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面、绿豆粥、莲藕汤,老常州人在三伏天里总是偏爱这些清淡的饮食。然而,近一两年来,常州人的口味似乎变“重”了,北方人酷爱“喝暑羊”的习惯,已经悄悄传到了本地:多店举办的“伏羊节”食客爆满、菜场旁的小吃店卖起了羊肉羊汤。记者近日探访多家饭店、美食家、食客,了解常州三伏天里的羊肉市场。
十多家饭店打出“伏羊节”的招牌
张大伟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2013年来到常州创业,是王家味餐饮品牌的创始人。他在老家从事餐饮行业,来常州自然也是干老本行。刚到常州的时候,他知道本地人除了冬天外,其他季节都很少吃羊肉,更别说是炎热的三伏天,但他还是想尝试培育一下常州“伏羊”市场。
“老家很多同行并不看好,因为他们认为常州人嘴很挑剔,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张大伟说,自己当时心里也没底,但事实证明常州人很乐意尝试新生事物,包括美食。“7年前第一届伏羊节,他们就感到很新鲜。这两年常州夏季的羊肉市场越来越火,每年入伏到伏末,常州都有十几家知名饭店,打出‘伏羊节’的美食招牌。”
7年前,他来常举办第一届“伏羊节”
伏羊就是入伏后的羊肉,“伏羊节”起源于安徽宿州萧县,当地人认为:经过去年一冬,人身上积累了很多寒气,吃羊肉喝羊汤就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萧县在2000年第一次打出“伏羊节”的招牌,因为相距徐州只有三四十公里,所以伏羊节很快传到徐州。
“徐州民间本来就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据说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所以伏羊节文化在徐州被放大,到今年成了国家级非遗。”说起羊肉和伏羊节的故事,张大伟津津有味,“在其他地方,羊肉都是冬食,我们徐州人就喜欢夏天吃,家家都吃。大热天坐在院子里,卷着袖子,吃加了红油辣子的羊肉,一顿饭下来,浑身汗透,痛快淋漓。”
张大伟来到常州创业后,在邹区开了第一家王家味饭店。2014年夏天入伏后,他牵头举办了常州第一届“伏羊节”,邀请了很多饭店同行和烹饪协会的美食家。
“徐州的‘彭祖伏羊节’,仪式很隆重,还有专门的圣火采集仪式,到各个分会场传递,2014年,彭祖(圣火)也到了常州。”张大伟记得很清楚,在第一届伏羊节的仪式现场,很多常州的吃客是第一次夏天吃羊肉,习惯了夏天喝绿豆汤、吃冷拌面的他们,一碗羊汤喝下去竟也大呼痛快。
常州伏羊市场火爆,有饭店“一座难求”
7年来,张大伟连续举办了七届“伏羊节”活动,“吃伏羊”的美食潮流就这样在常州悄悄传了开来。“前几年,每年的伏羊节活动当天人气很旺,但之后羊肉生意就一般,不如地锅鸡等其他传统徐州菜卖得好。去年、今年的三伏天才真正火了起来,做伏羊的上规模的饭店有十几家,我们之间都有联系,大家生意都不错。”张大伟说,店里的羊肉都是萧县的山羊或者宁夏的滩羊,“常州本地的山羊几乎很少有人养了,只有冬天的时候零星养几只。”
“烤羊排稍稍有点油大,羊杂汤的口感比较清爽,还能出一身汗,一点不腻。”食客朱女士是一名老武进人,觉得三伏天里喝上一碗羊汤,感觉这种滋味不输给冬天吃羊肉。“我有些苏北的朋友,他们大夏天都在家里买羊肉炖汤,说是可以拔寒气。”
“伏羊一碗汤,一年不用开药方。”这句在徐州流行的民间俗语,已经成了韩鹏的口头禅,他看着一屋子的食客高兴地说,“这两年,常州人夏天真的是喜欢吃羊肉。”
记者打开几个美食外卖类的App,主打“伏羊”招牌的店也很多,每家店的外卖销量都不错。其中一家徐州菜店,网友推荐的招牌菜都是关于羊肉的,有手抓羊排、羊肉汤、招牌烤羊排。
菜场旁的小店也在卖羊肉
不仅是上规模的饭店,一些菜场的小饭店、路边的“苍蝇馆”,也悄悄挂起了羊肉的招牌,卖起了烤串。记者在丰乐公寓小区看到,一家小店门口挂着一只整羊,店家正在割肉、烤肉,店里也是座无虚席。家住新城南都的王先生是个吃客,入伏后已经来吃了好几顿羊肉。
“往年一般要到12月初才看到宰羊、割羊的场景,其实,三伏天来几串羊肉串、羊腰子,补补阳气,还是不错的。”王先生将吃羊肉的经过,拍了两段短视频发上网,点击量也不错,“羊肉店的生意,完全可以和龙虾店相抗衡了,我要了几串羊肉串和羊腰子,等了好一会儿,排队的人太多。”
“每一个从徐州回来的人都有三伏天吃羊肉的情结。”毕业于徐州一家高校的王先生说。
常州美食家积极推广“伏羊文化”
龚剑锋是武进人,毕业于扬州大学烹饪系,现任江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家中四代为厨,父母曾于上世纪80年代经营过饭店,他从小耳濡目染,早年选择了进入科班学习烹饪。
为了品尝各地美食,龚剑锋经常全国各处跑,对于徐州一带吃“伏羊”的习惯也是印象深刻,“一入伏,家家户户都吃羊肉,这和常州人夏季的饮食习惯有天壤之别。常州人老早只有冬天才吃羊肉,认为羊肉是冬日进补的佳品,夏天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以清淡为主。”
十多年前,龚剑锋在萧县、徐州一带品尝到了“伏羊”后,觉得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江南一带居民的体质也能适应。“因为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说,三伏天吃点羊肉、喝点羊汤,出一身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龚剑锋说。
2002年7月,徐州当地举办了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正式命名为伏羊节。之后,这一节庆活动被固定下来,作为省烹饪协会的负责人之一,龚剑锋也参与到每一届的伏羊节活动中,积极推广这种饮食文化。“现在,伏羊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苏北传到了苏南,每一年的主会场在徐州,江苏其他城市都有分会场。”
2014年常州王家味邹区店举办首届伏羊节时,龚剑锋自然成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这是徐州、常州两地饮食文化的一种碰撞,常州的餐饮业在沪宁线上很有名气,川菜、徽菜、鲁菜、淮扬菜,各地菜系都很红火。吃伏羊这种饮食习惯,自然传得也快。”龚剑锋参加了江苏多地的伏羊节,感觉除徐州外,常州的伏羊节算是比较红火的,“很多饭店也打了这个招牌,生意红火。”
不过,徐州“伏羊节”的文化目前还远远没有渗透到家家户户。“饭店三伏天羊肉生意火爆,但老百姓自己买点羊肉回家炖炖的现象不多,最多家庭聚餐时烤点羊肉串。老常州人的夏天,大多数还是喜欢元麦糊粥、冷拌面。”龚剑锋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