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
“五星半岛”历史
半岛酒店创始人是犹太人嘉道理家族祖先世居巴格达。
1880年代,嘉道理家族自香港到上海发展,在经营茶叶及陶瓷获利甚丰后,便购入大量土地后获利,在上海捐资建立一所结核病疗养院和中山医院的皮肤科、大理石大厦(现上海市少年宫)等。
1866年,嘉道理家族在上海创建了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当时在香港和上海同时启动营业,坚持以参股、控股酒店物业方式发展。
1866年,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在香港和上海同时启动营业。
1866年以来的154年中,半岛旗下只有10家酒店,分别在香港、上海、东京、北京、纽约、芝加哥、比华利山、曼谷、马尼拉、巴黎。半岛酒店集团以在每个大都市只建立一家顶级豪华饭店的理念而闻名于世,被国际饭店业尊称为“五星半岛”。
1906年,伊利-嘉道理购入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量股份,成为大股东。
1924年,公司已拥有当时上海最豪华的3家饭店。
1928年,嘉道理家族投资40万美元,建造香港半岛酒店。
二战开始后,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出让在内地的所有股权离开上海,转而以香港半岛作为酒店公司的旗舰标志。
1982年,香港半岛集团管理北京建国饭店,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饭店集团化管理的开始,也标志着境外饭店管理集团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1982年4月28日,北京建国饭店首次引进了境外饭店管理公司香港半岛管理集团,半岛集团委派一个40余人的管理班子。
1984年3月,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国营饭店也应按照北京建国饭店的科学办法管理。国家旅游局在认真总结该饭店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在全国分两批选定102家饭店进行试点。
香港半岛是第一家使用Fidelio前台软件(PMS)的中国酒店,因而以后迅速占领了中国高星级酒店市场。
20世纪80年代,嘉道理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米高-嘉道理任中电控股及香港上海大酒店主席,击退“股市狙击手”刘銮鸿和罗旭瑞对香港上海大酒店的两次敌意收购。半岛酒店当时是香港最高端酒店,刘銮雄以旗下中华娱乐行和爱美高连同丽新制衣以每股53元争取大酒店董事席位、话语权,最后以嘉道理接手刘持有的大酒店股份为终结,此举使刘氏旗下中华娱乐行获利达9200万港元,爱美高则赚取4200万港元。
1994年,半岛酒店大幅翻修扩建,除了兴建30层楼高的半岛新翼以外,还投资兴建直升机坪,成为香港唯一一家拥有直升机服务的饭店,嘉道理还投资10亿美元买下纽约半岛酒店、比利华山半岛以及曼谷半岛酒店。
2003年,嘉道理家族以45亿美元的资产被《福布斯》杂志列为香港第四大富豪。嘉道理家族是怡和、太古、汇丰之外另一著名的英资财团。其核心资产是中华电力34%股权和香港大酒店集团58.82%股权,并持有大量非上市资产,如宝源投资等。
2003年,香港半岛酒店被《时代周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商务饭店,同时被BusinessTraveller评为全球最佳商务饭店第二名。
2004年5月7日,嘉道理家族正式宣布投资上海半岛酒店,这是它阔别半个多世纪后的回归。
上海半岛酒店,图源官微
2004年,在美国Zagat调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香港半岛酒店被评为全球最好的饭店,在全球十佳饭店中名列第一。
2007年9月,东京半岛酒店开业。
2014年8月1日,巴黎半岛酒店开业,客房200间。
全球10家半岛酒店经营数据
纽约半岛(100%权益)
曼谷半岛(50%权益)
马尼拉半岛(77.4%权益)
芝加哥半岛(100%权益)
巴黎半岛(20%权益)
比华利山半岛(20%权益)
东京半岛(100%权益)
上海半岛(50%权益)
北京王府半岛(76.6%权益)
香港半岛(100%权益)
半岛酒店长期与70多家品牌商品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上海半岛酒店的商场收入曾经达到酒店全部营业收入的20%,全球独一无二的。
上海半岛酒店是内地唯一拥有2家米其林餐厅的酒店,逸龙阁评为米其林二星,艾利爵士餐厅米其林一星。
2013年5月8日,绿地控股在资本市场控股了盛高置地并且更名为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但是由盛高置地持股50%、当时每年高额亏损的上海半岛酒店被盛高置地要求剥离给现大股东董事局主席王伟贤个人持有。上海半岛酒店的股权由大酒店及盛高名誉主席王伟贤私人各持一半,上海外滩半岛酒店有限公司主席王伟贤兼为绿地集团(香港)名誉主席。“上海半岛酒店是为孙子建造的”,上海半岛酒店董事局主席王伟贤先生如是说。
北京王府半岛酒店的前身是王府饭店。
1989年,王府饭店由总参谋部在北京建立,建立之初上海香港酒店集团就占有25%的股份,总参部占有75%。
1998年,政府要求军队不能再持有私有企业股份,总参将持有的股份分别卖给了香港建设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和光大集团。
2003年9月王府饭店更名为王府半岛酒店。
2011年,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收购了香港建设公司股份,公司股份增至76.6%。
香港半岛酒店共有4.8万件纯银餐具,市值100万美元,每天需启动8部打磨机擦拭,餐具自1925年至今都是用同一个制造商;门僮每天为客人拉开雕有一对门神的玻璃大门约4000次,他们身上的全白制服和白帽自开业以来是同一款式;酒店平均2.6位员工服务1位客人,其中有1个员工服务75年,2个员工服务40年,服务达30年的有9个,20年的则有29名,10年以上则有148名,员工流失率全港最低;1960年大修时更换了大堂的吊扇和水晶灯后,保留了大堂的哥德式圆柱顶,上有素白人面像共7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