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盘点第二篇——十大刷屏案例。
入选的10个刷屏案例,需符合两个条件:
一个是要有明确或明显商业目的。比如《二舅》虽然很火,但这不是某品牌与up主的合作,但莫言与b站的五四短视频有入选;
基于以上原则,其实大叔团队最终选了在2022年刷屏的11个案例,以下是详细内容,排名不分先后。
(全文8340字,阅读约4分半)
俞敏洪在自己的复盘中提到,6月10日上午,有位网友看到了董宇辉的直播,觉得挺好玩儿,又卖东西,又讲英语,还很幽默和人文。这位网友就随手截屏了一段接近两分钟的视频,转发到了朋友圈。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转发,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
董宇辉把直播间当成了“新闻发布会”,开启了“戏精”之路(这里并没有贬义之意),新东方的公关团队(或者是直播间内容运营团队吧,总之承担了这个职能)也迅速行动,暗暗在背后造势。
董接受个采访,金句频出;直播间又讲苏轼,又讲六便士,又讲自己的妈妈,又讲侄子,又讲起新东方的旧同事们,竟然当场落泪……
1、短视频刷屏不能忽视朋友圈
很多人认为在朋友圈刷屏过时了,都把精力和费用都投在短视频平台。但此事证明,短视频传播,必须要“寄生”在朋友圈,才能寻找到真正的流量密码。
2、刷屏背后公关可没有躺平
新东方直播间的刷屏,绝不是躺平式的公关,里面有很多公关策划的动作。
3、刷屏也需要借“势”
如果董宇辉努力了3个月,始终不见效果,他选择放弃了直播,真去支教了,没有等到李jq出事和老罗退网,那可能也就没有这个案例了。
对企业传播操盘者来说,一方面要去学习总结别人刷屏之术,另一方面则要看到当时的道(势能),再比如刘畊宏的直播跳操火爆,其实与上海多日疫情以及抖音直播急需拓圈都有极大关系。
如果说2022年最具现象级的传播案例,刘畊宏如果排第二,估计没人敢排第一了。
2021年12月,刘畊宏与无忧传媒签约,开始做抖音直播。2021年12月19日到2022年2月17日,2个月内,刘畊宏夫妇共直播了9场,累计带货665.42万元,还不如一个腰部网红。在直播带货屡遭“失败”之后,刘畊宏开始尝试重拾自己擅长的健身领域,转战直播健身。
4月5日,直播健身时,刘畊宏不小心漏出腋毛,第一次被抖音系统警告“不雅观”,被停播。4月6日的直播,因为他的身(胸)材(肌)太好(大),又被系统警告,直接又停播了。
多次和抖音系统“斗智斗勇”之后,4月7日早上的直播,刘畊宏夫妇穿起羽绒服跳操。但是,穿衣服跳操并不是提前策划的,而是随机穿的,却让刘畊宏的健身直播彻底破圈。
4月21日晚,为了能够压过7天涨粉1000万的热搜,刘畊宏开始使出“必杀技”。当晚的健身直播中,在“毽子操”没有什么新话题之后,他快速自创了一套新操——名字从《本草纲目》变成了《龙拳》,与之对应的动作则难度较大。也正是因为这次“升级”,让刘畊宏再次再次出圈。
一次穿羽绒服跳操,一次龙拳吓退40万刘畊宏女孩,两次直播间所引爆的话题,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传播中,实现了两次数量级翻倍的刷屏和出圈。虽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内容力和话题性的打造,成为出圈的核心。当然,刘畊宏选择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以及他本人与周杰伦的亲密关系,都成为这次出圈的关键配菜。
1、刘畊宏的刷屏套路被董宇辉复制
直播间视频素材被大量剪辑,制作成更短的视频,在各种渠道扩散,这个操作手法,算是刘畊宏首创,然后被董宇辉复制。小杨哥也是这个套路。
2、刷屏借“势”和造“势”都很重要
上文说了,刘畊宏的刷屏,与疫情封控下的情绪需要释放,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从直播定位,到偶然事件,再到持续话题炒作,其实也都需要艺人本人以及mcn机构的深度策略和快速效应。
这应该是2022年真正刷屏级的借势短视频。
2022年5月21日,中国二十四节气小满这一天,奥迪发布的《人生小满》视频,在其视频号创造了转发点赞和收藏均已超过10万,在刘德华的个人抖音账号上接近500万点赞,总播放量预计已过亿。
可惜的是,随着当晚出现“文案抄袭”令刷屏反转,奥迪官方主动撤下了视频。虽然双方和解,但这个视频没有再次上架。
1、节日营销+群体情绪引爆刷屏
2、品牌精神植入要大于产品功能
3、“剧情反转”让视频更出圈了
