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类学研究:历史叙事与未来想象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文/杨云鬯(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在读博士)

在对摄影的本体论的讨论中,理论家常认为摄影的“野性”或“疯狂”是现代性观看的主要症候。从罗兰·巴特指出的摄影带给观者“擦伤感”的刺点(punctum)到桑塔格借鲍德里亚之语谈到的不断谋划着篡夺现实从而成为现实的拟像(simulacrum),现代视觉史很大程度上由摄影的图像史组成,建立在人们生产并消费图像的欲望和“驯化”这种欲望的尝试之上。据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教授克里斯多夫·皮尼(ChristopherPinney)考证,人类学和摄影作为现代性的产物,共享着呈双螺旋结构的“平行历史”,曾有许多巧合的、相互呼应的时刻。人类学家也从未停止过与摄影的“野性”或“疯狂”的对峙和对其的“驯化”。在早期的人类学家看来,摄影对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手段的人类学来说是一种可替代纸笔的、更快捷的新型记录工具。在这一语境下,人类学家对摄影的要求是其客观性和稳定性,他们不会想看到作为插图、证据、记录、档案存在的摄影图像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品质。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对特洛布里安岛(TrobriandIslands)岛民的摄影记录就是人类学家规训摄影的一例。仿佛回应着本雅明的“光学无意识”概念(亦即巴特所说的“知面”,指照片中展示一般性事实的与“刺点”相对的特性),马氏把照片视作揭示社会和个体“外在面貌”(physiognomic)信息的纯粹记录和视觉证据。此外,布迪厄也声称摄影是一种社会整合工具,“不给偶然性、意料之外和虚构的事物……留有任何余地”。有意思的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迪厄的研究最终都导向了人类学无法“驯服”摄影的结论。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著张云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尽管马氏和布氏“驯服”摄影的成果不尽如人意,但这些尝试绝非毫无意义。至少,人类学家与摄影的互动证明了摄影的天然属性——过剩性与偶然性,这两者也引起了人类学、视觉文化和艺术史学者对摄影的研究兴趣。在2018年与笔者的访谈中,皮尼提道,偶然性和过剩性为摄影提供了一种更宽泛的定义,使其从单数意义上的摄影(photography)变为复数意义上的摄影(photographies),引导我们视之为一种“使‘技术作为文化实践’这一议题更富戏剧性”的媒介。从这一层面来说,偶然性和过剩性是摄影的内在属性,但唯有当不再视图像为被动的、需要被赋予意义的事物,而是在运动的社会网络实践中获得意义的行动者时,我们才能发现并激活它们。

PhotographyandAnthropologyChristopherPinneyReaktionBooks,2011-6

对这两种属性的考察及基于此种考察的对摄影的认识,继承了人类学的整体观传统,并吸收了其他人类学理论,特别是杰尔(AlfredGell)和拉图尔关于行动者(actor/actant)和能动性(agency)的讨论。他们认为,社会行动者(包括人和物)的能动性需要放在一个实际社会关系网络中去理解。笔者用“摄影—人类学研究”这一术语来概括对人类学与摄影在历史或方法层面的交集的研究方法框架,它“既不是机械地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摄影,也不是简单地讨论人类学家对摄影技术的运用,而是把摄影作为一种勾连图像、个体和社会的媒介以及分析社会、文化的理论导入,试图探讨不同的人类社会的视觉历史、观察技术和人们对图像的认知”。

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5

从根本上来说,那些让桑塔格推导出所谓的“中式摄影观”的批评是扭曲的。在此基础上,桑塔格的总结固有地把中国式观看锚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上。因此,尽管人类学研究表明摄影及照片中的现实(photographicreality)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功能,我们也需要对桑塔格这种论述批判性地接受。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阐释总是需要考虑到它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而后者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或许艺术家黎朗的摄影装置《1974》(2017,其中也提及安东尼奥尼和《中国》)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种方式,来解读摄影图像在连接历史叙事与未来想象中扮演的角色。这件摄影装置作品于2018年在连州摄影博物馆展出时,一篇媒体报道曾这样描述道:

