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作家作品、基本情节、人物形象
2.进阶:情节之间的关联、人物形象的变化
3.贯通:多部名著之间的比较、联系、对成长的启示
4.测试:夯实基础、语言运用
1.基
础
作者简介
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主要内容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主题思想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并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人物关系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名著勾连
典型情节
父亲去世
主要人物:阿廖沙
性格评点:善良,充满童心
勾连情节:安妮·莎莉文母亲去世,父亲沉沦,弟弟重病自己眼疾,被迫寄身救济院。
感悟:①阿廖沙同情被埋葬的青蛙,可见其善良、童心。②阿廖沙童年不幸,生活在恶俗的环境中,但他却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
初识外祖母
主要人物:外祖母
性格评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
勾连情节: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
感悟: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帮助与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帮助,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和外祖母的仁爱宽容,有智慧的性格特点。
殴打并看望阿廖沙
主要人物:外祖父
性格评点:性格复杂,毒打外孙的凶残、带礼物病床边看望外孙的精明,凶狠与善良交织
勾连情节:汤姆·索亚被波莉姨妈严格管教,如被罚刷墙等。
感悟:外祖父凶残、自私,但是来病床看“我”以及他的身世又值得同情。后来还教“我”识字。
小茨冈之死
主要人物:小茨冈、舅舅
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
舅舅:自私卑鄙
勾连情节:去市场偷东西,有小偷小摸习惯;替我挨打可见其善良,有同情心;舞会跳舞可见其活泼乐观。
感悟:①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特别是在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②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蛮干,人不能太自私。
外祖母救火
性格评点:勇敢、刚强
勾连情节:格列佛智救皇宫
感悟:外祖母对人的良善、忠厚,对外祖父的容忍、体谅,深深温暖着每一位读者。
外祖父教阿廖沙识字
性格评点:表面凶狠,行为暴戾,但内心深处也有善良的一面
勾连情节:教阿廖沙认字,讲人生哲理。
感悟:外祖父一生坎坷,他凶残的性格受其童年成长经历影响,而阿廖沙却永葆善良是因有外祖母等一些善良的人温暖他的心灵。
争家产引发的暴行
主要人物:米哈伊尔舅舅
性格评点: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极其恶俗
勾连情节:刘四爷的自私自利
感悟:刘四爷怕虎妞嫁给祥子后继承他的产业而赶走祥子和米哈伊尔舅舅为争夺家产攻打外祖父家,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这类人自私自利,极为恶俗的社会顽症,也折射出了当时亲情丢失、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
怪人“好事情”
主要人物:“好事情”
性格评点:进步知识分子、有高尚追求,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
勾连情节:汤姆与哈克贝利、鲁滨孙与星期五、海伦·凯勒与莎莉文、保尔与朱赫来
微感悟:①要多结交益友,少交损友。②患难中结下的友谊才是最珍贵的,是人生存的坚强支柱。
母亲回来
主要人物:母亲
性格评点:倔强刚烈,具有反抗性
感悟:生活的担子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要学会释放压力。
基础练习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4、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外祖父。
5、《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6、《童年》中塑造了阿廖沙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7、《童年》真实的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外祖母。
8、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八哥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怪声怪气地学外祖父说话。
9、《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10、高尔基(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1、“我”和母亲是在什么样情形下来到外祖父家的是怎么来的
父亲去世,母亲刚生过孩子,由外祖母接我们坐船来的。
12、我和母亲到外祖父家不久,两个舅舅之间就爆发了一场大战。他们为什么而打架?
因为财产问题,揭露了当时俄国的拜金主义、小市民的庸俗。
13、阿廖沙因什么事情第一次被外祖父毒打?
是因为雅科夫舅舅的萨沙怂恿阿廖沙把柜子里准备过节时用的白桌布染成蓝色的,之后却又向外祖父告了密。于是阿廖沙第一次挨了外祖父的毒打。
14、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认识他“私有者的灵魂”?
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说“私有者的灵魂”是因为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赶走年老多病的外祖母,赶走无依无靠的阿廖沙。
15、阿廖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
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因为他在黑暗浑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16、高尔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何种愿望?
