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的理解影响着创作者按下快的瞬间,也许就像人在与智能科技的博弈之中仍旧占据主导一样。
科技可以如何影响大众艺术?快门、光圈、感光度......哪怕你对这些设置并不十分熟悉,也并不影响你拍出一张动人的照片——只要你拥有一台足够智能的手机。如同一百多年前,惊叹于相机发明的人们还无法预料到数码摄影时代的来临,今日的我们似乎也很难想象这台小小的手机能够带着摄影走向多远的未来。
摄影的改变:首先出现在手机上
手机使用者的需求也为手机摄影的技术探索提供了许多重要灵感,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循环。大部分年轻手机用户群生活中十分常的状况:午夜KTV、酒吧或是光线较暗的餐厅中引发的拍摄需求,使得手机暗光拍摄性能得以提升;对于海量照片管理上的困难,催生了AI语音搜图功能的产生。而未来,科技将继续追赶人们对于手机摄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股由手机带来的摄影“革命“,也许将会使手机摄影与传统摄影、艺术摄影分道扬镳。
回归人与“故事”
与体积相对庞大的专业相机相比,手机摄影拥有许多其不能比拟的优势,尤其对于喜欢记录生活的大众来讲。也许更多喜爱抓拍的人们对于这一点更能感同身受:新生儿开心的一笑,或是宠物打哈欠的一瞬间,几乎在同一时刻,这些画面便可以复刻在手机之中。
因此,手机的生产者们一直致希望在影像从生成到传播的路径上做更多的尝试,走得更远。华为主办的新影像大赛,即是将比赛单元的设置与传统摄影比赛略为不同,例如迎合现代人拍摄习惯的“众生相”单元,以及为偏爱用手机拍摄夜景的拍摄者所准备的“夜之美”单元。除了最终获得大奖的作品之外,这些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用手机拍摄的照片通过比赛投稿的形式被收集,在重新编排后仍有机会被展出于世界各地的街头,也可能出现在相对专业的摄影艺术展中,比如今年晚些时候的巴黎国际摄影艺术展。
对话李昌竹
界面影像:手机拍照相对槛较低,因此个人大量的图片生产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甚至有人会形容照片像“图片垃圾”一样存在,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你认为手机里的相片还“珍贵”么?
李昌竹: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消息,华晨要拍卖很多照片。把目录翻一下,你会看到大概一百多前外国的一些游客(那时候能背着相机来中国的也不是一般的游客),他们拍的很多照片,如果纯粹以摄影的构图这些角度来看的话,会觉得很一般,甚至也就是随手拍的。而且因为那时候照片拍摄不方便,所以可能很难发现好作品,但是从现在的角度回过头看,那就是对历史非常珍贵的记录。所以我个人认为,所有的照片,没有好坏之分,照片是一个很私人属性的东,只要拍摄者觉得好就是好照片。而且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会发现海量的照片聚合在一起,实际是在各个方面展现出了社会变迁。所以,我觉得现在照片虽然很多,但照片不是垃圾,而是我们还没有发掘出来这里面的财富和价值。就像大数据一样,那么多大数据有没有用?用不上就是垃圾,用得上就是金矿。
在科技的推动下,拍摄的功能可以与更好的相片管理的工具和平台产生良性互动。比如三月份我在美国或英国出差的时候拍摄的酒店发票,手机应该帮我找出来。机器的辅助、智能技术的辅助也是对手机摄影很好的补充,这也是一个技术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手段应用在手机摄影,不只是影像的记录上。
界面影像:既然科技已经给摄影带来这么多东西,未来还会带来更多,你觉得人在生产一张照片的过程中还起着决定性作用吗?为什么?
李昌竹:是的。因为拍什么、这个照片要表达什么东西,是人决定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利用科技,通过机器学习大量好看的照片、评分高的照片、点赞多的照片,那么把里面的构图、拍姿势弄出来,学习怎么做,就会对使用者有帮助。我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对美的认识,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更希望通过教会用户基本的一些摄影的构图、技巧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应该怎么去捕捉这个场景。他认为第一值得纪念,第二表达了他的观点,第三能够让受众看到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当初他记录的时候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这种成就感是远远大于一般的点赞。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做授之以渔的事情而不是授之以,更愿意把方法教给他。另外所有的人是有积极上进学习的诉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假设,这也是我们新影像学院的初衷——把这些基础知识教给他们。
界面影像:你刚才提到了新影像大赛中的“用影像讲故事”,那么你怎么理解故事
李昌竹:故事,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张静态的照片,让受众能够从中体会到照片在讲什么东西,甚至能理解里面的情感。去年新影像大赛有一组入选的照片,是一个九宫格(九宫格就是用九张照片策划一个个展),这组照片中有一副眼镜、一把梳子。你能够理解到这些东是属于某个人的,他附上的文字讲这些是他去世的妈妈的东西,你一看就能够理解。黑白的微妙影像让人能感受到他拍的情感,这就是一组很有震撼力的照片。包括智利母亲的《SubtleSummer》,她的女儿站在两幅画之前,也是很有味道的,你能看到两幅画的局部是什么,女儿特别安静,包括隐调、色彩的处理,每个人看可能都有不同的解读,我认为这就是影像作为沟通语言的力量。而那张最后获大奖的照片,大部分的评委都认为这张照片很好,大家都觉得能解读到共同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用影像讲故事。包括《旅途》这张照片,展现的是火上横七竖八睡的人,你一看就知道,因为是我们生活场景常的。
界面影像:在所有的投稿作品里面,中国人用手机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去年光是凭肉眼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在自拍方面,女孩子都比较喜欢,但漂亮姑娘的自拍太多了,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创意、深刻的东西。去年得奖的那幅法国男生的自拍,他表面看是一位粗犷的男生,但是他拍花遮着脸的照片,你会觉得很浪漫,这里面就会很多有趣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