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原题:风流儒雅话陈毅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
早年的学习经历
王统照介绍陈毅加入文学研究会
海岱功成战绩陈,妇孺一例识将军。谁知胜算指挥者,曾是当年文会人。卅年重见鬓苍然,锻炼羡君似铁坚。踏遍齐鲁淮海土,为民驱荡靖尘烟。藤荫水榭袅茶烟,忧国深谈俱少年。愧我别来虚岁月,有何著述报人间。明湖柳影望毵毵,半日山游兴味酣。好摅胸怀同努力,饮君佳语胜醇甘。数年后,王统照因病去世,陈毅不胜悼惜。他以诗为悼,是为《剑三今何在?》(王统照字剑三):剑三今何在?墓木将拱草深盖。四十年来风云急,书生本色能自爱。剑三今何在?忆昔北京共文会。君说文艺为人生,我说革命无例外。剑三今何在?爱国篇章寄深慨。一叶童心我喜读,评君雕琢君不怪。剑三今何在?济南重逢喜望外。龙洞共读元丰碑,越南大捷祝酒再。剑三今何在?文学史上占席位。只以点滴献人民,莫言全能永不坏。
“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
与毛泽东的“诗交”
1954年,陈毅在《水调歌头自叙》一词中称自己是“学马列、喜文艺、习工科”。陈毅的好学多才在党内早已闻名,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他也不废早年的习惯如读书、吟诗等,而他的随身行囊中也主要是书籍。在担任上海市长之后,工作之余,陈毅也往往喜欢独自上街逛书店。除了淘书,他还要求当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多多收藏善本古籍。陈毅很少给人题字或题词,但是上海跑马厅改建为上海图书馆之后,他却主动题写了馆名。奉命进京工作之后,陈毅成了琉璃厂的常客。所有这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喜”字。这不仅仅是对文艺、书籍等的单纯喜爱,他的兴趣已然升级为专家的水平,如他对文学中的许多专业问题(如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唐代诗家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见解。
毛泽东上述关于旧体诗的评说,即称颂了陈毅诗词的“大气磅礴”,以及董必武、叶剑英各家的长处,又述说了自己的经验之谈,特别是从审美和创作的角度,对古今文学作品运用“形象思维”(比兴)的方法,作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并对民歌、白话诗也有一番不失客观的褒贬,堪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经典之论。显然,是陈毅的诗歌触发了毛泽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