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米酒,这个沿袭中国五千年文明,其酿酒技艺一直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酒种,曾几何时,在酒类市场化大潮中,也变得与中国古村落一样,成为了那一代人最美的记忆。
而这个从大学教师醉入酒途的“80后”老板,顶着被骂“傻子”、“疯子”的帽子,用非传统的营销方法,不仅为这瓶酒带来了梦想,也拯救了同样为非遗的古村,一夜之间增涨10万真爱粉,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9年,酒狐米酒越来越火了!
自1月22日,与汾酒、稻花村同台打CALL国家级非遗手艺,参加由新华社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举办的“振兴中华老字号路径探索研讨会”,酒狐在淘宝店的人气也更加炙手可热。
而与酒狐一样旺得直烫手的,还有其背后看上去憨态可掬,说话做事文质彬彬,人称“阿吉”的酒狐创始人杨天吉。
这个米酒梦是情怀,还是担当?
相较于现在年入200万,屡次当选淘宝“年货版清明上河图”网红品牌,成为平台上米酒单品销售量领先的店铺,这是2013年,阿吉在创建酒狐品牌时万万没有想到的。
作为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乡亲们眼中羡慕的“城市人”,他的乡情是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品牌、承载自己梦想的酒。传承几百年工艺酿制的醇厚米酒里,有每个芷溪人的美好回忆,阿吉也不例外。家中世代自酿米酒,至今他仍依稀记得童年时,因嘴馋偷喝奶奶酿制的甜米酒,而被轻声呵责的经历。工作后,因思乡情切,他也总会在每次从家乡返回时,带上几瓶自家的米酒。
但近年来,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芷溪古村和米酒开始走向了衰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下,白酒、啤酒、红酒等酒类对米酒市场的轮番冲击下,让杨家“世交”黄保丰老师傅的酿酒作坊,也从曾经的门庭若市,变成了仅剩一位杀猪匠上门买酒的惨淡。
因为那一份情怀,黄师傅仍坚守着延续传承的祖上工艺,用心酿制心中那杯永远的好酒。
当阿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黄师傅时,他的眼神里,既透出久违的希望,又难掩无尽的失望。
米酒还能卖得出去吗?黄师傅的失望,阿吉也有过,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做电商卖家乡茶叶,已年入几百万。阿吉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家乡米酒酿造同样为非遗技艺,能否加上好的品牌设计包装,也通过面对全国消费者的淘宝平台,把米酒卖到全国各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产阶层崛起后,对小众化、多元化的品类需求日益提高。而家乡米酒作为传统古法酿酒技艺,拥有浸米、蒸饭、淋饭、拌曲、落罐、添水、榨酒、煎酒、罐装、降黄等十多道工序,虽在工业化大潮下快要湮没,但这正是追求健康、追求品质的新生代消费者的挈爱。
何不尝试下?阿吉在找到黄师傅的同时,也把这个“大胆的计划”告诉了妹妹和堂弟。
酒狐来了,阿吉成了笑话?
