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一直是茶圈的热搜词,“老班章”更是敏感的“雷区”。这家名为雨林古茶坊的茶企,把自己置于此次事件的风眼,将原本一场普通的老班章品鉴会,发酵成从宣传到产品遭到严重质疑、并被贴上“缺乏道德感”标签的打假飓风。
一组海报炸了锅
引爆茶界朋友圈,惹怒老班章村村民
在文案后面,则配了一张由12个“老班章村村民”组成的图片,并表示这是“来自西双版纳州雨林老班章村460位家人的问候”。
另一张海报下方赫然印着三行字“我们是雨林老班章/我们是老班章的茶农/我们为雨林老班章代言”。
虽说“九块九包邮老班章”早已是三无茶叶网店的标配,但一家正经的品牌也闹出这样的恶意信息,着实匪夷所思,尤其是让非老班章人代言老班章,可惜了营销创意,更是让人怀疑动机。
产品原料遭质疑
公关回应缺诚意,品牌饱受争议
“老班章”村。
李建文的答案恰好对应上坊间流传“雨林古茶坊并没在老班章收过茶说”的传言。
代言人造假事件后,滞后且缺乏诚意的回应,也是对雨林古茶坊的品牌形象一次巨大打击。
5月23日,懂茶帝连线了雨林古茶坊负责媒体关系的推广部经理朱女士(后雨林有关人士对茶周刊表示,朱女士未接受采访。但对懂茶帝的说法不置可否)。她表示,错误出在公司外请的摄影师团队,不知他们从哪里找来的茶农拍摄、制作了宣传图片,而公司又无法辨认这些茶农是否为老班章茶农,最终引发了“被代言事件”。目前公司已经撤除各地的所有“被代言”宣传图片和文案,更换上了新的宣传资料。朱女士同时强调,雨林古茶坊确实有在老班章收茶,并非外界传言。
普洱茶需不需要救星?
皮皮粑粑·好吃不粘牙
雨林古茶坊的负面新闻,只是普洱茶近况的一个信号:普洱茶的问题越积累越多!让人不能不担心普洱茶的未来。
普洱茶杠杠的,担心什么?
担心普洱茶人已经听不进去那些批评意见了!
这不么,在刚刚举行的北京某茶业博览会上,遇到来自云南的古树茶企业,粑粑君跟他们聊起雨林古茶坊和不久前央视报道的古树茶行业的乱象问题。结果人家的结论是——
这是那些没有古树资源的人在嫉妒!
嫉妒!?
嫉妒?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从人心揣测,嫉妒的发生率还是极其高的;
但如果把这么具体、这么有根有据的问题都归咎为别人的嫉妒,好像有些自欺欺人难圆其说太小儿科吧?
再说了老班章村也有古树茶啊,他们对雨林古茶坊的指责仅限于雨林没有实话实说:你没有或者说很少采购老班章的茶,却打着老班章的牌子,这这这……
这不是把老班章的牌子当傻子,然后还给你赚钱?
不“嫉妒”才叫“假清高”呢!
而且也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啊——相当于撺掇西门庆跟潘金莲的王婆,把赵家姑娘打扮成钱嫁姑娘,然后让孙家小伙娶走,而且李家也要出钱一样,纯属“戏弄”人!
所以,南糯山的无辜茶农肯定不干!满心委屈无人诉——
“为了谁?为了谁,让我来趟这浑水?”
被甩锅的摄影师也满心委屈——
“为了谁?你为了其他山头的兄弟姐妹~!
“为了谁?我为了移花接木,不惜把良心昧!”
乱了!乱得可以了!但当事人好像还不敢勇敢面对——
“忐忑,我忐忑,我左顾右盼上看下看好像没有接受什么采访不知你们从哪里来的这些个说法……”
其实,这已经不是雨林古树茶一家的问题了。
古树茶是云南茶区的资源优势。但关于古树茶的标准问题,央视的调查暗访画面显示,厂商讲起来古树茶说法五花八门,消费者如走进八卦阵,晕头转向。而这或许正是一部分古树茶企业想要的结果:你搞不懂、看不明,正好我见机行事、便宜处置!哼哼……
粑粑君你不要屎壳郎打喷嚏——满嘴喷粪好不好?
