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也应正视孩子游戏需求
“啪!”“这是我的了!”在课间的教室走廊上,一群小学生围着一叠卡片,一边趴在地上双手击拍地面,一边大喊大叫,玩得热火朝天。当记者走近询问时,学生回答他们玩的是最近流行的“拍烟卡”。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无需过度焦虑,但学校和家长要及时了解其背后对孩子的影响,正视孩子的游戏需求,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并选择更适合的替代品进行游戏。
记者走访
烟卡风靡小学生“朋友圈”
风靡小学生群体的烟卡游戏是什么?记者了解到,烟卡由废弃烟盒制成,将废弃烟盒上的烟标剪下来,折叠成长方形卡片即成。学生将品牌各异的烟卡置于地面,双手合拢击拍地面,将烟卡击翻者即可赢取对方卡片。
广州市增城区一家长向记者展示了儿子的烟卡补给库,数十张烟卡如同丰收的战利品,整齐地平铺在阳台上。这也是她有天回家突然发现的,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儿子最近在学校迷上了拍烟卡,这些烟盒“全都是孩子拜托他姥姥托邻居从棋牌室淘来的。”“班上的男生都在玩这个游戏,经常看到有男生堵在门口或通道玩,还出现了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为烟卡打架的事情。”家住揭阳市的詹同学也告诉记者。
网店售卖烟卡销量高达2万单
私下里学生们还会进行烟卡交易,根据香烟档次对其进行二次赋值。“同学之间会相互出售,价格是5毛两张,但是也有比较少见的烟卡,最贵能卖到12元一张。”家住揭阳市的陈同学说。
家长担忧
“无形中给孩子种下吸烟的种子”
其实,拍烟卡这类学生游戏并非第一次引发大众热议。从由中老年群体转移到小学生的盘手串、各色各样的水晶泥、火漆印章,到伸缩出鞘的萝卜刀、聚众于地的拍烟卡……近年来,小学生各种新奇玩具层出不穷,换着花样更新换代。
“一个人在家玩很无聊”“同学们都在玩,大家一起玩很有趣!”“赢了超有成就感”……问及孩子们为何喜欢玩这些游戏,这是记者随机采访中孩子回答率最高的答案。
家长对此类游戏也持不同意见。有家长认为,这类游戏是童年童趣,也能让孩子少玩手机,不必大惊小怪。“谁小时候没有玩过游戏,不要在玩具上管太多,留一个完整的童年吧。”
学校提醒
助长攀比心理警惕变相赌博
广州市番禺区、增城区也有班主任老师表示,有些学生玩烟卡甚至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有时上课也会偷偷拍,有的自己用画纸、卡纸自制烟卡,“校会和班会都明确不可带烟卡进校,但还是有人会偷偷玩。”在老师们看来,玩烟卡的负面影响较大,不仅会影响日常上课,还会产生卫生问题。
专家支招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烟卡也应正视孩子游戏需求
“但家长也不必过度焦虑,烟卡也是学生游戏的载体,要正视孩子游戏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杰看到烟卡游戏的积极面,他提到,与上世纪的孩子自制铁圈、陀螺等玩具类似,自制烟卡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孩子们发扬天性、发挥创造力的体现。在他看来,游戏本质上是依照规则而行的活动,与跑步、打球等行为别无两样,作为家长应当给予孩子们合理的游戏空间,尊重孩子对游戏的需求,更加全面地看待烟卡游戏问题。
关于家校如何合理管理,余晖表示,学校和家长应及时了解烟卡背后的不良影响,引导孩子选择更适合的替代品进行游戏。“家长作为孩子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耐心与孩子沟通,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烟卡,及时遏制不良倾向。”余晖说。
针对因过度接触烟卡、导致未成年人吸烟的忧虑,袁杰表示,除了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吸烟,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健康生活的良好榜样,从自身做起,拒绝香烟。
律师说法
未经许可售卖烟卡或涉嫌非法经营
同时,汤昊指出,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必须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私自印制烟卡的行为涉嫌非法印制烟草制品商标标识。“根据烟草专卖法第34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销毁其印制的商标标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