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内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一律不得饮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任何酒类;重大外事活动、招商引资活动以及接待县外公务活动人员,确需提供酒类和饮酒的,须按“一事一审批、一事一购买”的原则,由承办单位报分管该单位或该项工作的负责同志审批,同时严格控制提供酒类的数量和标准。
“禁酒令”还规定,公职人员不论是正常上班还是节假日值班、执勤或工作日八小时外一律禁止饮酒。
一、最初的禁酒令,大禹时期的禁酒令:
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现在我国,几乎是伴随着酒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据《战国策》记载,“帝女”,即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将仪狄酿的酒进献给禹,大禹品尝后觉得很好喝,并说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手谕,诏令仪狄不要再酿酒了
二、周朝、周成王时期的禁酒令:
商亡于纣后,周武王为了争取前朝遗老的支持,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国,同时为了防止他复辟,在旁边又加封了邶、鄘、卫三国以加强监督,被称为“三监”。武王旋即死去,刚满13岁的成王即位,这使得比他年长的很多诸侯心怀不满。原本是用来监督武庚的“三监”,此时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遗老叛乱。叛乱被周公镇齤压后,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为什么原本忠义双全的“三监”会叛乱呢?除了权力之争以外,一定是过分的饮酒使他们昏了头。周公和成王认为禁酒令势在必行,于是历史上第一个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诰》形成了。因为卫国是原商朝统治核心区域,此地民俗民风大多以酒为乐,所以这篇禁酒的法令是针对新封在卫国的“康叔”所做,告诫他切不可放纵饮酒误国误己。
三、秦朝商鞅时期的禁酒令
我国历史上还广泛存在一种禁酒令,不单为了节省粮食,而且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最早对酒课以重税的人当属商鞅,他没有明文禁止酿酒和卖酒,但提出政府要对酒加收十倍成本的赋税。所以,酒对于秦国的老百姓来说,有点太过奢侈了。到了汉武帝天汉三年之时,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汉武帝宣布施行变相的禁酒令“榷酒”制度,即酒要政府专卖,禁止民间酿酒和卖酒。汉武帝依靠“卖酒”换来的军费南征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四、西汉时期的禁酒令:
汉初,丞相萧何曾颁布法令“禁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民间私斗,节省酿酒粮食。
五、三国刘备颁布的禁酒令
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
统治者以身作则禁酒的目的:防止沈湎于酒,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
据传仪狄酿制了美酒,将酒后献给了禹,禹品尝之后觉得滋味甘甜,但是禹也一直警觉着此事,长远地考虑到后人也一定会因为酒导致国家灭亡。
禹作为最高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不被美酒所诱惑,同时大概也包含有禁止民众过度饮酒的想法。
历史上的商纣王沉于酒色,致使国家灭亡,导致后世诸多执政者也都认为饮酒有许多危害,必须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