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征。项目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强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个项目学习完成后要给出具体的项目成果展示。并注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增强知识应用技能。教学评价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出勤、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饭店服务与旅游专业高技能
人才培养路径
为更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合饭店服务与旅游专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方法。
2.注重项目示范。对一些比较难的内容,由任课老师进行示范,让学生对饭店服务与旅游专业的具体工作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熟练掌握技能。例如,旅游景点介绍时,任课老师可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排练,训练介绍要点、语速、语气、用词技巧等,顺利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3.开展项目操作。这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掌握技巧,达到有效掌握教学内容,适应将来工作需要的目的。例如,酒店入住服务流程学习时,让学生进行具体的项目操作,介绍酒店服务设施、协助办理入住手续、带领团队用餐、宣布旅游活动等。在具体操作中加深印象,掌握要点和技巧,更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4.重视项目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过程,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在旅游服务接待和送别学习时,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让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多角度考查学生,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外,还要注意其他问题,为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提供保障。
1.拓展实训基地。学校应该增进与饭店、酒店、旅游景点的联系,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训,落实项目教学法创造条件。通过实训不仅能推动项目教学法得到有效应用,还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2.提高任课老师素质。引进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观念新的任课老师,更好适应工作需要,推动项目教学法得到更好应用。要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技能,有效指导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出勤率、期末成绩等内容,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省委八届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参加“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参加民-主生活会,撰写思想报告等形式,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积极查摆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达到了“提高素质,改变形象,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工作方面:
认真履行出纳岗位职责,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同志,严守纪律,踏实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一)积极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战线的一名“新兵”,本人始终以“小学生”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工作耐心细致,服务热情主动,收付一丝不苟,编表有条不紊,记账有板有眼,工作任劳任怨,克服了孩子年龄小,学习压力大,工作任务重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年初预算,年终决算,催收租金,申报经费,保障开支等常规性财务工作。由于工作细致,全年未发生现金收付差错。
(二)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结算管理规定。年初,本人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参与完善全院的财务规章和内控制度建设。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入手,严格收付程序,细化报账流程,审核票据真伪,防范税务风险,坚持“日清月结”,紧把收付关”。严格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挤占、不挪用,保证专款专用。月底,开展自查“回头看”活动,不留问题“死角”。全年未发生“坐支现金”、大额现金结算、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滞后,会计管理力度不够。我国《会计法》第5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按照《会计法》规定,乡镇财政部门应负责各行政村会计管理工作。但近几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由各乡镇农经站管理,乡镇农经站不是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较为普遍的存在着执法力不够、专业知识性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管理上的弱化。
2、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主要表现:一是原始凭证记录不全,白条入帐现象严重。一些行政村的票据中存在着大量无经办人、无证明人、无审批人的白条,有的根本没有几张正式单据,大量的公款和税款都从这些白条上流失。二是帐务处理不规范。一些行政村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三是会计档案保管不善。一些行政村不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资料不进行移交,谁管的帐谁带回家,造成会计资料严重受损、丢失,甚至人地销毁。
3、财会法制观念淡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松弛。首先,一些行政村干部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财会法规、财经纪律了解甚少,不按财会法规、财经纪律办事,不按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其次,财经纪律松弛,财务管理混乱表现突出。一是私设“小金库”,搞帐外帐。一些行政村利用虚假单据入帐,套取公款,或收入不进帐等私设小金库,搞帐外循环。二是大吃大喝,乱发补助,支出无标准。一些行政村干部利用公款,大肆吃喝,据我们调查,吃喝送礼一般占行政村支出的30%左右,有的超过50%以上,有的行政村巧立名目乱发奖金补助,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是会计、出纳职责不清。一些行政村只有会计没有出纳,村干部人人都能收钱、管钱、用钱,造成帐款分管不清,不利于互相监督制约。
4、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帐务透明度不高。一些乡镇审计监督不够,没有形成规范的审计监督制约机制,有的乡镇对审计出的问题处理不坚决。有的行政村帐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不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无法进行理财和监督。
二、细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民增收
1、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程序
(1)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众多问题。中国历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只要钱用的合适,用的过程、手续、流程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思路也导致在农村财务的使用方面出现众多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如报账随意、票据使用不规范、财务使用情况不公开、资金账户混乱等,这对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极为不利。
3、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抓紧清理化解村级债务。首先,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力争各试点村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收支预决算制,提高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水平,做好财务审计监督和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有新突破。其次,要围绕确保村级组织债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村级债务报告制度,深化区、镇、村三级动态监控机制,实施季度跟踪统计制度,加强债务动态监测,坚持锁定旧债、制止新债。二是因地制宜完善债务化解措施,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和基本农田保护地区,区、镇两级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债务包袱重、期限长、渊源深、化解难度高的村,加强审计监督,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建立债务清偿机制,力争通过“置换”等办法一次性解决历史债务。三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增收节支,提高债务化解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针对村干部素质不高及财务管理未达到系统化、制度化的现状,要加强教育培训。要真正落实村民自治权,组织学习有关“村帐制”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以及农村政策法规等,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让村干部自己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认真自查,及时上报。按照《通知》的要求,通过对照文件深入自查,重点围绕清理内容中的项指标进行清查活动,对全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查。
1、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深入自查自纠。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2、严格按照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从制度上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