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文学;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而诗与酒相融的个中翘楚,便数诗仙李白了。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至今可查阅的李白的诗有千余首,据郭沫若考证其中写到酒者,占16%,一生写饮酒的就有170多首,明代诗人周履复专门选编了《青莲觞咏》,仅五言七言各体诗歌咏酒的就有七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
诗词歌赋,也多为酒后所做,其中《襄阳歌》、《月下独酌》、《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对酒》等等,传诵甚广。不仅歌颂美酒,李白一生都与酒为伴,无论得失皆饮酒,无论宴会或独处,皆需有酒,好友相见,无酒不欢,诗词歌赋,无酒不吟……常有人好奇,如此嗜酒的李白,到底都喝过哪些酒呢?本期《千年志》,我们一起探究。
身处酒类繁盛的唐朝,好酒的李白,可谓如鱼得水,从其诗词歌赋中,我们粗略统计,其所喝过的酒类,大概以下四类:
其一:花酒,以菊花酒、桂酒为主
花酒,以花入酒,酒增加香气和口味。李白曾在诗歌中,多次提及此类酒。如“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中,即是追忆陶渊明,又借诗句,赞美菊花酒。“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一诗,便是赞美桂酒清香之作。
其二:果酒,以葡萄酒为主
唐朝葡萄酒,最早是西域产物,《太平御览》中记载唐太宗征服高昌时,俘获了高昌种葡萄的农民和葡萄酒工人,从而在宫廷之中开始酿造葡萄酒。李白曾写过:“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没喝过葡萄酒的人,是无法得知“初酦醅”的。
其三:白酒、清酒、绿酒、渌酒、漉酒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
作为唐朝的主流酒类,此类酒,李白不仅喝过,还特别钟爱,多数诗词歌赋,都与之有关。
其四:“干和”汾酒
据《汾阳县志》记载,李白曾两次出游太原(唐称并州),途中携客到杏花村品尝“干和”汾酒,醉中校阅了郭君碑。“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此无惭姑射肌,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
只是李白因匆忙访友,在杏花村未留诗句,离别汾阳时,写过一首《留别西河刘少府》诗。西河便汾州别称。李白回到太原,日饮“干和”汾酒眷恋故土,灵感犹多,写下不少诗句,如《太原早秋》《静夜思》《忆旧游寄谯元参军》等。
其一,汾酒口感清爽淡雅,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之一。
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而著称,纯正朴实的口味适合小酌慢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酒可以使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多巴胺能够让人们感觉心情愉快,变得自信和健谈。这意味着喝汾酒可以让诗人放开心胸、发散思维、获得灵感,形成更好的诗歌创作,尽兴之时又不失体面,因此成为很多文人骚客小聚创作时的选择。
其二,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汾酒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
汾酒源于仰韶文化中期,盛于北齐,拥有6000年的酿造史。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已成为宫廷御酒,后由于受到北齐武成帝的大力推崇,一举成名被世人广为流传。底蕴深厚的汾酒,便成为诗人诗词歌赋中的常用之词。
三国魏初建时,因曹操严厉禁酒,好酒之人,常以“贤人”代替浊酒,以“圣人”代替清酒。可见,清酒,在古代算得上比较稀有的“高端酒”了。也是达官显贵的常饮之物,而有“行走的中国白酒”之称的汾酒,更是清酒中的个中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