剧情反转,确实让该视频更出圈了,但这绝对不是奥迪故意抄袭,或者与“满哥”联合策划的,因为这样的负面口碑带来的流量,对奥迪品牌和刘德华来说,一定是伤害大于收益,这是成熟品牌必须要守住的“底线”。
2022年5月4日,也是B站《后浪》刷屏的第三年。依旧有不少甲方参与借势营销,包括不限于:B站《不被大风吹倒》、快手《青春十万米》、伊利《苏神》、飞鹤奶粉《奋斗者!正青春》、匹克《脑动》、金典《人间》、TCL《想象力》、网易云音乐《敢于》、京东《何为青春》。
大叔还专门写了一个合集分析。为啥2022年的五四青年节这么多品牌都要参与呢?一个背景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
但在借势视频的质量上,也只有B站与莫言的《不被大风吹倒》刷屏了,其实伊利的《苏神》也不错,可惜内容力还是逊色于B站与莫言了。
与前两次相比,b站这次收住了“锋芒”,莫言通过一个来自年轻人的问题——“人生遇到困难,该怎么办?”讲述了两个小故事:新华字典和爷爷。
202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就业压力+疫情3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B站通过莫言之口,告诉年轻人要“挺”住,而不是喊口号,大叔觉得朴实而温暖,与其他打鸡血的案例形成了强烈反差。
《小满》和《不被大风吹倒》的刷屏套路,几乎一模一样,都找到了一个节日,洞察到了公众情绪,给了大家一个自我释放的内容载体,以此实现了品牌精神的传递。道理似乎谁都懂,但真正做到就很难,难在与公众共鸣,难在品牌植入。
2、社会化营销不再是投机取巧
如果你是一个品牌,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自己的节日吗?像B站这样能坚持做3年“五四”短视频的甲方,并不多。现在,B站在“五四”的心智优势,无人出其右了。
大叔并不是无脑夸B站,只是希望品牌主都能想清楚,你需要在每年的什么时候做一个代表品牌的重要发声,要想清楚这点,然后再结合自己平台和用户的特色,去坚持做,才能有引爆和出圈的可能性。社会化营销的手法可以投机,但策略不可以投机,需要长期主义,因为做个借势海报就能出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既然大家都在省钱做社会化营销,那就集中力量办大事吧。
蒙牛厉害的地方在于:
1、与伊利抢资源
在伊利作为冬奥会官方赞助商这样的巨大夹击下,蒙牛能否签准运动员,实现弯道超车,非常难。考验运气,更考验前瞻能力。早早地签下谷爱凌,才有了2022年的一系列动作。
2、与谷爱凌强捆绑
世界杯与冬奥会形成了一头一尾的刷屏效应,也是2022年最大的两个“势”。
其实,早在俄罗斯世界杯,海信就打出了“中国电视,海信第一”的标语,4年之后只不过是故技重施,没想到却翻了车……
一年一度的歌单刷屏,都会留给网易云音乐。虽然其实2022年末网易的另一个内容刷屏更猛,但由于某些原因,大叔只聊歌单吧。
毕竟,类似的套路,每年都能在朋友圈掀起一波流量,网易刷屏的“功夫”,还是底子很深的。
大叔看到,网易云音乐在2022年度歌单上还是做了微创新,比如:增加了四季里你最爱听的歌等,在画面上也更加走治愈风格。
年度报告最早始于2016年的网易云音乐,几乎每年刷屏,后来者也纷纷跟进,包括不限于:qq音乐、酷狗音乐等。
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符合《刷屏》的4大动力,即:帮助用户提供社交货币(个人听歌的隐私曝光啦,大家快来关心我),树立用户在朋友圈的好人设(我是文艺青年),仪式感(年终总结,年年有),情绪刷屏(我表达故我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目前仅存的能刷屏的h5。
音乐确实和情绪关联性很大,更容易有煽动性,但如果每年都是类似的套路,网易云音乐的这个刷屏到底还能走多远,大叔打个问号。
支付宝账单,由于之前的隐私事故,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今年已经看不到了。
2、社交游戏服务于社交话题。
“社交游戏其实是游戏服务于社交,社交它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我的游戏就做什么样的内容,不需要我就去掉了。”比起游戏本身,社交性与话题性才是《羊了个羊》走红的根本原因,2天12次上微博热搜,每一次话题都令这块游戏进一步刷屏和出圈。
