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悦刻到小野:电子烟上演“线下大逃亡”?界面新闻·JMedia

如今电子烟品牌究竟处于何种处境?它们又是否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文|科技说说

如此不顾消费者体验发来连环的“短信轰炸”,让我们能够看出悦刻现在的“焦虑”。悦刻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希望将此前积累的消费群体,尽快从线上渠道过渡至线下渠道,以保证自身运营的平稳。

身为领头羊之一,悦刻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从侧面表明,电子烟品牌举步艰难。头部品牌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小众品牌。那么,如今电子烟品牌究竟处于何种处境?它们又是否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遭遇挣扎与生死劫

此前电子烟的超高利润,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子烟的毛利从70%起步!一支售价在300元左右的电子烟,进货价约为30元。就像《资本论》提到的那样,“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众多企业涌入电子烟行业中,试图成为弄潮儿。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统计显示,截止到去年8月,中国共有678家电子烟厂,它们生产了世界上90%的电子烟;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全国经营范围包括“电子雾化器”的公司有1558家!这意味着,平均每两家电子烟品牌共用一家代工厂。这造成电子烟品牌的产品大同小异。因此,竞争也颇为激烈。

然而,政策大闸突然收紧,对电子烟品牌造成了重创,并斩断了它们的“上升通道”。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电子烟行业来了一次“急刹车”。

我们不妨以两个颇具代表性电子烟品牌——悦刻和小野,剖析目前它们的处境。进而,一窥电子烟品牌的整体表现。

另一方面,以小野为代表的小众电子烟品牌,面临着生死劫。相比其他老牌电子烟品牌,小野是后起之秀——今年4月份才发布首款产品。不过,小野却展现了很强的增长势头。但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电子烟禁令正式公布约20分钟前,罗永浩才转发了“vvild小野一次性雾化电子烟”双11在电商平台开售的消息。小野的美梦,就此戛然而止。

要知道,小野此前并未在线下建立稳固渠道,主要还是想借线上渠道发力。但当小野正欲吹响进攻号角时,却直接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预见,没有根基的小野,未来有较大可能“陨落”。而这,也是小众电子烟品牌所遭遇的共同处境。

苦苦挣扎、生死劫……不同的处境,让电子烟品牌陷入迷局中。

起死回生希望渺茫

电子烟,原本有一个辉煌的现在和明天。

电子烟此前有多受追捧?我们可从一组数字略窥一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肖琳表示,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

相比整体上亿的吸烟人数来说,1000万并不是一个超大数字。然而此前电子烟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正在有越来越多的烟民从传统香烟投入到电子烟的“怀抱”。

如今电子烟的大好势头,都成为了泡影。从趋势来看,电子烟品牌起死回生的希望非常渺茫。

首先,从政策层面看,电子烟面临的限制越来越大。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后,电子烟已不能在线上渠道销售。京东、阿里、苏宁易购、国美、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都已屏蔽电子烟店铺,并下架所有电子烟产品。多方传出的“禁止”信号,已让电子烟品牌前路难寻。

再者,电子烟行业没有既定标准,造成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小企业生产的电子烟,在成分、危害等方面缺失许多重要信息,让消费者心生疑虑。不再信任电子烟的消费者,自然难以产生购买欲望。这对电子烟品牌来说,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最后,从渠道来看,电子烟品牌将会在线下陷入盲目推进中。当线上渠道被斩断后,很多电子烟品牌都会在线下渠道不断加码。但线下渠道的容纳空间有限,为了抢夺有限空间,电子烟品牌势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即使电子烟品牌舍得在线下渠道发力,还是要面对愈来愈高的成本、更为残酷的竞争、市场的紧缩等。究竟有多少电子烟品牌能撑下来,还不得而知。

其实笔者并不看好电子烟品牌能够恢复往日荣光。想着熬过这段艰难时光就能拨云见日的电子烟品牌,恐怕是想太多了。须知,前方不是一条窄路,而是无法抵达彼岸的巨大沟壑!

