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酒政演变路线

建国以来的中国酒政,大致经历了统购统销的酒类专卖和寓禁于征的酒税两个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对酒类的依法管理存在缺失。而国际上酒类产销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证明,针对酒类行业专门立法,对酒类行业依法管理,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促进酒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但2017年1月1日起,酒类行业唯一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条文《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暂停实施,酒类行业将重新开始呼吁立法之路。

建国初期的酒类专卖

新中国酒的酒类专卖体系始建于建国前夕的1949年初,当时归属华北酒类专卖总公司管辖。

1951年1月,中央财政部如开了全国首届专卖会议,明确专卖政策是国家财经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年5月,中央财政部颁发了《专卖事业暂行条例》,对全国的专卖事业实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规定专卖品定为酒类和卷烟用纸两种。专卖事业的行政管理由中央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还组建了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对有关企业进行企业管理。专卖品以国营、公私合营、特许私营及委托加工四种方式经营,其生产计划由专卖总公司统一制定。零销酒商也可由经过特许的私商承担,其手续是零销酒商”向当地专卖机关登记,请领执照,及承销手册”,“零销酒商,凭执照和承销手册,向指定之专卖处、或营业部承销所承销之酒,其容器上必须有商号标志,并粘贴证照,限在指定区域销售,不许运往他区”。对违章违法行为也制定了处罚办法。

1950年12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华北酒业专卖总公司在《关于华北公营及暂许私营酒类征税管理加以修正的指示》中,“决定对公营啤酒、黄酒、洋酒、仿洋酒、改制酒、果木酒等均改按从价征税。前列酒类其所用之原料酒精、或白酒,应以规定分别征税”。酒精改为从价征收,白酒按固定税额,每斤酒征二斤半小米。

1951年7月28月,又决定从1951年8月16日起,一律依照货物税暂行条例规定的酒类税率从价计征。除白酒和酒精仍在销地纳税外,其它酒类一律改为在产地纳税。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酒类专卖(1953-1957年)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改变专卖行政机关与专卖企业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商业部拟定了《各级专卖事业行政组织规程(草案)》,报请政务院审查颁发,各级专卖事业行政机关的设置情况如下所示:

中央设专卖事业总管理局,归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领导。

大区设专卖事业管理处,受大区商业管理局及专卖事业总管理局的双重领导。

省(盟)设省(盟)专卖事业管理局,受省(盟)商业厅及大区专卖事业管理处的双重领导。

直辖市设专卖事业管理处;

专区及省辖市设专区、市专卖事业管理局;

县(旗)设县(旗)专卖事业管理局;

直辖市、专区及县的专卖事业都受当地政府及上级专卖事业管理机构的双重管理。各级专卖行政机关和各级专卖企业机构合署办公。

为保证专卖事业的严格执行,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制定了《商品验收责任制试行办法》,规定酒类的收购单位必须设专职验收人员,对较大的酒厂设驻厂员,小厂或小酒坊配设巡回检验员,包干负责。收购单位是负责酒类商品检验和保证酒质的第一关。中国专卖事业公司还制定了《包装用品管理试行办法》、《酒类、卷烟、》。1954年6月30日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发布了《关于加强调拨运输工作的指示》,白酒和黄酒,各大区公司可着地产地销的原则,根据既定的购销计划,结合产销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大区内的调拨供应计划,并使省市之间通过合同的约束,完成调拨任务。全大区购销计划不能平衡时,上报总公司研究调整,在全国调拨计划内确定大区与大区之间的调拨,双方大区公司根据计划签订具体的供应合同。酒精和国家名酒为计划供应之商品,由总公司掌握,统一分配。

1953年2月1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对酒类的税收,专卖利润及价格作出了规定。白酒、黄酒和酒精的专卖利润率定为11%,其它酒类为10%;专卖酒类依照商品流通税试行办法规定,应于出厂时纳税;用酒精改制白酒,暂按一道税征收。

大跃进时期的酒类专卖

1958年随着商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权力的下放,除了国家名酒和部分啤酒仍实行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外,其它酒的平衡权都下放到地方,以省(市,区)为单位实行地产地销。许多地方无形中取消了酒的专卖。

对于酒精改制白酒,究竟是由生产企业(归原食品工业部管理)配制,还是由销售企业(归商业部管理)配制,曾有所反复。1957年原食品工业部制酒局、供销总局与城市服务部的中国专卖公司先后联合通知一些省市,决定由酒的工业生产部门设立酒精配制白酒的试点,虽然酒质有所改进和提高,但由于配制后的酒酒度较酒精要低,故运输费用较高,在贮运过程中,酒质发生变质,故1958年第二商业部糖业烟酒局和轻工业部(原食品工业部)供销局发布了《关于改变酒精配制白酒的方法的联合通知》,改由商业部门进行兑制。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酒类专卖(1961-1965年)