一个很好或者很火的东西,都会出现人性,只要把人性中一个点发挥到极致,就可以做成一款社交游戏。这块游戏充分利用了朋友圈刷屏的多个特性,比如优越感,好奇心,吐槽点,参与感。
《羊了个羊》终于给小程序游戏打了一个样。
1、排版和文案的创新缺一不可
2、“微雕”就是不停测试网感
罗永浩在跨年演讲里提到了这个案例,并总结了一个词“微雕”。啥意思呢?就是有一个基础文案和创意之后,如何进一步精雕细磨,把作品变成精品。
3、品牌植入的深浅会影响刷屏
这是腾讯腾出的一款ai绘画功能,其实入口还挺深的,得打开qq,在“小世界”里搜到,用户上传一张照片,就能自动生成一张漫画风格的照片。
1、“技术刷屏”终于在2022年回归
今年是人工智能领域成果井喷的一年,前有AI画画,后有chatGPT,再加上“二次元生成器”,都能很快在朋友圈刷屏,这就是大叔前几年说的——典型的技术刷屏。新的技术或者技术的进度,就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2、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优越感
大叔认为,随着元宇宙等概念越来越火,类似的刷屏案例应该在2023年被继续优化及复制。
品牌联名的活动,一年有很多案例,但真正在2022年刷屏的,应该只有瑞幸和椰树。
2022年4月8日,瑞幸微博率先放出了一条消息:“倒计时3天!这个合作品牌34年来首次联名”,同时还配了一张联名海报图,海报左边是瑞幸经典的咖啡杯造型,右边则是打了马赛克的黑红黄蓝色的瓶子。明眼人一看就懂了,这是椰树。
经过3天预热之后,4月11日,椰树和瑞幸双双正式官宣:双方推出联名款产品“椰云拿铁”。
这次联名的一系列动作,在朋友圈刷屏。4月12日,瑞幸官方微博称,椰云拿铁首发日就创下总销量超66万杯的佳绩。
1、“土”与“潮”在流量池碰撞
回看这次联名,瑞幸完美榨干了椰树的所有话题属性,尤其是简单粗暴的PPT设计,五彩斑斓无审美的撞色,以及肆无忌惮的文字排版,把椰树的“土”发挥到了极致,竟然变成了“土潮”!一方面是瑞幸强大的造梗和玩流量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椰树天然的品牌属性。
2、联名实为配合产品和基本面
瑞幸做这次联名的逻辑很清晰,有两个:
第二则是强调品类霸主地位。超级明星单品“生椰拿铁”一年就卖了1亿杯,其他竞品早就跟进了,瑞幸需要抓紧这个品类,持续创新。
3、品牌联名需要避免的3个坑
大叔认为,品牌联名有3个坑,分别是:出圈、双赢和长线。那品牌联名到底要怎么搞呢?逆向思维,把上面三个坑“倒”过来看,甲方做品牌联名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凭什么我的品牌联名能出圈和刷屏?
第二,我在品牌联名中能赢得更多吗?
第三,品牌联名能给业务带来快速增长吗?
以椰云拿铁的案例来看,瑞幸(椰云)和椰树都通过各自擅长的手段出圈了,瑞幸策略清晰,赢得更多,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虽然建议避开三个坑,但如果你只把其中一个或者一个里面的某一点,作为品牌联名的目标,并能够最终实现,也是不错吧,毕竟,每个品牌所处的阶段不同。
最后,大叔稍微做个总结吧,谈3点。
2、“刷屏素材”多了,但品牌别喜新厌旧
如果简单分个类,你就能看出,2022年,刷屏的载体,非常丰富。
大叔看到,2022年,很多品牌都把视频号运营作为了标配,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去制作了大量的短视频,但真正刷屏的、有明确商业属性的视频号短视频,在2022年又有几个呢?
3、情绪不再是“术”,而是刷屏之“道”
大叔曾经把“情绪刷屏”作为一个6个刷屏之“术”的其中一个,现在来看,应该是错了,因为公众情绪实际上是刷屏之“道”,因为去中心化传播中,每一个人是核心,如何影响单个个体呢?一定是情绪化的素材。
从2022年的刷屏案例来看,无论是刘耕宏,还是奥迪《小满》和b站《不被大风吹倒》,甚至是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都是品牌或个人洞察到了疫情之下的公众情绪,并为大家找到了一个情绪出口。当然,负面刷屏中的“情绪”更强烈和普遍。
大叔的建议是,品牌在策划和制作任何社会化传播或营销素材时,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即:
从这个角度来看,肯德基可达鸭在上海的爆火,也算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