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空调销售和维修迅速“升温”,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少。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温州市消保委)对空调维修消费投诉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存在4种陷阱,并联合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向消费者发出空调维修消费警示。
发现问题警惕4种空调维修陷阱
温州市消保委收集该市空调维修消费投诉,同时对投诉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存在4种陷阱。
无中生有,夸大故障。某些空调不制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线路板上的感应器或者遥控器的接收器出了问题,更换配件成本只需10多元。一些维修人员会将故障夸大成内机电脑板损坏,提高收费至100元甚至200元。
任意加氟,增加费用。多数空调故障维修无须重新添加氟利昂(制冷剂),有些维修人员坚持以氟利昂不足等各种原因加氟,甚至谎报添加用量,增加维修费用。还有维修人员以进口氟质量优于国产氟为由,建议添加进口氟,虚报价格。据业内人士反馈,事实上国产氟和进口氟在质量、价格上都相差无几。
借口过保,乱抬标准。一些维修人员会以空调超过保修期为由额外加收人工费,或者以配件脱产为由收取额外费用。消费者往往不了解过保修期后的维修收费标准,只好“任人宰割”。
发布警示选维修门店要货比三家
针对上述情况,温州市消保委联合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出空调维修消费警示。
多证查验维修资格。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时,要查看其是否具有相应维修资质证书(温州市人社局颁发的制冷空调系统或制冷设备职业安装维修技能资格证书,温州市家用电器协会颁发的多联机空调安装维修专项证书),并要求维保人员出示售后服务单位的上岗胸牌。
维修前后存好凭证。维修前先谈好价格,即出现什么故障、需换什么零配件,并要求维保人员出示价格表,拍照存证。维修完成后要保存维修凭证,作为万一发生消费纠纷的维权证据。
集中约谈规范空调维保服务
7月21日,温州市消保委召开空调维保规范服务约谈会,温州市家电协会、美的、格力、海尔等多个空调品牌商和售后商负责人参加会议。
同时,温州市消保委对家电协会提出3个要求:提供协会专家组人员的技术力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协助处置消费投诉;与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做好对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维修人员缺乏的现状,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有专业、有素养的维修人员;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协助企业规范售后机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定统一的服务流程、维修标准,协助企业打造线上收费、评价系统。