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十二章法治(1)

李永乐数学讲师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法治

和法制

法制

有法制并不一定有法治

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有两层含义:一种是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法律和制度;另一种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和过程

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

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

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与人治相对立,要求“法律的统治”

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

法治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法制先于民主和宪政,在历史上往往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

和人治

人治

法治是民主政治

人治一般是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众人意志的法律

人治依据的是统治者个人或少数人意志

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治国家中的法律高于个人意志

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人治国家中的个人意志高于法律

和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2)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着法的创制的质量,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

(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

(4)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方面也有重大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1)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确认国家的基本民主体制及其活动原则的合法性。

(2)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和规范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程序和方式。

(3)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政治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

(4)社会主义法治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武器。社会主义法治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体现和保障民主。

例1:下列关于现代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2012法多24)

A.公平与正义都是法治的基本价值B.法治可分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

C.法治要求遵循民主、科学的立法原则D.法治意味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唯一依据

例2: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2012多46)

A.法制的核心是权力保障与权力制约

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社会也可能出现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

D.法治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代其它社会规范

例3: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的表述,正确的是(2014单9)

A.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罗马

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

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律

D.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

例4: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说法,不能成立的是(2014法单3)

A.法制完备表明法律体系已经形成B.法制完备意味着法治的实现

C.法治要求宪法和法律具有权威性D.法治的关键就在于依法治权

例5: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治国方略。关于法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5单14)(2015法单3)

A.法治以民主政治为基础B.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排斥和反对德治D.法治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例6: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2016单14)

A.制约权力与保障权利是法治的基本内涵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规范公民权利的行使

C.法律至上意味着推进法治要排除道德和宗教的作用

D.法律的运行离不开人的作用,所以实现法治还要靠人治

例7: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2011单9)

A.法治强调良法之治B.法治的目的在于依法行政

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

例8:联系我国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2011年法学)

法律至上

原则

法律至上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也是法治的首要条件

法律至上原则是指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它是法治中最基本的重要

原则,其核心是宪法至上

权利保障

权利保障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是法治的终极性的目的价值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是法治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贯彻的要求

权力制约

法治所强调的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法治原则特别强调对国家行政权力的制约,要求严格依法行政。

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原则包含不能作自己的法官和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两项具体的内容

正当程序的作用

①为了保障公民权利

②制约国家权力

例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有(2014多51)

A.法律至上B.权利保障C.权力制约D.正当程序

例2:下列选项中,体现程序正当性法律原则的是(2014法单1)

A.诚实信用B.婚姻自由C.无罪推定D.公序良俗

例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该论断直接体现法治理念有()

A.程序正义理念B.法律至上理念

C.权力受制约理念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

例4: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013年非法学)

例5:联系我国实际,论述法治的权力保障原则。(2017年法学)

例6:联系我国的法治实践,论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内涵与意义。(2018年法学)

1.内容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3.法治思维的特点

(1)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

(2)法治思维是平等思维。

(3)法治思维是权力受制约思维。

(4)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

例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2012单8)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制度体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例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2011单4)

A.执政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依法治国

例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下列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的是(2012法单8)

A.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B.司法机关应在庭审前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认定,以保证司法的实质合理性

C.司法机关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旁听重大疑难案件审判

D.司法机关应结合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例4: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的理解,正确的是(2017单5)

A.法治思维是实体思维而不是程序思维

B.法治思维须以合法性判断作为其核心内容

C.法治思维主要是立法机关采用的思维方式

D.法治思维是一种认识思维而不是实践思维

1.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法治建设实践中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2.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

(1)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三性)作用;

注:五位一体(政经文社生),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三个性质(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

(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大刀阔斧地推进法治领域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军、依法办事的体制机制弊端和思想观念;

(3)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有效地运用法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3.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

(1)“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

(1)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更好展现国家根本法的力量、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5.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政治和法治、民主和专政、改革和法治、发展和安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等关系,并一一作出了科学论述

6.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包括政治保障、制度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运行保障、科技保障等。

THE END
1.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之谜守护正义的旗帜二、法治精神与现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精神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要求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以及普通公民都要遵循同样的规则,无论权力大小或地位高低。法治精神强调了权力的制约与透明度,使得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幸福。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12434.html
2.法治如何保障权益,探究法治在权益保护中的作用与机制法治的核心价值与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其核心价值在于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公民权益,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提供了维权的途径,当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法治通过公正、公平的司法程序,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https://jhxinte.com/post/33290.html
3.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39.(单选题)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称为()。 A法治观念 B法治理念 C法治文化 D法治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 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为基础,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4.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独特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人类优秀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赋予社会主义性质,代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5.法治的价值追求/张智远[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法治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法治的价值的研究,无论层面上还是向度上均存在重大不足。针对这一研究现状,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法治价值的经典论述,明确指明了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类自己的关怀,并着重探讨了法治价值的本源,法治的永恒主题和法治视野中的权利问题。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3724_10753.html
6.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同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相比较,法治思维是一种 ( ) A. 正当性思维 B. 规范性思维 C. 可靠的逻辑思维 D. 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题目标签: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如何将EXCEL生成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b23902fe3be542e1ab8072c6122a16e2.html?fm=bd2a9bfb5c06bbee5391193d30f391cf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