写在最后

电子烟作为借助互联网营销、销售风潮而兴起的新鲜事物,可谓兴起极快,衰落也极快。归根结底,在于电子烟本身并没有解决“安全”、“健康”方面的问题,且市场形势混乱不堪。为了杜绝这种混乱局面,自然会被重拳治理。

现在的电子烟品牌,似乎成为将头埋在沙子中“鸵鸟”,在安慰自己未来还有一点希望。但在这个敏感阶段,稍微再出一些事,就可能让电子烟品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就像在一些小超市、小商店出现了一次性电子烟,更方便携带和隐藏。它们不印上“烟”的名字,反而以“绿色心情”、“蜜桃乌龙”、“找抽”等词混淆视听。这些一次性电子烟,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校周边的小超市。这些只顾赚钱的电子烟品牌是在“刀尖上跳舞”,有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遭殃。

THE END
1.“免税香烟”“海关扣押烟”超低价销售真相经审讯,嫌疑人如实供述了他的犯罪事实。据其交代,2023年11月份,在广东游玩时,有人向他推荐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各类香烟。为牟取私利,他通过微信联系对方进货,加价转售,涉案价值超过6万元。 根据嫌疑人供述,民警对其购买渠道进行了深挖细查,通过分析其交易记录和物流信息,最终锁定2名广东省嫌疑人,并将他们抓捕归案。经https://paper.zbnews.net/zbwb/pc/content/202404/03/content_103124.html
2.用老年机交易用现金送货有专车开道,这样做是为了…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营专管,根据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运输、储存、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香烟经销商要做合格守法公民,坚持诚信经营,从正规渠道进货,不售卖假烟;同时,消费者要提高辨别意识,发现假烟及时向烟草专卖机构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警减少损失,警民合力,共同净化市场环境。 https://m.gmw.cn/2021-03/16/content_1302167333.htm
3.网上购得"高仿烟"朋友圈里去贩卖新闻频道网上寻得高仿香烟"进货渠道",为获暴利,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贩卖。日前,湖北省松滋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将袁明基批准逮捕。2016年3月,袁明基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网上高仿香烟的价格只有市场销售价格的一半,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袁明基注册了"云霄香烟"微信号,通过微信朋http://news.youth.cn/jsxw/201706/t20170616_10086307.htm
4.“天价香烟”重回北京柜台,1条香烟售价近4千元此外,店员还声称除了“出口专供”的香烟,店里还有“特供”烟。他指着一条金色铁盒包装的“一品”黄鹤楼说,这烟从烟草公司拿不到货,“这烟是和清华大学合作的,里边是啥样我都没见过,但全国就我们家最先拿到。”他也解释,拿烟有“自己的渠道”,但对于具体什么渠道,他不愿多透露。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2/15/c283136.html
5.礼品回收交易内幕曝光涉嫌洗钱助长行贿受贿然而,对部分实行专卖许可的商品的回收进行监管是有法可依的。蒋鹏以酒为例解释说,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销售酒类必须有酒类商品零售(或批发)许可证,并且只能从正规渠道进货,并有严格的酒类溯源制度。因此,商贩不得私自从居民手中收购酒,回收高档酒在进货渠道上是不合法的。 http://www.jsycjw.gov.cn/a/1zAqUDj5Oy
6.小学生爱玩“烟卡”电商推抽卡营销南都记者还走访了天河区、越秀区一些学校旁边的小卖部和文具店。当记者询问有无“烟卡”售卖,有老板表示有“烟卡”的进货渠道,但考虑到小学生大多可以自己折“烟卡”,就打消了进货的念头;还有文具店老板表示:“我们这里不卖这个,让小孩子去接触有关烟的东西,影响不好。” https://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4-04/11/content_5790.htm
7.警惕!有人以“网络销售电子烟”为名实施诈骗另外,近日,扬州市市民李某报警称:其在网上进货一批电子烟,通过微信支付10万元,现对方不发货,发现被骗。 警方分析:不法分子以急于通过网络购买、批发电子烟的网民为主,通过微信、QQ和网页等渠道发布“网络销售电子烟”广告,诱骗受害人转账支付相关货款。 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20921/16637546052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