《1974》包括了循环播放390张底片的五台投影仪、讲述艺术家1974年记忆的旁白、1974年起的大事记,以及直接写在墙上的基于艺术家记忆的文字。通过展示被投影的家庭纪念照并配以背景旁白,该展览重建了黎朗对其记忆元年的想象。

黎朗,《1974》,摄影装置同名视频截屏。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模拟老放映机的“哐当”声中,390张120底片相继出现,伴随着重复两遍的西南方言旁白。旁白始于艺术家的一句“1974年是我的记忆元年”,艺术家随即表示自己仍然记得从父亲收音机里传出的一位女播音员高亢的声音,彼时,她正激烈地批评着一部由外国导演拍摄的电影。20年后,黎朗才意识到,那部被批评的电影正是安东尼奥尼导演的《中国》。他回忆道,在1974年,虽然中国几乎没有人真正看过那部电影,但它却已然臭名昭著。随后,艺术家继续引用《中国》的旁白,指出它并不试图“假装要去解释中国,而只是想开始观察这个面孔、姿态和习惯的巨大集合”。在他看来,这是安东尼奥尼从个人视角出发去再现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对安东尼奥尼个人视角的回应,循环播放那些从中国家庭相册中收集到的老旧底片似乎是在展示“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于是,这些照片超越了快照的属性,获得了“档案力”(archivalpower)。

正如学者舒华兹(JohnM.Schwartz)和库克(TerryCook)所言,这种档案力会影响“历史研究、集体记忆和民族身份的形态和方向……以及我们如何认识作为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自己”。此外,这些普通人的历史图像恰如其分地呈现了一个“面孔、姿态和习惯的集合”,可视作对安东尼奥尼的回应,两者共享图像生产的一种“民本策略”(civilstrategy)。

笔者认为,黎朗所展示的很多图像都能轻易地使桑塔格关于中国人如何通过照片认识自我的观点陷入尴尬。在《1974》里,我们看到了虚焦的、随意的合照,比如一名年轻女士闭着眼睛在政治标语下咧嘴笑,一名左手持烟的少年戴着歪歪扭扭的帽子侧对镜头。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照片正是无法被桑塔格的准则所驯服和分门别类的“野蛮”图像。同时,作为一种自书写的视觉民族志,它们赋予了安东尼奥尼的视角以历史合法性。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谬误。在光学上,它们是“现实”存在的,却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搅乱我们的经验,骗过了它们的观者并证明感知的经验并不可靠。

在《1974》的视频中,这些底片就像海市蜃楼。作为对过往历史的光学映照,它们确然是“现实”的。黎朗通过回忆性文字和循环播放的底片具象化的个人记忆,可以被视作一种引导,让每一位观众去深思历史与其未来之间的“模拟接近性”(analoguepropinquity)。

诚然,布鲁纳和利柯的观点都能强化《1974》连接记忆与历史叙事的可行性。但文化理论家阿比·瓦尔堡(AbyWarburg)对图像与记忆的探索更是与那些“伪造”的日期和放映的底片形成了一组绝妙的对比。瓦尔堡在他收集的霍皮(Hopi)陶塑目录里的一张绘有鸟状图案的图像中发现,“为了在他们的陶制艺术中再现超自然的存在,霍皮人采取了一种图像志的图式(iconographicschema),像希腊神话中的奇美拉一样,把含有不同元素的图像嵌合在一具身体中”。通过这种方式,霍皮人把他们的共同记忆铭刻在了图像上,而一张图像则整合了拥有不同叙事的不同部分。如果我们把黎朗作品中包含了“1974”的白色日期标记看成一种图像志的符号而非数字符号,这些混合而成的图像是否也能被当成一种整合了视觉符号与叙事的奇美拉嵌合体,“引导我们从一种美学形式的进化分析转向对艺术和记忆术的比较研究”?或许,这正是我们理解当代视觉艺术的一把钥匙。

