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劝别人戒烟,医生自己却抽个不停?调查14611名医生,看结果如何
一直劝人戒烟的医生,患上了肺癌。
李医生平时总劝自己的患者戒烟,但是自己对香烟却难舍难分:“我是胸外科大夫,压力太大了,平时做手术就得紧绷着,病人把命交给我,我就得负责到底。只有抽烟才能放松一下,不然总是紧绷着,身体太难受了。”
两个月前,李医生忽然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咳嗽,马上就警觉了起来,做了CT和气管镜,一步一步地查出了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大家的心中,医生是健康的代言人,怎么也会吸烟呢?
事实上在现实中,医生的吸烟率并不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年发布了一篇关于医生吸烟的调查。调查纳入了14611名医生,其中男性7913人,女性6698人,年龄跨度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2岁,数据涵盖了南北方共15个省份。
结果显示,我国医院医生的吸烟率为22.3%,男医生吸烟率38.9%,女医生吸烟率为0.7%。
而根据以往的数据,上世纪80-90年代,全国医生吸烟率高达50%,直到2010年,总体吸烟率才下降到21.7%。不过,男医生的吸烟率依旧保持在40%左右。在具体的吸烟量上,全国公立医院每人每天平均吸烟量为8.28-16支,而且东部地区的吸烟量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比之下,国外医生的吸烟率明显较低,澳大利亚为3%,新西兰为5%,美国为9%。
人们可能想不通一个事实,即很多医生明明知道吸烟的危害,有些医生甚至就是胸外科医生,每天会接触很多因为吸烟而导致生病的患者,但为何有的医生依旧在喷云吐雾呢?
1、工作压力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松表示,外科医生吸烟量最高,第一是因为外科医生中男医生多,第二是外科医生压力大。比如开头的案例中的李医生因为压力大而吸烟。
2、吸烟上瘾
为何有的人死活就是戒不了烟,就是因为烟草的成瘾性。尼古丁对大脑具有强化作用,0.5毫克就会使人上瘾。尼古丁作用于脑部下视丘神经,而后使人产生振奋的感觉,吸得越多,就要更多的尼古丁来刺激。
同时尼古丁还会刺激肾上腺素,使人产生意志集中的感觉。一旦上瘾,想甩也甩不掉。
3、社交效应
北京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知名科普作家李治中表示,吸烟会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交效应,尤其国内的烟酒文化和人情世故往来勾连在一起,导致多数男性对于烟草并没有抗拒心理。
医生也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自然也不能免俗。而且正因为这种文化的熏陶,即便去医院看病的患者看到医生抽烟,也不会感到奇怪和厌恶。没有一个外在的制约机制,烟草自然就畅行无阻了。
4、中国控烟措施比较宽松
国内的控烟措施比较宽松,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控烟立法,已有的地方性控烟立法在内容上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法律层面的制约,在成瘾性和压力大的召唤之下,很多人该抽还是抽。
《国际癌症杂志》近期发表了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22万名45岁以上的参与者进行的随访和分析,抽烟越多,患上各类癌症的风险也越大。与不抽烟的群体相比,每天抽烟在1-5支,肺癌风险高于前者9.22倍,假如每天抽烟大于35支,那么风险则为38.61倍。
1、咳嗽
2、咳血、血痰
痰中带血丝或者直接出现咳血的症状。
3、胸痛
持续的胸部或者肩背部疼痛
4、发烧
持续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而且治疗无效。
一旦上述几种症状持续出现且有加重趋势,则要尽快就医诊治。
生活中,一些人明明知道吸烟的危害,而且也非常害怕患上肺癌,但就是戒不了烟。对于这种情况,要采取策略性的措施。
1、控制吸烟量,过瘾即可
要控制好吸烟的总量,如果想要戒烟,开始之后,就要逐步削减吸烟量。比如在烟瘾犯了的情况下,稍微吸几口立刻停止,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量,而且也能降低对烟草的过度依赖。
2、选择焦油低的烟
不同类型的香烟,烟焦油的含量有高有低。若想要降低危害,在还未彻底戒烟的情况下,选择烟焦油低的香烟,能尽可能地规避一些风险。
3、体检
当然,上述几种办法仅仅是权宜之计,并不是鼓励吸烟。不管你的烟龄有多长,为了健康,彻底的戒烟才是最好的。尤其是抽烟的医生群体,更应该给大众起到表率作用。#健康明星计划##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我国医生吸烟率、戒烟率及控烟行为的系统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2]《医疗圈内,外科医生是吸烟大户》.大河报.2018.5.31
[3]《吸烟为什么会成瘾?》.济南市医院.2018.1.23
[4]《一支也别抽!澳大利亚20余万人数据显示,哪怕每天只抽1-5支烟,就与肺癌风险升高822%有关丨临床大发现》.奇点网.2021.6.19
[5]《戒不了烟,不妨试试2个吸烟法则,或许会让肺部舒服点》.光明网.20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