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邪恶,冷酷无情;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进
阶
1.如何理解“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并谈谈外祖父和外祖母为什么对于上帝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情节概述)
外祖母的上帝意味着善良、宽恕和仁慈,“我”从外祖母的上帝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贴近“我”的心灵,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
外祖父的上帝意味着至高无上,不可冒犯,是他个人生存的准则。所以他和外祖母的上帝完全不同。
2.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D)
B.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因为共同目标一路同甘共苦,披荆斩棘,苦历十四个寒暑,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C.《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流落孤岛,他用野山羊的油加上麻搓成的灯芯,做成灯照明。他凭借聪明和毅力,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处境。
D.《童年》中,阿廖沙因染布事件,遭外祖父毒打。后来外祖父又来探望,表示歉意,好事情也来告诉他以后再挨打时怎么做能减少疼痛。
3“名著阅读”栏目将向全校同学征稿,请你结合读过的《童年》《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四本书中的任意一本,或评析某一人物,或抒写从某一本书中获得的启迪,大家积极向校刊投稿吧!(80字左右)(6分)
评析人物:选择的书目正确1分评析人物形象较完整正确2分能够简单结合书中内容1分语言通顺清晰2分如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抒写启迪:选择的书目正确1分启迪中观点明确准确2分能够适当结合自身1分语言通顺清晰2分如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4.语段阅读(一)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
2.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效果。(两个要点)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童年》。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我的大学》。
答:既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流露出“我”极端厌恶的情感。
(二)
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没日没夜地往前拉啊拉,腰弯成了是,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火,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流!亲爱的阿辽少,那可是有苦没处说啊!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上,心想死了就好了,万事皆休!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我们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走了三趟,有上万俄里路。第四个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1.听外公讲述自己的童年之后,他对外公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外公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结合小说内容推测)
3.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①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②外公的发家史非常艰辛,天真幼稚的“我”被外公的艰辛历程所感染。
2.外公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结合小说内容推测一下)
答:猜测:结合前文来看,因为外祖父是在毒打阿廖沙后来安慰阿廖沙的时候给他讲述自己的发家史的,含有对自己毒打外孙寻找开脱的理由,这一点可以体现出外祖父的虚伪。结合后文来看,讲述自己的发家经历是为后面把阿廖沙送到人间自己找饭吃作下铺垫,这一点体现的是外祖父自私的性格。
答:因为发家史是那样的艰辛,自己极为珍惜,于是把所有的家业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而变得自私、贪婪而又专横。
(三)
①冬天春来,分家了。雅可夫舅舅分在了城里,米哈伊尔分到了河对岸。
②姥爷在波列沃伊大街上买了一所很有意思的大宅子:楼下是酒馆,上面有阁楼,后花园外是一个山谷,到处都是柳树枝条。“看见了没有,这可都是好鞭子!”姥爷边走边说,踩着融化的雪,指着树条子,他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很快就要教你认字了,到那个时候,鞭子就更有用了。”
③这个宅子里到处都住满了房客,姥爷只给自己在楼上留了一间,姥姥和我则住在顶楼上。顶楼的窗户朝着大街,每逢节日蔌平常日子的夜晚,都可以看见成群的醉汉们从酒馆里走出去,东摇西晃的,乱喊乱叫。有时候他们是让人家从酒馆里扔出来的,他们在地上打个滚儿,又爬起来往洒馆里挤。哗啦,吱扭,嘎吧吧,“哎哟”一阵乱七八糟的响声陡起,他们开始打架了!站在楼上的窗户前看这一切,是那么好玩儿!
④每天一大早,姥爷就到两个儿的染坊去转转,打个帮手。晚上回来,他总是又累又气的样子。姥姥在家作饭、逢衣服、在花园里种种地,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她吸着鼻烟儿,津津有味儿地打上几个喷嚏,擦擦脸上的汗,说:“噢,感谢圣母,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了!“阿廖沙,找的宝贝,咱们过得多么安宁啊!”
⑤安宁?我一点也没觉着有什么安宁,!一天到晚,房客们在院子里乱哄哄地来来往往,邻居的女人们经常跑过来,说这个说那个,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总有人喊:“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
⑥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对谁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一个人。
1、根据文段中内容判断,本文选自名著《》,作者是。
2、“看见了没有,这可都是好鞭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姥爷的什么性格特点?
3、第③段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你觉得这个社会环境怎么样?