THE END
1.研究照片高清研究摄影图片正版摄影素材网研究照片专题素材由Veer图库精选提供,内容涵盖:研究照片,高清研究摄影照片,可商业研究照片素材等;需要正版研究照片素材下载需求就到Veer图库。https://www.veer.com/topic/11618/
2.研究照片素材研究照片png图片下载觅元素是设计素材的免费下载网站,提供研究照片素材,研究照片png图片等素材免费下载,下载研究照片素材就来觅元素。https://www.51yuansu.com/sopng/132916385e8eee99c2305-0-0-0-0-0-6/
3.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拟于2024年12月申请学位人员提交纸质版学位证照片的通知 2024-11-19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考务安排(2024年12月份) 2024-11-19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考务安排(2024年11月份) 2024-11-19 天津医科大学2025年接收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通知 https://gs.tmu.edu.cn/
4.意念摄影的实验与研究早在19世纪时,欧美与日本的超心理学家发现和研究过“思维摄影”或者“灵魂摄影”。在照片上发现自己死去的前辈的形象,或者拍出一些莫名奇妙的地方与人物。1918年至1923年英国有一个超常照片研究会快速发展起来,其成员大多部分为职业摄影家。1920年,这个组织公开宣布,“在多次试验和对照片的成千次检查后,他们一致认为http://www.lvcnn.com/cn/mobile/news.php?id=26371
5.老照片展研究所第一届领导班子合影 建所初期租借槐底村简易民宅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所尚未开工前的地面及周边状况 研究所老大门 日方技术人员与研究所人员共同进行PGP大棚安装前的 1982年各地专家同行参观PGP大棚http://www.sjziam.cas.cn/zt/sq/zwzp/lzpz/
6.科学网—现代摄影技术在园艺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胶片技术的发明,摄影技术开始进入植物研究的领域,植物学家对植物的各种结构开始拍照记录并分类,随着显微镜的发展,植物学家开始对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数码摄影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植物影像资料的采集,经过长期的积累国内外的植物研究所通过大量采集各种植物照片建立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数据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0783-686990.html
7.海外高清历史照片网站分享(致近现代史研究者)均为本人初入历史照片研究的心得,只分享非盈利机构的免费高清历史图片库,多数链接为该网站数字藏品的检索页面,排名不分先后,不定时更新。请尊重创作者、收藏者和数字化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1、布里斯托大学中国老照片项目:https://www.hpcbristol.net/ 无价宝库,无需多言,最丰富的是 中国海关职员照片和旅华英国人https://www.douban.com/note/724945725
8.研究室照片的翻译是:Labphotos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研究室照片 青云英语翻译 请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文字,然后点击开始翻译按钮进行翻译,如果您看不到结果,请重新翻译! 翻译结果1翻译结果2翻译结果3翻译结果4翻译结果5 翻译结果1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Research photographs 翻译结果2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0014682
9.调查研究图片调查研究高清图片素材大全摄图网汇聚调查研究图片大全:调查研究素材、调查研究高清图片、调查研究背景图片等。你可以找调查研究设计灵感、摄影创意,我们欢迎您下载调查研究vrf正版授权图片,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691376.html
10.关于数码照片档案管理问题的研究[1]王英玮.《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解读与思考[J].北京档案.2018,(10). [2]汪倩秋.高校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河海大学为例[J].北京档案.2018,(9). [3]晏爱琴,刘慧萍,赵明,等.数码照片档案网络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北京档案.2015,(8).32-33.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bjda202004010
11.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19(一百四十二)首先,这篇论文最近发表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上,研究照片素描并获得惊人的结果。类边缘视觉表示就是简单的图像边缘、物体边界和线条画。主要重点是在突出的边界,以操纵图像在这个稀疏的空间,以产生更多。因此,我们可以从给定的输入图像中创建轮廓图(草图)作为输出。轮廓绘制基本由物体边界、突出的内边缘如遮挡轮廓组成;以及显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53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