为了梦想,阿吉辞去了大学教师和副总经理的职位,准备开启自己的酒途。但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却是他的父亲。父亲坚定地认为:做米酒这种生意,只能当个兴趣爱好,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好好找份稳定的工作。
而当阿吉辞去体面的工作要来村里卖米酒的消息,在本就不大的古村传开后,乡亲们都觉得很可笑。有看热闹的,有冷嘲热讽的,更有人认为阿吉的脑子出了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家乡的米酒已经几乎卖不出去了。而村里卖米酒的人,连娶个老婆都得借钱。
但所有的流言蜚语,于阿吉而言,只当作一阵转瞬即逝的风。他始终认为,村里的米酒卖不动,不是米酒不被消费者喜爱,主要原因是销售区域太窄,而电商则覆盖全国,面对的消费者是传统销售渠道的成千上万倍,只要打开市场渠道,前景一片光明。
2012年春节,在一次斗争激烈的家庭会议后,阿吉最终还是说服了父亲,当起了“卖酒郎”。他最初的团队,由自己负责文案和策划,由正在孕期的妹妹担任客服,由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的堂弟负责视觉设计。老家的婶婶暂无工作,就被临时找来负责品控和发货。而品牌就是他早已想好的名字,叫“酒狐”,这是“救护”的谐音,意指想要通过市场交易去传承和救护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濒临消失的客家手工酿酒工艺,也包括正逐渐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的老宅、村落等宝贵文化遗产。
用“笨办法”卖酒,在困境中逆流成长
阿吉的网店“轰轰烈烈”地开张了,但困难也接踵而至。阿吉告诉快讯君,当时遇到最大的难题,当属村里没有快递收发点。所以,在试运营阶段,无论刮风下雨,都得把快件拉到路边,并委托路过的车辆,转送至约1个小时行程的快递点邮寄。直到申通快递破例单独在村里开设了一个收发点,才解决了邮寄的问题。
但困难远不止此。起初的几个月,初涉电商的阿吉和团队成员,只知道把产品上架到淘宝,而不懂得如何引流,以致于网店每天只能零星地卖出两三瓶,月收入才几千块钱。杨天吉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美酒配美食,要不从第三方平台试试。”堂弟的提醒,让阿吉重新燃起了希望。“对啊,‘下厨房’app不就是美食达人聚集的地方吗?如果这些美食达人都能喝上我们米酒,口口相传,定能把流量引到我们的网店上成交。”
为此,阿吉给下厨房“好店推荐”栏目主编发了一封深情并茂的推荐邮件,但没有得到回应。他又连续写了五封,仍然杳无音讯。但他并不打算放弃,而是不断地写着。直到有一天,编辑回复了他:“每天收成千上万封邮件,对‘酒狐’这款并不知名的米酒,出于谨慎的考虑,还不敢大力推荐,但你用你的执着告诉我,这是一款放心的酒。”
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厨房为“酒狐”设置了专栏。效果超出预期,阿吉的店铺开始热闹起来,销量收入也迅速增加到了每月几万块。
某次,果库上的一名网红在买了“酒狐”的米酒和姜糖后,将它晒到了个人社交网络上,那个月“酒狐”的销量暴增几千笔,销售收入也迅速涨到了几十万。
7个月后,在阿吉和团队的不断努力下,“酒狐”从无名店家上升到了皇冠卖家的级别。
传承中创新,“酒狐”终获10万真爱粉!
阿吉成功创业的消息传到村里,父亲的脸庞开始放晴,村民也来向他请教生意经。但此时,他发现了网店发展的最大瓶颈,那就是老顾客复购率低的问题。而回访后得出的原因竟是觉得“酒狐”的米酒太过于苦辣、没有甜味。
他才发现自己先前的想法错了。开店之初,“酒狐”卖的米酒,都是由黄保丰师傅按照传统技艺精心酿制,再由婶婶装瓶完成的。他想当然地认为,芷溪“苦辣”的最传统原汁老味道,才能打动追古求新的消费者味蕾。
于是,阿吉又找到了黄师傅,并说出了准备另做一款原浆甜米酒的想法,既要保留传统非遗技艺,又要口感变得更甜柔。这让酿了一辈子酒的黄师傅也为了难,但看到米酒希望的黄师傅,此时和阿吉的想法惊人的一致,一定要酿出这款酒。
阿吉开始和黄师傅整天泡在酿酒厂,一个多月的尝试,秘方终于“研制”成功。那就是在让糯米渗出原浆后,不再加水,并用高温煎酒装瓶,这样酿制的甜米酒不仅甜柔,而且很厚重。但问题是,因为滴水不加,原先一斤米最多可以酿两斤左右的米酒,现在却只能酿八两左右,成本整整翻了一倍,这让阿吉有点左右为难。
这时,阿吉才回过神来。“女性能顶半边天”的酒业市场,这种原浆香甜醇厚的低度健康米酒,正好适合目前25岁至40岁的女性消费者。
阿吉终于成功了,而他却把此归功于自己的误打误撞,踩到了大众对优质农产品的渴求,以及平台对优质“小而美”原生品牌的扶持。但其“老工艺创新”的新打法,却已成为了淘宝的最典型成功案例之一,并得到了电商平台的重视。
2015年下半年,“酒狐”入选了跟老字号相对的“新字号”项目。2015、2016、2017、2018年,杨天吉的米酒都入选了“淘宝年货节”。
而把非遗技艺发扬光大,把芷溪米酒卖到全世界,是他永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