录、存储功能的普通装置。

二是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规定,可以报警要求对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是依据保安服务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保安单位服务中使用监控设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个人隐私,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THE END
1.被他人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被他人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 一、被他人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 被他人侵犯了隐私权,通常是要收集被他人侵权的相关证据,然后再到法院立案庭进行立案来起诉,证据包括:双方身份信息、证明侵犯权利事实存在的材料、证明侵权行为产生严重后果的证据等;若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请律师代书材料或者是代理诉讼活动,以提高胜诉的几率。https://mip.64365.com/zs/1393143.aspx
2.中国法院网网上直播从技术上看执行程序仅是为实现软件功能进行的编码,不会直接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但是一个软件如果对个人用户电脑上所安装的软件进行扫描是否会侵犯个人的隐私。某个用户装了什么样的软件、某个用户使用安装软件的习惯,从单个个人的角度而言,可以成为个人隐私。通常情况下,未经许可对单个个人的隐私收集,是会构成侵权的。但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2/04/id/9277.shtml
3.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共收到三份判决书,诉一文化公司名誉权案5月26日,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共收到三份法院判决,其中起诉特斯拉侵犯其名誉权、侵犯其个人隐私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不过,在起诉北京犀牛助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犀牛公司”)发表不实文章侵犯她和丈夫的名誉权的案件中胜诉,被告公司被判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2万元。 ↑2021年4月,张女士在https://news.sina.cn/2023-05-26/detail-imyvckxz1445355.d.html
4.隐私权受到侵犯,怎样提起诉讼?告侵犯隐私权的方式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83365.html
5.个人在网络生活中,面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该如何防范?(最全问答)17、当公民发现网上有泄露个人身份、侵犯个人隐私的网络信息时该怎么办? 公民发现泄露个人身份、侵犯个人隐私的网络信息,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必要时可向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处置机构进行举报或求援。 https://blog.csdn.net/2301_77162959/article/details/130414177
6.12348青海法网12. 前男友长期打骚扰电话,使小芳心烦意乱,无法正常安宁生活,算不算侵犯隐私? 答: 私人生活安宁属于隐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http://qh.12348.gov.cn/pub/qhfw/fzxc/flcs/202006/t20200618_37486.html
7.被人拍裸照视频上传至网上如何处理法律知识听律网二、有人想把我的裸照发到网上去,怎么办 1、有人恶意把个人信息放网上怎么办有人恶意打个人信息放在网上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当事人可以要求网站删除个人信息,如果造成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可以信息发布人和网站。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https://www.471.cn/zhishi/196467.html
8.如何停止催收骚扰信息提醒起诉催收公司:如果催收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权益,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催收公司,要求赔偿损失。 4.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4.1 维护个人隐私 在与催收公司沟通时,务必保护好个人隐私: 不泄露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谨慎提供信息:在确认催收公司合法性之前,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4.2 监控https://m.henance.com/yqzx/yuqi/1014385.html
9.网络安全小常识6.保存原始证据。对于价格比较高的大宗货品,最好不要在网上购买。如果一定要买的话,则应该向卖家问清来路,并最好要求其开具发票。无论商品价格是否昂贵,消费者都应注意保存和卖家之间的往来邮件、聊天记录,以为日后维权留下证据。 三、保护网络隐私 (一)在网络上容易被侵犯的个人隐私主要包含:个人资料,如姓名、http://www.zhushan.cn/p/198023.html
10.网贷逾期泄露个人信息投诉电话及处理方法全攻略逾期资讯依据我国《人民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该采用安全保护措,保障获取个人信息的申请合法性。而未经个人同意,泄露个人信息的表现将侵犯个人隐私权,并构成违法行为。依据该法律,受害者有权起诉网络运营者并需求赔偿损失。 2: 泄露个人信息的可以通过危害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79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