1960年下半年起,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务院于1963年8月22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酒类专卖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必须继续贯彻执行酒类专卖方针,加强酒类专卖的管理工作,并对酒的生产、销售和行政管理、专卖利润收入和分成办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一期间,酒类生产和酒类销售各司其职。

1、酒类的生产由轻工业部归口统一按排生产,其它任何单位和部门,不经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一律不得自行酿造。社队自办的小酒厂和非工业部门办的酒厂,按照1962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进行登记,根据归口管理,统一规划的原则,各地对现有酒厂进行整顿。所有酒厂生产的酒,必须交当地糖业烟酒公司收购。

2、酒类销售和酒类行政管理工作,由各级商业部门领导,具体日常工作由糖业烟酒公司负责。在酒的销售方面,批发由糖业烟酒公司经营;零售由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以及经过批准的城乡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其它一些代销点经营,除此以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一律不得私自销售。关于各级专卖事业管理局和糖烟酒公司的设置采取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办法,既负责行政管理,又负责企业经营。

文革时期酒类专卖(1966-1976年9月)

财税制度:

1985年以前粮食白酒的工商税率定为60%

1985年以前粮食白酒的工商税率定为60%,个别地区规定交给商业部门收购的定为40%税率,“三精一水”兑制的定为30%税率。1985年将白酒的工商税改为产品税,税率为50%,其中用议价粮酿制的减按30%税率征收。同时,各省为维护酒类企业白酒的生产,由全额征税改为扣包装征税,一般每吨粮食白酒扣除400元左右,优质酒扣得更多。

1993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条例》于1993年12月13日以国务院令第135号文形式发布,次年1月1日实施,历时14年之久。其中,粮食白酒的税率为25%。

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对白酒同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实际税负为8%左右,合计33%,大体与原议价粮白酒30%税率相同,但不准扣除包装费,对价外费用也开始征税,粮食白酒净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实际要高于33%,但允许外购已税白酒和酒精抵扣在上一生产环节已纳的消费税。

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1995年10月18日,国税发〔1995〕192号文件规定:对销售除啤酒、黄酒外的其他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

1998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

2001年:《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1]第084号),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粮食白酒、薯类白酒计税办法调整为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纳税额的复合计税办法,(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销售额×比例税率)。其中,定额税率: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均为每斤(500克)0。50元;比例税率:粮食白酒25%,薯类白酒15%。

200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2001年5月11日,财税〔2001〕84号文件规定: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在原按25%、15%征收消费税的同时再按实际销售量每公斤(1000克)征收0。5元的定额消费税,同时停止执行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抵扣上一生产环节已纳消费税的政策。

2002年:《征管法实施细则》

2002年8月26日,国税发〔2002〕109号文件提出了酒厂利用关联企业关联交易行为规避消费税问题,要求各地按《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计税价格调整方法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计税收入额,补缴消费税。同时提出对“品牌使用费”征税问题。同年,国家取消了对白酒上市公司先征后返18%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200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于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从此,白酒的消费税一直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以下简称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其税率是从价定率计征20%税率,从量定额计征0。5元/500克(或者500毫升)。与修订前相比,组成计税价格公式的分子增加了“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2009年《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

2012年7月1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财法[2012]8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二款“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售的,不再缴纳消费税”进行了解释:委托方将收回的应税消费品,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为直接出售,不再缴纳消费税;委托方以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不属于直接出售,需按照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受托方已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与宏观调控双管齐下,对酒业实施监管和促进发展的,是国家针对酒业发展所制定的发展方针。

1987年3月22日至26日,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在贵州省贵阳市联合召开“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即著名的“贵阳会议”)。贵阳会议提出:我国酿酒行业必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2011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支持企业通过收购、控股、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的大型酿酒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大力推动酿酒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建立酿酒生产园区,鼓励和规范酿酒产业特色区域的发展。

2011年,《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指出: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并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白酒生产线”被列入“限制类”。

政府对于酒业的管理,基本实施分段办理,没有统一的行政管辖机构。

1、生产环节:

(1)生产许可证制度:

2005年9月1日起,国家对生产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包括白酒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2006年,国家颁布了《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该细则规定: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将白酒生产线列入限制类目录。

(2)推荐性认证:

2、流动环节:

(1)分配制:

1951年建立中国酒类专卖事业管理局和总公司。

1952年改由商业部负责酒类购销和专卖管理。

1963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酒类专卖管理工作的通知》,在酒的销售方面,批发由糖业烟酒公司经营;零售由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以及经过批准的城乡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其它一些代销点经营。

(2)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酒企进行市场化销售。

(3)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2006年1月1日,商务部刊发的《酒业流通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该方法规定: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以及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的制度。该方法于2016年11月3日被废止。

3、综合监管

1949年4月华北税务总局、华北酒业专卖总公司在北京召开华北首届酒业经营管理会议,决定对酒实行专卖,停止私人经营,酒业专卖工作的总方针是“统一经营”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1963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酒类专卖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期间,酒类生产和酒类销售各司其职。酒类的生产由轻工业部归口统一安排生产,酒类销售和酒类行政管理工作,由各级商业部门领导,具体日常工作由糖业烟酒公司负责。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酒类生产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管理。

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强对白酒的质量监督。

THE END
1.专家建议取消禁酒令:酒业复苏是经济复苏的信号!网友:祸国殃民廉洁语不惊人死不休! “取消禁酒令!酒业复苏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复苏,酒业全面复苏是经济复苏的信号!”他还打趣道,招商引资可以喝酒, “晚上可以喝酒,来四个人可以四个人对着喝”。对于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的说法,有网友质疑道:这是要重回公款吃喝吗?如此谬论,简直是祸国殃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S631G105566S6G.html
2.警察网2、人力三轮车、大板车通行证(季度)(取消发证) 3、犬类准养证(属于禁止行为) 4、成立保安培训学校 5、外国人(外籍华人)加入、恢复中国国籍(按有关规定办理) 6、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合格证》(按有关规定监督管理) 7、出租房屋许可证(由市房管局发证,报市公安局备案) 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311164
3.第11页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政府各(六)经营化学危险物品许可证依据:《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1987年2月17日发布)。 (七)设立地方批发市场依据:《批发市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1994年12月15日第3号令);《广州市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管理条例》(穗常发〔1995〕35号)。 (八)酒类流通专卖管理依据:《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https://code.fabao365.com/law_389134_11.html
4.酒类经营许可证取消了吗酒类经营许可证来自在路上永不放弃《酒类经营许可证取消了吗》酒类经营许可证已经被取消了。 以武汉为例,根据《关于<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废止的公告》商务部2005年第25号部长令《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11月3日废止。市商务局(武商务规【2011】1号)《武汉市酒类流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三步式执法程序及O网页链接 https://weibo.com/6868393570/JbEZ6nW5D
5.禁酒令关于酒类生产企业的基本建设的技术改造项目,凡限额以上项目,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工业部审批,限额以下的项目,由省计委或受委托的省级以下计委会同同级酒类生产管理机构审批,并报轻工业部备案。 禁止个体工商户以营利为目的酿造、配制各种含酒精的饮料。 酒类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企业必须取得酒类生产许可证后,才可从事酒类生产https://www.qwbaike.cn/doc-view-2534.html
6.灵麒法规库第十三条 经销证、照不全的酒类生产、批发部门的酒类产品,或从省外购进酒类商品未经审检擅自销售的,经销者所在地酒类专卖管理部门可责令其停业整顿,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三百元以下罚款,经销的酒类商品,由批定的糖烟酒公司按质作价强制收购;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可吊销其许可证。 第十四条 生产、经销http://law.lenchy.com/law/1bd9c7168f2447939dd85efa4861fcac/
7.酒类经销需要什么手续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自治州酒类生产管理,促进酒类流通,搞活酒类市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酒类专卖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2、酒水销售公司卖酒水须要办《酒类零售许可证》,提供《食品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加盖https://www.weipangwe.com/flqk/631.html
8.酒类零售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工商代理酒类经营许可证 根据《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酒类的生产、批发、零售实行许可证制度。其中酒类零售许可证的申办、换证、年审在天河区经济贸易局特种行业管理科办理。 一、《酒类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申办 1、办证所需材料:①书面申请报告;②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核准通知书;③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住所证明、暂住证(外http://www.gzyanxin.com/article.aspx?id=55
9.《微店食品类商家资质标准》·如果两者的经营范围都没有“酒类”,但经当地食药监局确认,预包装可以经营酒类。 (2)营业执照+食品经营/流通许可证+酒类经营许可证明 其中,酒类流通许可证明包括: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零售许可证、酒类专卖许可证、酒类销售许可证、酒类产销许可证等。 https://weidian.com/diyPage/index.php?id=8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