1、根据文段中内容判断,本文选自名著《童年》,作者是高尔基。
答:这句话的含义是这些柳枝可以用来抽打你,又方便又好用。说明姥爷生性粗暴、爱打人、一点也不疼惜自己的外孙。
答:这个社会腐败堕落,酗酒打架已成为普遍现象。
3.贯
通过
8.(3分)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B.“人民艺术家”巴金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塑造了一个从勤劳朴实蜕变成麻木堕落的人力车夫形象。
C.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使叙事在压抑中有一丝童趣和希望。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9.(3分)下列关于名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温柔善良,给我讲神话故事,给童年的我以文学上的启蒙。
B.《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上海人力车夫的悲惨经历。
C.《水浒传》中好汉经常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经历,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棒打蒋门神等。
D.《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神魔小说,对青少年来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
10.(4分)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形象鲜明,亦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所述节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A.《儒林外史》端午节
B.《水浒传》端午节
C.《聊斋志异》重阳节
D.《西游记》重阳节
8【解答】A.有误,《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B.有误,《骆驼祥子》是老舍的小说;
C.正确;
D.有误,《社戏》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是小说,不是散文。
9.【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阅读能力。
【解答】A.有误,阿长没有文化,不能给“我”以文学上的启蒙。
B.有误,是北京,不是上海。
C.有误,是武松醉打蒋门神。
D.正确。
故选:D。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解答】通读语段,根据其中的人物“梁中书与蔡夫人”,可知语段出自名著《水浒传》。
再根据其中的“春尽夏来”“绿艾”“菖蒲”,可知是端午节。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1—24题(20分)
××中学要为八年级同学组织十四岁集体生日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童年回首,青春启航”,你作为学长受邀为活动出谋划策。
【任务一:设计活动,留住童年】
A.在小礼堂举行集体生日派对,邀请校长致辞并切大蛋糕
B.校园网开辟“十四岁的祝福”专栏,请大家留言祝福
C.开展“青春召唤”海报设计比赛,作品在校舍走廊展出
D.用“时光胶囊”,保存自己“写给青春启航的我”的信
E.举办猜灯谜、吃元宵活动,并进行班班灯谜设计比赛
【任务二:重温《童年》,展望青春】
十四岁生日活动的开展正好与学校读书节重合,同学们决定重温高尔基的名作《童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勇敢开启青春旅程。
22.以下是对《童年》作者的介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4分)
①他出身贫穷,四岁丧父,十一岁便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等。
②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③在俄语里,“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而“高尔基”的意思则是“痛苦”。
④编辑要求他为自己的作品署名,他选择了“马克西姆·高尔基”作为自己的笔名。
⑤他的一生著作甚丰,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⑥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只读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自学成才,二十四岁时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⑥④③⑤
C.②③⑤⑥④①D.⑥②④③①⑤
A.面对苦难B.战胜环境C.善良友爱
你认为哪个角度的阅读心得,可以引用下面这段资料?请陈述理由。(6分)
选择:______;理由:___________。
24.高尔基在《童年》中这样写道:“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蜂窝,形形色色的平凡人,全像蜜蜂似的,把他们采集到的生活知识和思想的花蜜输送给我,他们的慷慨大方丰富了我的心灵。”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80字左右)。(6分)
21.除A(违背崇尚简朴和节俭原则)和E(针对的主题不同)外,B、C、D三项均可任意两两组合(2分,错1个扣1分)。理(2分,针对活动主题和开展原则,合理即可一个选项一个理由,每个1分;如整合起来只谈一个理由,合理也可得分)。
22.B(4分)
23.C(2分)理由(4分,概括资料的主要内容,注意“善良”和“友爱”在资料中
的具体体现)
24.答题思路:正确阐释这段话的意思:作者认为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身边的平凡人们的帮助同时,自己也如饥似渴地向身边的人们学习着(2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别人给予自己怎样的帮助和教导,自己学到了些什么(2分)。语言通顺,思路清晰(2分)。
4.测
试
一、填空题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国籍)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______,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_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_,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5、《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6、《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1、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
2、阿廖沙;俄罗斯
3、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
4、“我”(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们
5、阿廖沙
6、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二、简答题
1.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中,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宽容忍让,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阿廖沙因何离开自己的家去外公家?
答:父亲去世,母子俩无依无靠,只能随着外祖母,投奔外公家
3.外公为什么要抽打雅科夫家的萨沙?
答:米哈伊尔久久唆使雅科夫家的萨沙把顶针烧得滚烫,本想戏弄格里高里师傅,结果外公戴上了这枚顶针,此外,萨沙还告密。
4.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一件什么悲惨的事情?
答:舅妈娜塔莉亚生小孩,难产,死了。
5.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答:两个舅舅把十字架的主干放到小茨冈的身上,结果踉跄了一下,被砸死了。
6.米哈伊尔舅舅为什么乘着酒醉来外祖父家闹事?
答:他认为外公给他的财产少,来争财产。
7.当酒馆女主人和外祖母吵架后,阿廖沙用什么方法报复她?
答:趁她到地窖的时候把地窖锁上,将钥匙扔到房顶,并跳“复仇者之舞”
8.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的时候,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答:赫里桑夫主教
9.当继父踢打阿廖沙的母亲时,阿廖沙市如何反抗的?
答:把手的面包刀全面刺向继父,把他的腰划破。
10.阿廖沙再回到外公家的时候由外婆供养他,他用什么方法赚钱给外婆?
答:捡破烂卖钱,偷劈柴和烂木板。
11.父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矛盾是财产问题,主要原因是当时俄国的拜金主义,小市民的庸俗。
12.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何种愿望?
答: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邪恶,冷酷无情;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母是个怎样的女性?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
答:外祖母是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的人。阿廖沙最喜欢外祖母是因为外祖母给予了阿廖沙无私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14.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认识他“私有者的灵魂”?
答: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说“私有者的灵魂”是因为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15.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
答: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因为他在黑暗浑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