我这哪里是喷粪,简直就是实话实说好不好?
不久前有古树茶企业总结教训说:铁X音之所以做死掉就因为价格太透明了,知道不?
我不是小岳岳,但我也要不避矫情、不怕犯贱地说一声——
“我滴天哪!”
“一不该,你不该想骗人钱财,还不许人家看明白!”
废话,看明白了,还怎么把你的钱财变到我的口袋里来?
“二不该,你不该低估了人民的智商,被人识破还撒娇耍赖!”
我耍赖了吗?我只是对同行说“本是一锅饭,何必拆穿来”?
不管对什么铁、什么古,市场出现乱象,人们都会采取正常的“止损动作”——我搞不懂,也没必要冒险,我不喝你这个茶不就行了?
——再不济,我不喝茶,改吃馒头大米还不行?!
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有些年份,不喝茶是完全可以滴,但不吃馒头和大米,是万万不行滴!
说到天上,茶叶就是个日常消费品。
你的创新和技术含量再高能比得了生物制药?为什么拿高科技原创产品的高投入和上市前期的高利润来误导自己呢?
是的,金X眉曾经创造了类似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效应,但那时市场不成熟的“杰作”,岂是人人可期的美梦?
茶企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市场。
如果天天想着“炒作”、想着用不透明“蒙人”,总有一天,消费者会离你而去!最终古树茶只能把自己引向死胡同。
可怕的是不少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
“都是你的错!媒体害了我,把我们的曲曲弯弯胡言乱语缜密设计悉数抖落!”
“都是我的错,没有看好窝,让你看透这里面的窍道眉目从此留下我独自难过!”
唉,我一个媒体人,又是采访又是说,还要一边唱着歌,累了,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其实,说到底,前面说的心态和观念问题,都属于你个人权限范围的事情,市场和政府都没有强制力,何况我一个爱吃粑粑的媒体人!
但政府绝不是无能为力的。
她用有形的手可以干预、推动!
比如现在国家着手全面建设的征信制度!
这次雨林古茶坊的“失误”也好“亏心”也罢、古树茶企业的“有心”也行“无意”也好,市场和消费者是会为你记上一笔负面账单的——
“听,海哭的声音!叹惜着谁又被伤了心却还不清醒?
一定不是我,因为我已冷静,可是你呀还在迷梦却都不相信……”
因此,一,古树茶、乃至茶行业都要走加快“标准化”建设,从产品、市场、到营销规范企业、提升行业,“标准化”是有力抓手、不二门径。
不二门径之后是二:政府的征信制度建设是做了人家该做的正事,行业组织、企业自身如果还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即使政府这台自动麻将桌每次给你码好了牌,你照样出老千耍鸡贼,最终只能血战到底然后血本无归——
“踏入轮回第一天……才发现我被人骗……败给出老千的天……泄露秘密哽咽……”
一直以来,茶江湖流传着一个貌似真理的说法——
中国茶企“小散多”,根本无法搞什么“工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我们的阳关大道就在“个性”“手工”。
是的,我们的茶企“小散多”,可能很难使产业集中度达到“一家立顿”,但谁说“小散多”一定等于“小乱弱”?你的数学是在剑桥学的吗?
企业不论大小,规范、标准都是必须的。
就像170cm的粑粑君我和226cm的姚明,高差达到56cm,但都需要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一样一样的!
看看日本建设“一县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明白“小散多”不必然等于“小乱弱”。
正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中国茶企的“小散多”是客观存在、历史形成,还将是一种常态,因此简单浅薄地把中国茶企的“小散多”与“标准化”对立起来,自然视“标准化”为畏途。
也正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观念落后、实践低效,才致使“小散多”变成了“小散多+小乱弱”。
如果真心希望普洱古树茶能够古树参天永葆青春,赶紧推动“标准化”建设吧!这是普洱古树茶、乃至茶行业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