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一出去撒钱?揭秘5000亿文旅市场靠什么赚钱的猎云注:旺盛的青少年户外教育、由技术迭代带
原标题:五一出去撒钱?揭秘5000亿文旅市场靠什么赚钱的
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被认为波及到整个旅游产业,连背后的酒店业也受到影响。经济型酒店入住率大幅下滑,大批酒店等待着被出售的命运,就连高星级酒店也价格大跌10%-20%。
4月1日,网易云音乐在成都推出“睡音乐”主题酒店;4月8日,国内长短线、出境旅游、自由行等全线旅游产品在线同业分销平台八爪鱼在线旅游获得6亿元融资,蚂蚁金服、建银国际领投;4月11日,有戏电影酒店获得1亿元融资,IDG资本领投……
国际市场上,也是热钱涌动。娱乐资本论梳理发现,截至4月25日,全球超过23亿元资本流入文旅市场,也是从酒店端发力较多,比如,酒店的特色体验平台、酒店批发商、特色酒店运营商、长租公寓服务商、目的地旅游活动技术提供商等。
但实际上,文化旅游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等多个环节和领域。为何偏偏选择酒店作为切入口?除此之外,还有哪个赛道正在被盯准?小娱咨询了文旅行业的投资人、业内人士,一探究竟。
说到出去旅游,少不了的环节就是“住”,而且它附带的“食”是刚需。2018年上半年,中国酒店市场景气指数保持了连续两年的增长态势,这意味着酒店业或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相比于传统的酒店,这轮酒店更倾向于差异化竞争,比如,民宿酒店、IP主题酒店、音乐酒店等,其核心是消费体验。
“酒店是集团切入文旅产业的一个功能组成部分,然后把老建筑作为文化载体,植入到文旅项目中,是为了彰显那个年代的家居文化和生活方式。”
说完,秦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秦森集团”)总裁张伟指了指绍兴·品臻园内将军府横梁下的梁托雕刻梅花,“你看,这就是最直观的展现。一般90后的情侣一起过来,不是因为我们这里有7万元一张的床垫,也不是因为这个老宅子没见过,而是他们没有见过建筑上的图案。”
而对于年龄处于35岁-45岁的精英人士,他们有自己特定的文化需求。有些人就喜欢古建筑那种风格,想来体验一番;有些人就对江南水乡的园林文化情有独钟等。
“酒店能最直接接触到游客,我们认为这是最有效、最具表现力的一种方式。当然,我们也还在不断探索。”
秦森集团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秦同千是古建筑爱好者,早年收了600多栋老房子。之后就想着如何把这些老物件展现出来,让文化传承下去,惠及更多人。所以成立了以文化、旅游、园林、古建保护为一体的秦森集团。现在已经在上海、绍兴、北京有以园林、古建为主的旅游度假区。
做文化项目,大家都知道投资回报期长。酒店属于重资产行业,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以精品酒店来说,业内普遍回收期在4年左右。前期需要大量烧钱也是很多企业难以迈过的坎。
秦森集团也曾遇到过资金压力。秦同千坦言,情怀不足以支撑实践,为了更好对接资本市场,秦森登陆了新三板,目前也正在登陆上海A股主板,以此来为整个项目发展保持足够的资金支持。
星瀚资本主要投资阶段在pre-A轮到A轮为主,中早期阶段的创业企业。主要有三个方向:产业升级,文创消费(文创中主投IP整合平台,消费中投资消费升级);深科技应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方向)。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最近也在看一些文旅项目,他告诉娱乐资本论:“从酒店切入文旅,一方面是其有形资产比较稳定,处于线下,符合当前从线上转为线下消费的潮流;另一方面,我国的酒店行业在房地产开发这部分的功能比较完善,而服务层面及酒店管理层面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我们在看项目的时候,也会根据不同的财务状况来进行具体分析,看看他们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像单纯做酒店装修或者升级改造的,这种情况属于纯财务投资;有的则是先把一个地方承包下来,然后转租,这会有闲置的过程;有的则是翻新改造形成品牌,这个过程压力会更大,一旦规模化之后,长期的现金流可能会很吃力。
目前来看,大家在旅游场景的切入方式依然保有互联网思路在里面——先用融资去做大规模,然后把数据做好,之后再考虑现金流的问题。
除了酒店行业之外,不少做文创的企业和投资人对IP类项目十分看好。
前几日在西单大悦城正式亮相的人潮互娱旗下的跨次元潮玩贩售集合店WOO潮漫聚集的人气足以看出文创产品市场的潜力。
杨歌却有一种担心,他认为“把IP植入到旅游场景,或者说在酒店里打造出一个IP,这会凸显品牌效应的作用,但还需要提升住宿的实际价值”,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IP是非刚性需求,而住宿是刚性需求。
仅靠IP的单个事件是没有没办法获得收支平衡的,作为投资人,杨歌看中的是其背后的一套商业打法,比如,如果IP运用到商业地产中来引流,后续如何扩大其衍生效益,消费者消费这个IP之后,会产生话题吗?会给这个线下的地方带来新的流量吗?这些都十分重要。
的确,人潮互娱董事长助理王翔宇也提到,如果把IP生硬地直接植入到大型旅游项目中,风险是很大的。
在国内外,IP运用到文旅市场主要有三种合作方式:
1、“影视+动漫+旅游”的结合,将成熟内容型IP与旅游乐园或旅游目的地的结合。
其中乐园类比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旅游目的地类,像与新世纪福音战士融合的日本箱根,这种模式支撑产业化运作,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2、“原创IP形象+旅游”的结合,形成人格化自主IP。
比如熊本县的酷MA萌(俗称熊本熊),这种模式的运用,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熊本县知名度迅速提升,县域内熊本城、阿苏内牧温泉等景区旅游人数倍增,两年内给当地带来了1200亿日元的经济收益;
回到刚说的线下IP零售这点,就能明白整体的逻辑。线下零售仅是检验IP市场认可度的一种方式。
在这一阶段,成熟的IP的商业价值就有经验和数据可以参照,还能根据客群的人群特征给予精准定位。而对于还处于培育期的IP则可以返回到零售阶段,检验其商业价值变现的可能性,到底是否有人愿意为其买单。为下一次植入到文旅项目中提供参考。
除此之外,不少投资人也表示,旺盛的青少年户外教育、由技术迭代带来的旅游演艺业态升级等都是文旅市场中较好的投资赛道。在风口上,机会都有,最终能否做成,还是要看创业者是否真的喜欢这一行业,能否持续为行业、产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